新闻动态

聚焦生物医药动态(1121~1127)


引言

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突破进展,聚焦热点政策,观澜创新治疗产品行业动态,耕耘于分秒,收获于细微,做乘风破浪的生物医药人!

一周资讯-政策速递.jpg







国内政策发布-CDE

01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化学药品创新药I期临床试验申请药学共性问题相关技术要求》和《化学药品I期临床试验申请药学研究信息汇总表(修订版)》的通告(2020年第40号)

微信图片_20210308091756.jpg

通知原文: http://www.cde.org.cn/news.do?method=viewInfoCommon&id=44d5efa0f1ba5fd7


02


关于公开征求《疫苗临床试验抗体分析方法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意见的通知

微信图片_20210308091802.jpg

通知原文:http://www.cde.org.cn/news.do?method=viewInfoCommon&id=80e1d24d6cb6d689


03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药品审评中心补充资料工作程序(试行)》的通告(2020年第42号)

微信图片_20210308091805.jpg

通知原文:http://www.cde.org.cn/news.do?method=viewInfoCommon&id=722d9bbcff708d44








药物监管获批情况

01


获FDA优先审评资格,首款靶向CD19的ADC有望问世

11月21日,ADC Therapeutics宣布,其创新抗体偶联药物(ADC)loncastuximab tesirine(Lonca)的生物制品申请许可申请获FDA受理,并获得了优先审评资格,预计不晚于明年5月21日得到回复。
Loncastuximab tesirine(曾用名ADCT-402)由人源化的抗CD19单克隆抗体与吡咯并苯并二氮(PBD)二聚体细胞毒素连接构成。一旦与表达CD19的细胞结合,它就能够被细胞内化,并释放细胞毒素。这种细胞毒素能够不可逆地与DNA结合,产生高效的链间交联,阻止DNA链分离,从而破坏基本的DNA新陈代谢过程,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在2期临床试验中,该疗法在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群体中得到了评估。截至2020年4月6日,该疗法的总缓解率为48.3%(70/145),完全缓解率为24.1%(35/145)


02


FDA批准首个早衰症疗法

11月21日,美国FDA宣布批准Zokinvy(lonafarnib),用于减少哈金森-吉尔福德早衰综合征(HGPS)患者的死亡风险,以及治疗患有特定早老样核纤层蛋白病的1-2岁患者。FDA指出,这是其批准的首个早衰症疗法。该药物并未获批治疗其他早衰症或核纤层蛋白病。

Lonafarnib是一种口服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参与蛋白异戊二烯化修饰过程。通过抑制对早衰蛋白的异戊二烯化,它可以降低早衰蛋白在细胞核中的积累。Lonafarnib曾获得治疗早衰病的优先审评资格,孤儿药资格,突破性疗法认定,和罕见儿科疾病认定。


03


辉瑞/BioNTech向FDA提交COVID-19疫苗紧急使用授权

11月20日,辉瑞/BioNTech向FDA提交针对新冠病毒的mRNA候选疫苗BNT162b2紧急使用授权(EUA),用于预防COVID-19。该疫苗有望于2020年12月中旬至年底在美国投入使用。
此项申请是基于11月18日公布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该研究达到所有主要疗效终点。疗效分析显示,对于没有感染过新冠病毒的受试者,疫苗有效率为95% (p<0.0001)。这一结果是基于对170例新冠感染病例分析,其中安慰剂组有162例感染病例,而疫苗组有8例感染病例。疫苗疗效无年龄、性别、人种和种族差异。65岁以上老年人中观察到的疗效超过94%。


04


孤儿药周报

微信图片_20210308091821.jpg


05


慢病毒造血干细胞基因疗法获美国FDA批准临床,在欧洲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 

近日,基因治疗公司Orchard Therapeutics宣布,美国FDA批准了基因候选疗法OTL-200的IND申请,用于治疗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MLD)。此外,该公司还为OTL-200申请了再生医学高级疗法(RMAT)名称,将进一步和FDA就这一称号进行沟通。
数据显示该基因治疗具有积极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一份关于最早接受治疗的患者长达八年的随访数据,显示该基因疗法具有潜在的持久性。
上个月,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已发布一份积极审查意见,建议授予Libmeldy(OTL-200)完全或标准批准,用于治疗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


06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b期研究完成首位患者给药

Imago是一家开发髓系疾病的创新疗法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该公司前不久宣布,在Imago赞助的bomedemstat(IMG-7289)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的首个2b期临床试验中完成首位患者给药。


07


百济暴露后预防!罗氏流感新药Xofluza获FDA批准新适应症

11月24日,罗氏(Roche)宣布美国FDA已批准其Xofluza (baloxavir marboxil)的补充新药申请(sNDA),用于12岁及以上人群在接触流感患者后的预防流感(称为“暴露后预防”)。新闻稿指出,Xofluza是首个获批用于暴露后预防的单剂量流感药物。


08


默沙东提交15价肺炎疫苗上市申请!冲击辉瑞60亿美元重磅产品

11月23日,默沙东宣布已经向美国FDA和欧盟EMA提交了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V114的上市申请,用于18岁以上成人的肺炎球菌感染以及细菌性肺炎的预防。
V114如果获批上市,将会对辉瑞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revenar 13 (沛儿13)的市场格局造成冲击。因为V114不仅包含了Prevenar 13 的全部13种血清型(1, 3, 4, 5, 6A, 6B, 7F, 9V, 14, 18C, 19A, 19F, 23F),同时增加了2种在老年人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中很常见的血清型22F和33F,当前市面上的肺炎疫苗产品均未被覆盖这两种血清型。Prevenar 7/13是辉瑞的当家产品,2019年全球销售收入近60亿美元,对辉瑞整体销售收入的贡献高达11%。


09


FDA批准三年里第三款RNAi药物

继上周获欧盟批准上市后,Alnylam Pharmaceuticals于11月25日宣布其RNAi疗法Oxlumo(lumasiran)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治疗1型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H1)。这是FDA三年内批准的第三款RNAi疗法,也是其今年批准的第44款疗法。 


10


德琪医药第二代选择性核输出抑制剂Eltanexor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在中国获I/II期临床试验批准

11月26日,德琪医药宣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开展ATG-016(eltanexor)用于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失败后,根据修订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中危及以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试验。该试验是一项I/II期、单臂、开放性临床研究,旨在评估ATG-016 (eltanexor)单药治疗的药代动力学、安全性和有效性。


11


百奥泰向EMA递交BAT1706(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上市申请

11月25日,百奥泰向EMA递交BAT1706(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上市许可申请。这是百奥泰首次在中国以外地区递交的上市许可申请。
BAT1706是百奥泰开发的一款单克隆抗体,作为安维汀®潜在的生物类似药,通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而起效。
NMPA已于2020年6月受理了BAT1706的生物制品上市申请,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此外,百奥泰还计划于2020年底前向FDA递交生物制品上市申请(BLA)。


12


EMA批准Opdivo新适应症:二线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

11月25日,百时美施贵宝宣布Opdivo(纳武利尤单抗)二线治疗不能切除晚期、复发或转移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适应症获EMA 批准。这是欧盟获批的首个胃食管癌免疫疗法。
此次批准是基于一项代号为ATTRACTION-3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与化疗相比,接受Opdivo治疗患者的总生存期(OS)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Opdivo安全性较好,与之前报道的在其他实体肿瘤中的研究结果一致。


13


强生TREMFYA治疗活动性银屑病关节炎获欧盟批准上市

11月25日,强生旗下杨森制药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批准TREMFYA(guselkumab)用于反应不充分或对先前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治疗不耐受的活动性银屑病关节炎(PsA)的成年患者治疗。第0周和第4周的初始剂量之后,guselkumab被要求每8周一次100 mg皮下注射;根据临床判断,关节损伤风险高的PsA患者,每4周一次100 mg皮下注射。
杨森介绍,guselkumab是第一个被批准选择性地结合白细胞介素(IL)-23的p19亚单位并抑制其与IL-23受体的相互作用的全人类单克隆抗体。该药物已经被批准用于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的治疗。


14


默克看好的4-1BB/PD-L1双特异性抗体获批临床

11月25日,F-star宣布,其在西班牙递交的FS222的临床试验申请(CTA)已获得批准。FS222是靶向4-1BB和PD-L1的潜在同类最佳双特异性抗体。
FS222具有天然的抗体结构和独特的四价双特异性作用机制。通过将PD-L1阻断剂与靶向肿瘤的强效4-1BB激动剂结合使用,它有可能克服癌症耐药性,解决大多数患者对当前批准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无反应或反应时间短的问题。


15


超10亿大品种!科伦药业「唑来膦酸注射液」通过一致性评价

11月25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科伦药业唑来膦酸注射液通过一致性评价,是科伦此品种又一规格(100ml:5mg)通过一致性评价

微信图片_20210308091828.jpg

此规格对应适应症为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仅需每年静脉注射1次)和治疗Paget's病,参比制剂为诺华的RECLAST。也是国内首个此规格过评厂家。
此规格目前申报一致性评价的厂家还有扬子江、正大天晴、Gland Pharma。


16


和乐布韦等4款品种拟纳入优先审评

11月24日, CDE新增4个拟纳入优先审评品种。

微信图片_20210308091832.jpg


17


亚盛医药Bcl-2抑制剂斩获两项中国1b/2期临床试验许可

亚盛医药近日宣布,其在研1类新药Bcl-2抑制剂APG-2575连续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的两项临床试验许可。APG-2575是亚盛医药在研的新型口服Bcl-2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拟用于治疗多种血液恶性肿瘤。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首个在中国进入临床阶段的、由中国本土企业研发的Bcl-2选择性抑制剂


18


FDA加速批准Danyelza单抗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

11月25日,Y-mAbs Therapeutics公司(简称Y-mAbs)宣布美国FDA已加速批准其Danyelza(naxitamab-gqgk)用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治疗对既往治疗表现出部分缓解、轻微缓解或疾病稳定的复发/难治性高危神经母细胞瘤儿童(1岁及以上)和成人患者。Danyelza是一种靶向神经节苷脂(GD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GD2在各种神经外胚层肿瘤和肉瘤中高度表达。Danyelza曾被FDA授予优先审评资格、孤儿药资格、突破性疗法认定和罕见儿科疾病认定。
 Danyelza的批准得到了两项关键性研究的临床试验证据的支持,这两项研究在复发/难治性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中开展。Danyelza耐受性良好,在临床试验中很少中断治疗,不良事件在临床上可管理。Y-mAbs递交naxitamab的上市申请数据显示,该疗法使患者达到78%的客观缓解率(ORR),并使50%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24个月。


一周资讯-管窥药策.jpg


1

血友病创新疗法!辉瑞TFPI靶向抗体药物marstacimab进入3期临床开发

辉瑞(Pfizer)近日宣布,评估marstacimab(PF-06741086)治疗血友病的3期BASIS研究已对首例患者进行了给药治疗。marstacimab是一种抗组织因子通路抑制物(anti-TFPI),通过皮下注射给药,目前正开发用于重度A型血友病和B型血友病患者的治疗,无论其体内是否已产生抑制剂。


2

君实生物抗Trop2单抗-Tub196偶联剂JS108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11月25日,君实生物宣布旗下产品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Trop2单抗-Tub196偶联剂(项目代号:JS108)的I期临床研究(NCT04601285研究)已于近日完成首例患者给药。该研究旨在评估JS108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


3

靶向p53突变,潜在新药启动临床试验

致力于肿瘤精准治疗新药开发的PMV Pharma公司近日宣布,其精准靶向p53 Y220C突变体的激活剂PC14586启动1/2期临床试验,旨在治疗携带p53 Y220C突变的晚期实体瘤患者。


4

亚盛医药首个欧洲临床试验启动,Bcl-2抑制剂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11月25日,亚盛医药宣布,公司在研原创1类新药Bcl-2抑制剂APG-2575的一项1b/2期临床研究已在乌克兰完成首例患者给药,作为单药或联合治疗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亚盛医药在欧洲开展的首项全球临床试验。


5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研究最新进展

Goldfinch,是一家专注于在肾病领域开发精准药物治疗的生物科技公司,目前处于临床发展阶段。该公司前不久公布的数据显示,通过使用候选药物GFB-887进行治疗, FSGS(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患者持续性蛋白尿减少、肾脏存活时间延长,对于FSGS患者而言,蛋白尿减少也是具有临床意义的终点。该发现也通过电子形式在《美国肾脏杂志》上发表。


6

慢性心衰新药!临床未达预期,安进终止omecamtiv mecarbil合作

11月23日,安进宣布终止与Cytokinetics公司的合作,并计划将omecamtiv mecarbilAMG 594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归还给Cytokinetics公司。


7

全身性肥大细胞增多症临床试验最新阳性结果

Blueprint是一家专注于基因定义癌症、罕见疾病和癌症免疫治疗的精准治疗公司,该公司前不久公布了AYVAKIT™ (avapritinib)用于晚期全身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ystemic mastocytosis,SM)患者的1期EXPLORER和2期PATHFINDER临床试验的阳性结果。与先前报道的EXPLORER试验结果一致,AYVAKIT的登记数据显示肥大细胞负荷显著降低,总体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高,临床疗效持久,延长中位总生存期(OS)。AYVAKIT总体上耐受性良好,每日一次200mg(QD)的安全性得到改善。根据这些数据,Blueprint计划在2020年第四季度向FDA提交AYVAKIT治疗晚期SM的补充新药申请(sNDA)。


8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b期研究完成首位患者给药

Imago 是一家开发髓系疾病的创新疗法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该公司前不久宣布,在Imago赞助的bomedemstat(IMG-7289)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的首个2b期临床试验中完成首位患者给药。


9

TCR疗法喜迎首个积极3期结果,显著提高总生存率

11月23日,致力于开发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癌症,传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TCR双特异性免疫疗法的Immunocore公司宣布,其创新TCR疗法Tebentafusp(靶向gp100的双特异性TCR-scFv融合蛋白)在针对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mUM)的Ⅲ期临床试验 (IMCgp100-202 )中取得积极的中期分析结果,显著提升所治疗癌症患者的总生存率(OS)。据新闻稿指出,这是T细胞受体(TCR)疗法领域取得的首个积极Ⅲ期临床结果,也是双特异性药物在实体瘤中取得的首个积极Ⅲ期临床结果。


10

阿斯利康新冠疫苗III期试验中期分析结果:有效率达70%

11月23日,阿斯利康发布新冠疫苗AZD1222在英国的COV002 II / III期试验和巴西的COV003 III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结果,该分析共涉及131例受试者,两种方案均数据积极,两组统一计算有效率达70%。疫苗可以在正常冷藏条件(2-8摄氏度/ 36-46华氏度)下储存、运输和处理至少6个月


11

Jardiance(恩格列净)里程碑3期临床显著降低总体(首次+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

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和礼来(Eli Lilly)近日公布了降糖药Jardiance(中文商品名:欧唐静,通用名:empagliflozin,恩格列净)里程碑意义的3期EMPA-REG OUTCOME研究一项新的事后分析结果。数据显示,在患有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成人患者中,当联合标准护理时,与安慰剂相比,Jardiance显著降低了总体(首次+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该研究中,总体心血管事件包括3P-MACE(非致死性心脏病发作、非致死性卒中、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和全因住院。相关结果已发表于《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12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GSK母体疫苗进入3期临床研究:可迅速诱导强大的免疫力

葛兰素史克(GSK)近日宣布,评估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候选疫苗用于母体免疫(GSK3888550A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3期GRACE研究(NCT04605159)已开始对受试者进行疫苗接种。


一周资讯-科研动态观澜.jpg


01


Nature:新研究表明瘤内B细胞可能是开发癌症免疫疗法的重要方面

微信图片_20210308092354.jpg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埃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他们对存在于肿瘤内部的B细胞的详细观察结果。除了T细胞之外,作为适应性免疫系统中的另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B细胞可能为开发针对某些癌症的新疗法提供了机会。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1月18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efining HPV-specific B cell responses in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

微信图片_20210308091844.png

更多解读:

论文第一作者、埃默里大学医学院埃默里疫苗中心Rafi Ahmed实验室的讲师Andreas Wieland博士说,“瘤内B细胞是一个越来越令人感兴趣的领域,这是因为已有几项研究表明,它们与更好的预后和更长的生存期有关。然而,没有人真正知道这些B细胞的特异性是什么。”

Wieland、Ahmed及其同事们决定专注于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的头颈部癌,这是因为这种病毒提供了一组确定的肿瘤相关抗原,便于研究患者中的肿瘤特异性B细胞。

论文共同作者、埃默里大学温希普癌症研究所头颈部医学肿瘤学项目主任Nabil Saba博士说,“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在未来的免疫疗法应用中利用这种类型的癌症特异性免疫反应打开了大门。这不仅对HPV相关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有影响,而且对更广泛的免疫肿瘤学领域也有影响。”

这些研究人员获得了从43名患者身上切除的头颈部肿瘤样本。在HPV阳性的头颈部肿瘤内,他们发现了对HPV蛋白特异性的B细胞富集在肿瘤内,这些B细胞中的一个亚群正在积极分泌HPV特异性抗体。在这些肿瘤中,他们可以观察到类似于生发中心的结构,这些结构类似于淋巴结中的用于在免疫反应期间对B细胞进行“训练”的生发中心。

在生发中心中,B细胞的抗体基因会发生突变(即体细胞高频突变),随后经过筛选,筛选出的抗体会增加与抗原的结合亲和力。这些研究人员观察到,HPV特异性的瘤内B细胞所携带的抗体基因显示出大量的突变。

Wieland说,“高程度的体细胞高频突变与在遭受HIV慢性感染的患者中观察到的抗体相当。这表明对这些肿瘤相关病毒抗原的体液免疫反应持续时间较长。”

在之前两项关于HPV阳性头颈部癌的研究中,针对HPV蛋白的系统性抗体反应与生存率的提高和复发风险的降低有关。但是,Wieland表示,目前还不清楚HPV特异性的瘤内B细胞在身体对抗癌症的过程中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

他说,“HPV特异性抗体可能不会有直接的抗肿瘤作用。HPV蛋白保留在肿瘤细胞内,因此在这些细胞中应该被屏蔽,从而避免抗体的直接参与。但抗HPV抗体可能有助于T细胞的反应。

Wieland表示,应进一步评估抗HPV蛋白抗体的作用,而且HPV特异性抗体有可能作为治疗HPV阳性头颈部癌的治疗手段,毕竟近年来HPV阳性头颈部癌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也可以对其他HPV相关的肿瘤类型中的HPV特异性抗体进行研究。

他说,“B细胞和分泌抗体的细胞(即由B细胞转化而来的浆细胞)也存在于其他癌症中。其他类型的肿瘤——特别是非病毒引起的肿瘤——所面临的挑战将是识别瘤内B细胞所靶向的肿瘤相关抗原。”

原文检索:Defining HPV-specific B cell responses in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

02


PNAS:新型癌症免疫疗法面世!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面上的清道夫受体MARCO激活NK细胞的肿瘤细胞杀伤力

微信图片_20210308091852.jpg
癌症免疫疗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很多患者如今可以得到10年前不能获得的有效治疗。然而,某些类型的癌症对现有的免疫疗法没有反应。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卡罗琳斯卡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告了一种新的免疫疗法,这就给未来更多的癌症治疗选择带来了希望。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1月23日在线发表在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argeting a scavenger receptor on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activates tumor cell killing by natural killer cells”。


微信图片_20210308091856.png

更多解读:

癌细胞对免疫细胞进行重新编程,从而有利于肿瘤生长。经过多年的研究后,人们已经可以利用免疫系统对抗癌症,即不同的抗体可以触发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攻击癌细胞

巨噬细胞是一种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在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将T细胞招募到受到外来生物影响的区域,并调节这些T细胞的功能。不幸的是,某些肿瘤会开发出关闭免疫系统的方法,包括让肿瘤中的巨噬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 TAM)——阻断T细胞。清道夫受体MARCO在特定的TAM细胞亚群中表达。

为了阻止TAM介导的免疫抑制,这些研究人员注射清道夫受体MARCO特异性的抗体,从而降低肿瘤血管化,激活表达MARCO的TAM,这接着通过配体TRAIL活化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化的NK细胞逆转了黑色素瘤中的TAM细胞阻断NK细胞活化的效果,并且与激活T细胞的免疫疗法(比如PD-1或PD-L1抗体)协同作用,以增强肿瘤杀伤力。因此,这项研究揭示了利用单克隆抗体靶向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可以增强NK细胞活化和NK细胞介导的杀伤力。这可以补充现有的激活T细胞的免疫疗法,为组合癌症免疫疗法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法。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卡罗琳斯卡研究所微生物学、肿瘤与细胞生物学系教授Mikael Karlsson说,“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免疫疗法:特异性的抗体激活了巨噬细胞,使得它们支持免疫系统并杀死癌细胞。”

这项研究还显示,作为免疫系统的另一种重要细胞,NK细胞主要被这种新型免疫疗法激活,并且与T细胞一起发挥作用,从而杀死肿瘤,而在现有的免疫疗法中,只有T细胞被激活。Karlsson说,“事实也证明,当NK细胞被巨噬细胞激活时,它们的抗癌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这项研究是与洛克菲勒大学合作进行的,最初是一项建模研究。随后,这些研究人员将他们的发现应用于人类皮肤肿瘤,以检测其结果的可转化性。

Karlsson解释说,“我们也能够观察到这些特异性的抗体触发人类巨噬细胞,进而激活NK细胞来杀死癌细胞。”

因此,这些发现表明,与之前的免疫疗法相比,这种新型免疫疗法激活了免疫系统的不同部分,并有望与现有的疗法结合使用。

Karlsson总结道,“NK细胞和T细胞之间的团队合作提升了它们的疗效,这有助于在未来使得更多类型的癌症得到治疗。

原文检索:Targeting a scavenger receptor on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activates tumor cell killing by natural killer cells

03


Nature Immunology:要想癌症免疫疗法效果好,不能忘了干细胞这个途径

微信图片_20210308091901.png
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Lombardi综合癌症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免疫系统T细胞可以被重编程为再生干细胞样记忆(TSCM)细胞,这些细胞是长寿命,高活性,且具有强大抗肿瘤活性的“超免疫细胞”
重编程涉及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可抑制称为MEK1/2蛋白质的活性。目前,几种MEK抑制剂被用于有效地治疗黑色素瘤,但这项研究表明MEK抑制剂不仅可以针对某些类型的癌细胞,而且更广泛地说,可以对T细胞进行编程,对抗多种类型的癌症。
这一研究发现11月23日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
更多解读:

“尽管免疫疗法近年来改善了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但生存率仍然欠佳。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颖,更有效的抗癌免疫疗法,”文章作者,医学博士Samir N. Khleif博士,“我们的研究表明,使用已经被批准用于人类的药物可能会大大增强当前可用的免疫治疗方法,从而导致更好,更持久的抗癌反应。”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对人体细胞进行了实验,实了这种方法对小鼠的作用。研究人员不仅能够通过使用MEK1/2抑制作用识别出将T细胞重编程为TSCM细胞的新策略,而且还能够识别出诱导TSCMs的新分子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将T细胞重编程为TSCM可以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T细胞疗法。

T细胞疗法是一种广泛用于特定癌症和临床试验中的治疗治疗,其中免疫系统T细胞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来,经过改造,让其具有特殊的肿瘤靶向能力,然后再注入患者体内以对抗癌症。在他们的实验中,将人类T细胞与MEK抑制剂重编程为TSCM;另外,当用MEK抑制剂治疗小鼠时,还发现T细胞的重编程可诱导有效的TSCM。

Khleif说:“本世纪,干细胞研究在增强抗多种疾病的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科学家对干细胞疗法的支持令人非常欣喜。获得政府和私人资助者对干细胞研究的专门资助将极大地帮助加速这一未被充分利用的研究领域的发展。”

现在已经显示出MEK抑制剂可以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研究人员开始着手设计临床试验以测试其在癌症患者中的研究方法。Khleif总结说:“我们的方法相当新颖,我们急切希望尽快将其用于临床领域。”                                 

原文检索:MEK inhibition reprograms CD8+ T lymphocytes into memory stem cells with potent antitumor effects

04


Cell Res:重大进展!王明伟/徐华强/张岩联手合作,揭示GLP-2R独特的激素识别功能

微信图片_20210308091904.png
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和GLP-2)是两种胰高血糖素衍生的肠道激素,它们通过两个相关受体(GLP-1R和GLP-2R)介导不同的生理功能,这两个受体分别是代谢紊乱和克罗恩病的重要药物靶标。尽管在GLP-1R结构测定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对这两种受体之间的肽结合和信号转导差异的了解仍然难以捉摸。
2020年11月25日,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王明伟,徐华强浙江大学张岩共同通讯在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题为“A unique hormonal recognition feature of the human glucagon-like peptide-2 recepto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人类GLP-2R与GLP-2和Gs异源三聚体复合的冷冻电子显微镜结构。
为了适应GLP-2而不是GLP-1,GLP-2R会微调跨膜螺旋(TMs)和细胞外环1(ECL1)的细胞外部分的构象。与GLP-1相反,GLP-2的N端组氨酸以独特的方向渗透到受体核中。GLP-2的中间区域与TM1和TM7的结合比与ECL2的结合更广泛,并且GLP-2 C末端与ECL1紧密相连,ECL1在9类B G蛋白偶联受体(GPCR)中最突出。功能研究表明,GLP-2的上述三个部分对于GLP-2识别和受体激活(尤其是中间区域)至关重要。这些结果为B类GPCR中配体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提供了新的见识,并可能促进更特异性疗法的发展。
更多解读:

GLP-2R属于B类GPCR亚家族,主要在肠,胰腺和脑中表达。其内源性配体是胰高血糖素样肽家族的成员GLP-2,其也包括GLP-1和胰高血糖素。GLP-2由前胰高血糖素基因编码,并在前激素转化酶进行翻译后加工后变得有活性。作为胃肠激素,它主要调节肠上皮细胞的生长和功能,对营养的吸收至关重要。与GLP-1类似,GLP-2在体内被二肽基肽酶迅速灭活。

临床上,GLP-2类似物,teduglutide,用于治疗短肠综合征和克罗恩氏病。目前正在开发其他治疗适应症,包括结肠炎,小儿胃肠道疾病和肠粘膜炎症。动物模型的最新研究表明,GLP-2对葡萄糖稳态,自发性高血压和抑郁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促使人们重新关注这种肽在胃肠道之外的作用。

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是确定GPCR-G蛋白复合物结构的主要方法,从GLP-1R和降钙素受体开始,随后是八种其他B类GPCR与各种G蛋白复合物。这些结构表明B类GPCR具有共同的激活模式,该模式与先前提出的两结构域结合模型基本吻合。尽管B类受体具有大致相同的激活模式,分子细节是受体特异性的,尤其是在配体结合区域。因此,探索GLP-2和GLP-2R之间的识别机制对于进一步了解B类GPCR之间的配体识别和受体激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项研究中,采用cryo-EM来确定与Gs蛋白复合的人GLP-2R的高分辨率结构。根据的先前经验,NanoBiT策略被用于稳定GLP-2–GLP-2R–Gs复合物并增强GLP-2R与Gβ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在整体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冷冻EM结构,分辨率为3.0Å。该研究数据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模板,可促进设计更好的GLP-2类似物用于治疗,并扩展对该受体家族生物学的认识。

原文检索:A unique hormonal recognition feature of the human glucagon-like peptide-2 receptor

05


Nat Biotechnol:CRISPR转座酶系统在细菌中实现大片段DNA的多位点高效定向整合

微信图片_20210308091909.jpg
2020年11月23日,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Samuel H. Sternberg实验室在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题为CRISPR RNA-guided integrases for high-efficiency, multiplexed bacterial genome engineering的论文。文章在2019年研究的基础上,对CRISPR转座酶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造,获得的新系统INTEGRATE在细菌中可实现大片段DNA(可达10kb)的多位点定向整合。新系统具有极高的特异性且整合效率可达100%,因此无需额外的标记物进行筛选。此外,新系统在多种生物医学相关及工程相关的细菌中均有良好的整合效果,为原核生物的大片段DNA定向整合提供了更多可能。
更多解读:

2019年研究者采用的是三质粒系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霍乱弧菌来源的CRISPR转座酶用于大片段DNA的定向整合。为简化流程并提高整合效率,研究者将关键元件有效组合,构建出INTEGRATE单质粒系统pSPIN,该系统使用单一启动子同时驱动向导RNA和多顺反子mRNA以表达关键蛋白和向导RNA。系统中还携带有迷你转座子(mini-Tn)以提供模板DNA用于定向整合(图1)。此外,pSPIN系统中启动子和模板DNA均可按需替换。

                                             

研究者证实,pSPIN系统在大肠杆菌中的定向整合效率超过90%且特异性很高。此外,转座子所携DNA片段的整合方向有明显的偏好性(转座子右侧靠近靶位点,即T-RL方向)。研究还发现,pSPIN系统中的启动子活性与整合效率呈正相关;与传统的37℃相比,室温条件下pSPIN系统有更高活性,且无论启动子活性高低,其整合效率和特异性均接近100%。此外,30℃条件下,pSPIN系统对1-10kb DNA片段的整合效率均可达到100%;而传统的三质粒系统只对<1kb的片段有较强的整合能力。研究者还将迷你转座子中的模板DNA替换为CRISPR转座酶的关键元件从而获得自整合系统pSPAIN,这一系统同样可实现100%的整合效率。

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常需要用到多位点整合/敲除以构建功能更加复杂的工程菌。已知部分转座子如Tn7和类Tn7转座子具有转座排他性,即转座子整合区域常会排斥同类转座子的继续整合。作为类Tn7转座子家族的成员,霍乱弧菌来源的CRISPR转座酶同样具有转座排他性:整合位点附近5kb范围内的再次整合效率不足20%,不过在1Mbp之外,转座排他性消失。这表明,基因组中不同位点相距较远时,多位点同时整合并不困难。

要在细菌基因组的多个位点实现不同DNA片段的整合,单一的CRISPR转座酶系统很难保证特异性:已整合的DNA片段很可能会被重新转座整合至新的位点。为避免这种非特异性的发生,研究者尝试将不同来源的CRISPR转座酶系统联用以实现多位点不同片段的整合。除霍乱弧菌来源的CRISPR转座酶系统(VchINT)外,研究者还开发出贺氏伪枝藻来源的CRISPR转座酶系统(ShoINT),结果发现两系统联用可有效避免已整合DNA片段的重新转座和整合,大大提高了多位点不同片段整合的特异性。不过后续分析指出,与VchINT系统在目标位点整合的高特异性不同,ShoINT系统及类似的ShCAST系统有很高的脱靶风险,其在目标位点的整合比例仅有5%-50%。因此双系统联用依然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除不同DNA片段的多位点整合外,同一DNA片段在细菌基因组中不同位点的同时整合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者利用pSPIN系统和同时表达多种向导RNA的CRISPR阵列(CRISPR arrays),在细菌基因组中成功实现了多位点的同时整合并保证了整合的特异性。此外,研究者还将pSPIN系统与Cre-LoxP系统联用,成功实现了细菌基因组大片段的精准敲除。最后,研究者还在其它革兰氏阴性菌如产酸克雷伯氏杆菌及恶臭假单胞菌中证实了pSPIN系统的有效性。而通过位点选择和向导RNA的合理设计,pSPIN系统可在微生物群中实现特定菌种基因组的定向整合。


总体而言,本研究通过改造优化CRISPR转座酶系统,构建出了更为有效的定向整合工具INTEGRATE。新工具可快速实现大片段DNA在细菌基因组中多个位点的高效定向整合,有望成为微生物工程研究的利器。此外,新工具还可与其它工具如Cre-LoxP重组酶联用,从而在微生物研究中实现更复杂的基因编辑操作。当然,新的定向整合工具依然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其潜力依然值得期待。

原文检索:CRISPR RNA-guided integrases for high-efficiency, multiplexed bacterial genome engineering

06


Science :张峰等开发体内Perturb-Seq技术手段揭示与自闭症风险基因相关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异常

微信图片_20210308091915.jpg
2020年11月27日,来自Broad研究所Xin Jin、Aviv Regev、张峰和Paola ArlottaScience杂志发表文章In vivo Perturb-Seq reveals neuronal and glial abnormalities associated with autism risk genes,研发出一种体内大规模遗传功能研究技术Perturb-seq:首先利用CRISPR-Cas9在35个ASD/ND新发风险基因中引入移码突变,随后转染进子宫内发育的小鼠大脑中,然后对出生后大脑中受到干扰的细胞进行单细胞RNA测序。测序分析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类中鉴定出细胞类型特异和进化保守的基因模块。这些风险基因的扰动会影响到神经发育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基因模块和细胞类型,证明这些风险基因对关键细胞过程的影响。很多基因变异在不同的细胞或组织器官里往往能有不同的功能,但传统的bulk analysis往往隐没了这些基因在少数的细胞的功能。作者建立了活体内的Perturb-seq系统,在一个发育胚胎中引入基因编辑来敲除疾病相关的基因,然后两周后在发育后的脑细胞里进行单细胞测序。用这个高通量方法一次性检测了35个自闭症基因,并且检测他们在不同的脑细胞态里的功能。
更多解读:

研究人员从近期发表的WES研究结论中挑选广泛的神经发育障碍类别中ASD/ND患者特有的新发变异,共38个ASD/ND候选基因(由于分析标准,最终保留下35个)。这些基因具有在人脑组织表达、在多种类型细胞表达等特点,需要规模化的方法去研究其在不同细胞类型和发育事件中的基因功能。研究人员开发出in vivo Perturb-Seq的技术。具体地说,首先使用一个组成性表达Cas9的转基因小鼠,通过慢病毒感染将针对不同风险基因的gRNAs输送到子宫内发育不全的胚胎侧脑室。每个慢病毒载体包含靶向一个ASD/ND风险基因的5‘编码外显子的两个不同的gRNAs(提高敲除效率)和一个BFP报告蛋白-条形码。随后在小鼠出生后7天(P7)分选BFP+细胞进行单细胞RNA-seq,通过条形码识别受干扰的细胞及对应的风险基因,同时分析细胞表达变化。结果显示Perturb-seq载体在大脑皮层的各种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都有表达,这便于在不同类型细胞中分析每一个风险基因的功能。

                                             

下面的分析中作者又利用Louvain聚类方法定义出5个泛细胞群:皮质投射神经元、皮质抑制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筛选出携带单基因突变的细胞进行下一步分析,大部分ASD/ND风险基因干扰对这五种主要细胞类型的存在和比例的影响较少,只有Dyrk1a缺失对细胞组成有显著影响,增加少突胶质细胞的比例,减少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比例。对五大类细胞中共有的基因模块进行定义,发现ASD/ND风险基因干扰对现有的GO类型并没有显著影响。利用加权基因相关网络分析(WGCNA)和结构主题建模(STM)两种方法分别在五大类细胞中定义新的基因模块,筛选出WGCNA定义的14个基因模块,其与STM中一个或或个主题高度相关。这14个模块有两大类:一些反映了常见的生物学过程,存在于多个细胞亚群中;另一些代表了仅存在于某些亚群的细胞类型特异性特征。计算ASD/ND风险基因扰动对这些基因模块的影响,发现Adnp、Ank2、Ash1l、Chd8、Gatad2b、Pogz、Scn2a1、Stard9和Upf3b等9个基因的扰动对五种基因模块有显著的影响,其中Ank2对Ndnf+中间神经元相关模块(IN1)的调控在单基因突变/干扰实验中所验证。而Chd8和Gatad2b扰动显著下调少突胶质细胞的ODC1基因模块,ODC1基因模块与少突胶质细胞的成熟有关。构建Cdh8杂合突变小鼠,原位杂交发现出生7天后小鼠的皮质中2个经典的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标记物Cspg4和Pdgfra的表达显著下调;发育后期,OPC细胞数目并没有变化,但MBP+(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的标记物)细胞显著增加,即Cdh8扰动加速出生后MBP含量的增加,这与in vivo Perturb-Seq得到的结论类似。

最后,研究人员对现有的人类组织(包含成人大脑皮质、ASD供体皮质和匹配对照组、胎儿人类皮质以及3个月、6个月大的人脑类器官)的scRNA-seq和snRNA-seq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4个基因模块都在人类数据是保守存在的,其中8个模块显示出更多的模块内相关性,而且相关性也随着人类样本的年龄而增加。那么,小鼠Perturb-Seq中观察到的效应是否与ASD病人死后脑区中变化相似?利用现有的数据集定义出ASD病人中不同类型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且在小鼠中有1:1同源类似物的基因共14个。分析显示中间神经元的SST和兴奋性神经元的NRN1在ASD病人中表达降低,与Perturb-Seq试验中表达显著减少相一致。这表明Perturb-Seq实验可以鉴定出人类ASD病人中存在的基因表达异常。

原文检索:In vivo Perturb-Seq reveals neuronal and glial abnormalities associated with autism risk genes

07


Science Advances:邓红雨团队揭示疱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调节的分子机制

微信图片_20210308091919.png
2020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邓红雨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 发表了题为:PPM1G restricts innate immune signaling mediated by STING and MAVS and is hijacked by KSHV for immune evas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鉴定出一个负调节STING和MAVS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并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利用间质蛋白ORF33挟持PPM1G进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
更多解读:

疱疹病毒是一个古老的病毒家族,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多种策略,抑制宿主的天然免疫反应,以成功地感染细胞并建立持续的潜伏感染。间质蛋白作为疱疹病毒所特有的一类结构蛋白,除了在病毒复制晚期的组装释放阶段发挥功能,在病毒从头感染的早期还参与调节细胞的信号通路,特别是免疫逃逸过程。ORF33是在所有疱疹病毒中都保守的一个间质蛋白,邓红雨课题组之前的研究表明,ORF33在疱疹病毒颗粒组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但其是否具有免疫逃逸功能尚不清楚。在该工作中,他们发现,与野生型病毒相比,ORF33缺失的KSHV病毒诱导细胞产生更多的IFNβ;ORF33可与STING和MAVS结合,抑制STING和MAVS对IRF3分子的招募。这些结果表明,ORF33通过影响接头蛋白STING和MAVS的功能来抑制宿主的天然免疫反应

接下来的研究发现,细胞内表达ORF33能显著降低STING和MAVS的磷酸化水平。有意思的是,在体外磷酸酶实验中,只有从哺乳细胞中富集纯化的ORF33蛋白可以降低STING和MAVS的磷酸化水平,而原核细胞表达纯化的ORF33则不能。这提示,ORF33可能招募并利用宿主蛋白磷酸酶对STING和MAVS进行去磷酸化。通过免疫共沉淀-质谱联用,研究人员鉴定出与ORF33具有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在体外磷酸酶实验中,原核表达纯化的PPM1G能直接对STING和MAVS进行去磷酸化;且ORF33能增强PPM1G与STING或MAVS的相互作用。这些结果表明,ORF33通过招募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对STING和MAVS进行去磷酸化,从而抑制STING和MAVS的激活

进一步,研究人员发现PPM1G能够抑制宿主的IFNβ反应;敲低和敲除PP1MG的表达增强了宿主对DNA及RNA病毒的防御能力。这些结果表明,PPM1G能够负调节宿主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

综上所述,该工作首次发现蛋白磷酸酶PPM1G是负调节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的宿主因子;此外,该工作揭示了疱疹病毒免疫逃逸的一种新策略,即间质蛋白ORF33招募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 对STING和MAVS进行去磷酸化,从而抑制IFNβ的产生及宿主的抗病毒反应,有利于病毒的复制。

原文检索:PPM1G restricts innate immune signaling mediated by STING and MAVS and is hijacked by KSHV for immune evasion

08


p53通过组蛋白伴侣Supt16h介导造血干细胞依赖的Notch转录

微信图片_20210308091923.jpg
摘要:

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HSPC)一直是发展和再生研究的重点,但是我们对调节其规格的信号转导事件的理解仍然不完整。我们证明supt16h,促进染色质转录(FACT)复杂的组成部分,是HSPC形成所必需的。斑马鱼supt16h突变体因废除转录而降低了Notch信号转导成分的水平,这些信号是HSPC发育必不可少的基因。尽管supt16h突变体的整体染色质可及性没有实质性改变,但我们观察到p53可及性的特定增加,导致p53的积累。我们进一步证明p53影响Polycomb组蛋白PHC1的表达,该蛋白起Notch基因的转录阻遏物的作用。phc1或其上游调节子p53的抑制可以挽救supt16h突变体中Notch和HSPC表型的丧失。我们的结果强调了通过调节Notch信号来指定HSPC的supt16h,p53和phc1之间的关系。

09


Enhanced CAR-T activity against established tumors by polarizing human T cells to secrete interleukin-9

微信图片_20210308091927.png
摘要:

CAR-T细胞疗法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有效。但是,相当数量的患者在治疗后复发,部分是由于体内CAR-T细胞扩增差和持久性有限。在这里,我们证明了在Th9培养条件(T9 CAR-T)下极化和扩增的人CAR-T细胞对已建立的肿瘤具有增强的抗肿瘤活性。与IL2极化(T1)细胞相比,T9 CAR-T细胞分泌IL9但几乎没有IFN-γ,表达中央记忆表型和较低水平的耗尽标记,并显示出强大的增殖能力。因此,与体内T1 CAR-T细胞相比,T9 CAR-T细胞对体内已建立的血液学和实体瘤的介导的抗肿瘤活性更高。转移后,T9 CAR-T细胞有效迁移至肿瘤,分化为分泌IFN-γ和颗粒酶B的效应记忆T细胞,但仍保留为长寿且过度增殖的T细胞。我们的发现对于改善基于CAR-T细胞的人类癌症免疫疗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