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一周资讯NO.146 |聚焦医药动态0127~0202

引言

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突破进展,聚焦热点政策,观澜创新治疗产品行业动态,耕耘于分秒,收获于细微,做乘风破浪的生物医药人!

图片







国内政策发布

01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类体内基因治疗产品临床试验申请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24年第8号)

图片

通知原文:

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635323ee319dacab26eb783b843b8bd3








药物监管获批情况


01


至善唯新法布雷病AAV基因疗法国内获批临床

日,四川至善唯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法布雷病基因治疗产品ZS805注射液已获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即将开展临床I/II期试验。至善唯新公司成为国内首家法布雷病原创基因新药获批临床的药企。


02


亘喜生物FasTCAR-T GC012F早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获FDA批准临床    

日,亘喜生物(简称“亘喜生物” 或“公司”) 是一家面向全球、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企业,致力于开发创新、高效的细胞疗法以治疗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日,公司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了FasTCAR-T GC012F疗法的又一项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准许公司在美国启动GC012F早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ELMM)1期临床试验。


03


原启生物宣布FDA批准其靶向GPRC5D CAR-T产品OriCAR-017的IND申请,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近日,原启生物科技(上海)有限责任公司,Oricell Therapeutics Holdings Limited(下称“原启生物”)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其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患者的OriCAR-017的新药临床申请(IND)。


04


中吉智药的基因治疗药物GMCN-508B获批临床

日,中吉智药申报的基因治疗β-地中海贫血药物GMCN-508B的临床试验(IND)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默示许可,标志公司正式进入注册临床试验阶段。


05


和黄医药「呋喹替尼」在中国香港地区获批

日,和黄医药宣布呋喹替尼(fruquintinib)获批在中国香港地区注册使用,用于治疗经治的成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呋喹替尼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R) 1、2和3的选择性口服抑制剂,该药此前已经在中国内地、澳门地区以及美国获批用于结直肠癌治疗。


06


创新靶点I期临床获批 |华夏英泰LILRB4 STAR-T细胞药物获得国家药监局默示许可

近日,华夏英泰基于独创STAR-T平台开发的创新靶点LILRB4特异性 “YTS104细胞注射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的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等适应症。


07


辉大基因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新型DNA编辑疗法HG302获孤儿药资格认证

日,专注于基因编辑技术和基因治疗药物开发、处于临床阶段的全球性生物技术公司--辉大(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辉大基因”)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HG302孤儿药资格认定(ODD),用于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美国FDA先前已授予HG302儿科罕见病药物资格认定(RPDD)。


08


科济药业靶向GPC3的CAR-T产品获批临床,针对肝细胞癌

近日,科济药业(CARsgen)宣布,靶向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的自体CAR-T细胞候选产品CT011已在中国获批临床,拟开发用于治疗手术切除后出现复发风险的GPC3阳性的IIIa期肝细胞癌患者。


09


拓新天成CAR-T获批临床!针对脑胶质瘤

近日,据CDE官网显示,福州拓新天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新天成”)的“TX103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注射液”(以下简称“TX103 CAR-T”)已经获批临床,用于治疗复发或进展的4级脑胶质瘤。

10


强生EGFR/c-MET双抗组合疗法在华申报上市

近日,CDE网站显示,强生两款创新药物EGFR/c-MET双抗埃万妥单抗(amivantamab)以及三代EGFR抑制剂兰泽替尼片(Lazertinib)上市申请均获药监局受理,推测申报适应症为二者联合治疗EGFR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图片


1

舶望制药siRNA新药完成中国、澳洲1期临床,针对心血管疾病!

近日,上海舶望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舶望制药”)宣布,其利用公司siRNA平台技术RADS自主研发的首款心血管siRNA新药BW-01,已于今年1月完成在澳洲开展的1期临床试验以及中国1期临床试验,并取得积极结果。


2

派真生物助力健达九州基因治疗药物GA001成功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近日,健达九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GenAns Biotech Beijing Inc; 以下简称“健达九州”)宣布,旗下研发的基因治疗产品GA001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成功实施首例患者给药。这标志着其在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相关盲症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3

华毅乐健AAV基因治疗产品在武汉协和医院完成华中首例A型血友病基因治疗

日前,苏州华毅乐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毅乐健”)宣布其自主研发的用于治疗A型血友病的基因治疗产品GS1191-0445注射液,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开展临床试验(项目号:GS1191-0445-GTHA-CN01)完成华中地区首例A型血友病基因治疗用药。


4

初治患者100%获完全缓解,“明星”小分子联合疗法早期数据亮眼

近日,Kura Oncology公司公布了ziftomenib联合标准治疗,包括阿糖胞苷/达柔比星(7+3)和维奈托克/阿扎胞苷(ven/aza),治疗NPM1突变型(NPM1-m)和KMT2A重排型(KMT2A-r)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1期临床试验的初步数据。


5

死亡风险降低58%!强生CD38抗体组合疗法向FDA申请扩展适应症

前,强生(Johnson & Johnson)宣布向美国FDA提交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寻求批准Darzalex Faspro的新适应症,即Darzalex Faspro与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联合(D-VRd四联方案),用于新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NDMM)且符合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条件的成年患者的诱导和巩固治疗,以及Darzalex Faspro与来那度胺联合使用(D-R二联方案),作为上述患者群体的维持治疗。


6

改良获批DMD疗法,新一代寡核苷酸疗法2期临床新结果积极

前,Sarepta Therapeutics公司公布了一项全球2期多剂量递增临床试验MOMENTUM(SRP-5051-201研究)B部分的积极数据,该研究旨在评估其下一代多肽磷酰二胺吗啉寡聚体(PPMO)疗法SRP-5051(vesleteplirsen)用于适合接受DMD基因外显子51跳跃治疗的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


7

直接进入关键性临床试验!潜在“first-in-class”口服疗法有望攻克难以成药靶点

前,Jnana Therapeutics公司今天宣布,在研疗法JNT-517在治疗苯丙酮尿症(PKU)患者的1期临床试验中获得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积极中期结果。JNT-517是一款潜在“first-in-class”小分子抑制剂,针对苯丙氨酸(Phe)转运蛋白SLC6A19。基于这些积极的中期结果,Jnana已调整其1b期临床试验设计,以支持JNT-517在2025年上半年开始关键性3期临床试验。


8

总生存期提升38%,默沙东重磅PD-1抑制剂Keytruda最新3期结果积极

前,默沙东(MSD)发布了3期临床试验KEYNOTE-564的最新结果,该试验评估了抗PD-1疗法Keytruda用于辅助治疗肾切除术后、或肾切除术和转移病灶切除术后具有中高级或高级别复发风险的肾细胞癌(RCC)患者的治疗效果。最新的数据显示,Keytruda作为辅助疗法显著改善了RCC患者的总生存期(OS),涨幅高达38%。


9

无癌生存时间翻倍!默沙东公布重磅PD-1抑制剂3期临床积极结果

近日,默沙东(MSD)公司公布了重磅PD-1抑制剂Keytruda作为辅助疗法,治疗高风险局部肌肉浸润性尿路上皮癌(MIUC)和局部晚期可切除尿路上皮癌的3期临床试验AMBASSADOR的研究结果。该试验达到主要终点之一,显著改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

10

高效递送到靶细胞,RNA疗法新锐公布积极早期研究结果

近日,MiNA Therapeutics公司公布了其针对胎儿血红蛋白(HbF)的主要激活RNA(RNAa)产品的新临床前数据。临床前体内研究结果表明,MiNA公司的RNAa治疗药物可被递送到骨髓中的红细胞祖细胞,并且药物水平对治疗β-血红蛋白病具有临床意义。



图片


01


Nature Aging | 除了抗癌,T细胞还能逆转衰老?!《自然》子刊重磅发现

图片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减缓甚至逆转衰老过程的方法。尽管寻找能够永葆青春的灵丹妙药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但近期的科学发展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冷泉港实验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的研究团队发现,通过对T细胞进行重编程,可以有效地消除衰老细胞,从而对抗衰老过程这种名为CAR(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的创新治疗模式原本主要用于癌症治疗,在抗癌领域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如今,通过特定靶向的目标蛋白,CAR-T细胞能够有效识别并消除衰老细胞,并且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出延缓衰老过程的效果。这一发现不仅为理解衰老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开发预防和治疗与衰老相关疾病的新策略奠定了基础。近日,这项突破性的工作已发表在《自然》杂志子刊Nature Aging

更多解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会逐渐积累所谓的衰老细胞,这些细胞的累积会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衰退。衰老细胞虽然已经停止分裂,但它们的新陈代谢仍然活跃,能够分泌出促进炎症反应的有害分子,从而损害周围组织的再生能力。目前,针对衰老细胞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小分子药物的开发上。这些药物虽然能够清除衰老细胞,但许多需要长期且反复地使用。


相比之下,CAR-T细胞疗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抗衰老策略。这种疗法通过重新编程T细胞,使其针对表达特定细胞表面抗原的细胞发挥杀伤作用。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只要求目标抗原在衰老细胞上相对于正常组织有差异性表达。CAR-T细胞作为一种“活药”,有潜力在单次给药后在体内持续存在,并能长期发挥其强大的治疗效果。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选择了衰老相关的蛋白质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受体(uPAR)作为CAR-T细胞疗法的靶标,该蛋白在衰老细胞上的表达量上调。研究结果显示,针对uPAR的CAR-T细胞能在老年小鼠的组织中安全且有效地清除uPAR阳性的衰老细胞,并显著改善与年龄相关的代谢和体能功能障碍。此外,这种靶向uPAR的CAR-T细胞在年轻小鼠体内不仅能治疗与衰老相关的症状,还能预防与衰老相关的代谢功能下降。


在老年小鼠中观察到的许多代谢综合征相关病症,可以在给予高脂饮食(HFD)的年轻小鼠中复现。事实上,肥胖被认为加速了“衰老时钟”,并与衰老细胞的累积有关。在此研究中,研究人员对HFD导致肥胖的年轻小鼠进行了CAR-T细胞治疗。治疗20天后,接受针对uPAR的CAR-T细胞疗法的小鼠显示出体重显著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改善以及葡萄糖和胰岛素耐受性改善这种治疗效果在细胞输注后2.5个月持续存在,并伴随着胰腺、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衰老细胞负荷的显著减少。


不仅如此,靶向uPAR的CAR-T细胞治疗还能抑制衰老细胞随时间的积累,从而预防代谢功能障碍的发生。在HFD喂养前接受CAR-T治疗的年轻小鼠,在输注CAR-T细胞后3.5个月,尽管体重有所增加,但相比对照组它们的血糖水平被显著改善。此外,即使小鼠持续暴露于高脂饮食环境中,这种对代谢功能障碍的预防效果在细胞输注后的至少5.5个月内会持续存在。这些发现为通过CAR-T细胞疗法治疗和预防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总体而言,这些研究结果凸显了uPAR阳性细胞在衰老和肥胖小鼠中引发代谢功能障碍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利用CAR-T细胞靶向uPAR阳性细胞在人类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的潜在益处。特别是,针对uPAR的CAR-T细胞展现了积极效果,且在单次低剂量给药后所带来的治疗效果也能持久维持,这种新颖的策略不仅为治疗和预防衰老和肥胖相关疾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为未来的深入研究及临床试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02


Scinece︱癌症治疗新突破!《科学》子刊:AI助力,找到肿瘤免疫通用靶点

图片

在AI的协助下,科学家们获得了寻找免疫疗法通用靶点的强大工具!在一项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最新研究中,来自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和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借助深度学习策略,开发了一套剪接新抗原发现工具(Splicing Neo Antigen Finder, SNAF),为拓展肿瘤免疫疗法的应用范围奠定重要基础。辛辛那提儿童医院Nathan Salomonis教授与李光远博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更多解读:

免疫疗法的发展为癌症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而在肿瘤中特异性表达的新抗原(neoantigen),成为免疫系统区分癌细胞与正常组织、并且通过T细胞展开攻击的重要靶点。

但我们也看到,直到今天仍有相当多的癌症患者无法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其中,肿瘤的异质性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不同肿瘤样本有着各自独特的突变,寻找能够对大部分患者奏效、用作通用靶点的新抗原充满了挑战性。
目前,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等免疫疗法通常针对的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新抗原,这种方法往往只对携带突变数量更多的高突变负荷肿瘤有较好的效果,这是因为这些癌细胞携带了更多的新抗原,因此更可能激活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而对于胶质瘤、白血病等低突变负荷肿瘤,此类疗法还难以胜任。

好在,还有一个尚未开发的免疫原性潜在靶点库,这就是源自转录后调控过程的新抗原。新抗原可由不同的转录后调控机制产生,其中RNA异常剪接会导致异常的蛋白产物,促进肿瘤转移;同时也促进了新抗原的产生,为肿瘤免疫提供潜在靶点。这些剪接相关新抗原,常常是肿瘤特异性肽的主要来源。

在最新论文中,研究团队开发的SNAF正是旨在通过识别转录后调控产生的新抗原,尤其是剪接错误来拓展免疫治疗的范围。
“我们在项目进行中遇到了两个痛点,一个是目前没有好的衡量肿瘤靶点特异性的指标,很多临床试验药物都因为副作用而失败。另一个就是很多新抗原并不能激活体内T细胞反应,即缺少免疫原性,”李光远博士介绍道,“我们开发了两个AI工具,一个是基于贝叶斯慨率模型的BayesTS score,据我们的知识,这是目前第一次完整定义什么是肿瘤特异性,我们用到了超过3500个正常组织的RNA和蛋白质信息来训练这个模型。BayesTS可以更加准确地衡量一个靶点可能的副作用,进而在实验早期就予以规避。另一个模型DeepImmuno则是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我们训练了8900多个实验验证数据集,DeepImmuno可以使研究者进一步聚焦到那些有免疫原性的新抗原,进而大幅度减少后期实验验证的成本。为了从患者的RNA测序数据中全面鉴定潜在的新抗原,研究团队分别针对T细胞和B细胞治疗,创建了两个平行计算流程(SNAF-T和SNAF-B)

基于这套“双管齐下”的策略,SNAF可以同时预测能够被T细胞识别的免疫原性MHC结合肽,以及含有B细胞可靶向胞外表位的跨膜蛋白。在随后的检验中,SNAF在基于T细胞与B细胞的疗法中均取得出了令人欣喜的发现,展现出该策略对于综合性免疫疗法的重要意义。


图片
▲SNAF能分别基于T细胞抗原和B细胞抗原寻找免疫治疗潜在靶点(图片来源:辛辛那提儿童医院)

在应用于500多名黑色素瘤患者的活检样本时,SNAF发现高达90%的患者都携带了通用的剪接相关新抗原,这一发现为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新靶点。这些剪接相关新抗原的含量与黑色素瘤患者生存期,以及对免疫疗法的应答相关。其中,SLC45A2由于高度肿瘤特异性和免疫原性,已成为一个极具前景的靶点。

除了T细胞新抗原,研究团队还基于SNAF-B发现了一类新的由于肿瘤特异性的可变剪切事件在跨膜蛋白上形成的胞外新表位,称为ExNeoEpitopes。利用最新的Alphafold2深度学习结构预测以及原位荧光实验验证,这些ExNeoEpitopes显示出开发单克隆抗体和CAR-T细胞疗法的巨大潜力。

由此,这套易于使用的、开源的全新流程能通过对剪接相关新抗原的系统鉴定,帮助发现肿瘤特异性治疗的潜在通用靶点,为更加精准的癌症治疗铺平道路。李光远博士表示,目前研究团队现在正在进一步研究如何将该策略运用到其他的靶点发现上,并且已经看到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发现。同时,团队的目标也是将可变剪切的靶点进一步推向临床前,真正开发出新的癌症治疗策略。

03 


Nature︱《自然》关注:这类困扰十分之一人口的疾病,迎来治愈的希望

图片

2023年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的人口研究显示,高达十分之一的人口受到自身免疫疾病的困扰!自身免疫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1型糖尿病,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等80多种不同疾病类型,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的健康组织发动攻击。这些疾病通常会困扰患者的一生,而现有疗法往往会抑制整个免疫系统,患者需要终身服药的同时,又可能面对免疫系统被削弱带来的感染和癌症风险。不过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科学家们终于看到了恢复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的希望,让免疫系统放过自身抗原的同时正确攻击外来抗原。有些策略已经在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身上取得了令人惊艳的成功。近日,《自然》杂志发表的文章聚焦介绍了潜在治愈自身免疫疾病的最新进展和策略。

更多解读:

“双保险”失灵导致的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系统是人体攻击外来病原体,保护我们不被细菌、病毒感染的关键。然而同时,它不能对自身的健康组织发动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中产生特异性攻击的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在最初发育时就会经过一层质量检测,名为中枢耐受(central tolerance)的机制将会攻击自身组织或细胞的淋巴细胞消灭。然而,仍然会有一些淋巴细胞漏网。这时称为外周耐受(peripheral tolerance)的机制会让漏网的淋巴细胞失活,或者将它们转变为调节性T细胞,它们可以通过防止其它细胞攻击自身来抑制免疫反应。


然而,在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身上,这套“双保险”由于某些原因都失灵了,这导致免疫系统开始攻击人体自身细胞和组织。如果科学家们能够找到让这些功能失常的细胞恢复正常,或者是消灭这些异常细胞的方法,他们就能够在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同时不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可喜的是,现在科学家们已经有多种策略达到这一目标。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风湿病学家Maximilian Konig博士在接受《自然》采访时表示,治愈有望成为可能,“唯一的问题是,哪种策略最好?”

诱导脱敏的免疫耐受策略



让免疫系统对特定抗原产生耐受的一种策略是在可控的环境里让患者接触引发自身免疫反应的抗原,让患者的免疫系统逐渐对抗原产生脱敏(desensitization)。脱敏的治疗策略在治疗食物过敏反应领域已经得到验证,美国FDA在2020年批准了首个食物过敏疗法。这款名为Palforzia的疗法通过让对花生过敏的儿科患者接触花生中的致敏蛋白,显著提高了患者对花生的耐受程度。


然而要让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对自身抗原产生脱敏并不容易,因为不少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多种自身抗原发动攻击,而且不同患者引发免疫系统反应的抗原还有所不同,因此逐一找到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的抗原具有挑战性。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的免疫学家Pere Santamaria博士认为他找到了更好的方法。他的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纳米颗粒,在纳米颗粒表面装饰了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蛋白。这些蛋白的作用是与抗原片段结合,将它们呈现给淋巴细胞,激发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或者获得免疫耐受。


Santamaria博士的团队发现,当利用这种纳米颗粒将MHC和疾病抗原组成的复合体递送给淋巴细胞时,可以将致病的淋巴细胞重新编程,转变为抑制免疫反应的调节性T细胞,从而只需递送一种抗原,就能够抑制对多种抗原的免疫反应。基于这些研究,他成立了Parvus Therapeutics公司,该公司的主打疗法今年有望进入临床开发阶段,治疗一种肝脏自身免疫疾病。


图片

Parvus Therapeutics的纳米颗粒疗法结构示意图(图片来源:Parvus Therapeutics公司官网)


让调节性T细胞疗法成为治愈性疗法



而Sonoma Biotherapeutic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联合创始人Jeffrey Bluestone博士采用的是另一种策略。Bluestone博士在接受药明康德内容团队采访时表示,调节性T细胞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细胞群体,它们可以关闭免疫反应或诱导一个免疫耐受环境,如果能够将调节性T细胞递送到疾病部位,让它们在那里增殖、激活并行使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为患者带来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


该公司的在研疗法SBT-77-7101借鉴了癌症治疗中CAR-T细胞的工作原理,在调节性T细胞表面表达识别组织上特定靶点的嵌合抗原受体,一旦与靶点蛋白结合,就会激活调节性T细胞的活性。SBT-77-7101针对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中存在的瓜氨酸化蛋白,这是这种疾病患者中典型的生物标志物。这款在研疗法正准备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不过Bluestone博士也指出,这一疗法的开发仍然需要解决多重挑战。比如,调节性T细胞是数量较少且独特的细胞群,需要一些高度有效的纯化策略。如何分离这些高纯度的细胞并将其制造到具有治疗能力的水平,同时确保它们的稳定性——不会转化为效应细胞,使得它们能够行使包括免疫抑制活性和组织修复活性等多种功能,在这些方面仍然存在着挑战。


他相信Sonoma Biotherapeutics公司已经在解决这些挑战中取得了进展,期待将这些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并证明这种疗法能持久、安全地缓解疾病进展。

CAR-T细胞疗法的下一站:治疗自身免疫疾病



CAR-T细胞疗法已经成为治疗B细胞血液癌症的重要手段,它们通过靶向B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清除导致血液癌症的B细胞,让不少患者看到了治愈的希望。


而去年在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公布的一项令人惊艳的试验结果,也展示了CAR-T细胞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潜力。由来自德国埃尔兰根大学医院(University Hospital Erlangen)研究团队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在15名接受CAR-T疗法治疗的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中,疾病症状(包括狼疮和肌炎)完全消失或得到显著的改善,所有15例患者均完全停止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其中,所有8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获得完全缓解,并且维持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为0。第一位接受治疗的SLE患者已经超过1000天没有任何疾病迹象。


目前已有多家生物医药公司布局使用CAR-T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疾病。行业媒体Endpoints指出,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 Myers Squibb)和诺华(Novartis)都已开始针对狼疮的CAR-T研究,且百时美施贵宝最近获得美国FDA的多发性硬化研究的IND许可。生物科技公司Kyverna Therapeutics与Cabaletta Bio等也都在开发用以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CAR-T疗法。Kyverna Therapeutics公司治疗多发性硬化的CAR-T细胞疗法KYV-101近期获得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资格


上面提到的策略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有望为患者带来持久缓解,达到潜在治愈效果。随着这些创新治疗手段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科学家们期待最新的临床数据能够进一步指明未来的开发方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Maximilian Konig博士表示,我们最终将从数据中学习到哪种策略最好。



图片


其他最新文章推荐

Development of Ingenui-T,a Novel Vein-to-Vein Solution for Rapid Autologous CAR T-Cell Manufacturing Starting From Whole Blood,for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Diseases

图片

SARS-CoV-2 infection causes dopaminergic neuron senescence

图片

Human uterine natural killer cells regulate differentiation of extravillous trophoblast early in pregnancy

图片

图片

资料根据公开数据搜集整理

资料整理:西湖生物医药综合办公室

文章来源:公开信息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