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一周资讯NO.136 |聚焦医药动态1118~1124

图片

引言

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突破进展,聚焦热点政策,观澜创新治疗产品行业动态,耕耘于分秒,收获于细微,做乘风破浪的生物医药人!

图片







国内政策发布

01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公开征求《药物临床试验参与方的安全信息报告与风险沟通交流技术指导原则》意见的通知

图片

通知原文:

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4b870eea6e5a566c795feae5d2a97d3a








药物监管获批情况


01


全国首个针对肝癌的iNKT细胞产品获准临床

日,京基因启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因启明”)细胞治疗产品“GKL-006注射液”的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获得药品审评中心(CDE)许可,即将开启治疗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的I/II期临床研究。“GKL-006注射液”作为我国首个进入注册性临床阶段的iNKT细胞治疗产品,正为我国肿瘤免疫疗法的探索之路开辟新的方向。


02


可瑞生物首个免疫细胞治疗产品IND获批

日,可瑞生物首个免疫细胞治疗产品CRTE7A2-01 TCR-T细胞注射液获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这标志着可瑞生物正式迈向注册临床试验的开展阶段。


03


中因科技体内AAV基因编辑治疗药物ZVS203e注射液IND获受理

近日,北京中因科技有限公司基因编辑治疗药物ZVS203e注射液IND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ZVS203e注射液是一款基于基因编辑技术开发的1类创新药,用于治疗RHO基因变异导致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是国内受理的首个体内AAV基因编辑治疗产品。


04


先博生物通用型CAR-NK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IND获受理

近日,先博生物提交的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的NK细胞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的受理,适应症为中重度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SLE适应症在国内首个NK产品获得IND受理。


05


首款!亿帆医药创新疗法获FDA批准上市

日前,亿帆医药宣布,由其控股子公司亿一生物(Evive Biotech)自主研发的生物创新药Ryzneuta(通用名: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海外商品名:Ryzneuta,中国商品名:亿立舒)正式获得美国FDA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肿瘤患者在接受抗癌药物后出现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根据新闻稿,此次Ryzneuta获批,使其成为中国境内首款同时在中国、美国获批的长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产品。


06


首款!显著降低癌症转移,辉瑞/安斯泰来小分子获FDA批准

日,辉瑞(Pfizer)和安斯泰来(Astellas Pharma)宣布,美国FDA批准其药品Xtandi(enzalutamide,恩扎卢胺)补充新药申请(sNDA),使得Xtandi成为首个用于治疗出现生化复发(BCR)、具高风险发生转移的非转移性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nmCSPC)患者的雄激素受体信号传导抑制剂。Xtandi可联合或不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治疗这类患者。


07


星汉德生物SCG101成为全球首个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治疗胆管癌的TCR-T细胞疗法

日,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显示,星汉德生物(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专注于开发治疗感染及其相关癌症的新型免疫疗法的公司)SCG101细胞注射液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默示许可,为全球首个针对胆管癌的细胞疗法。


08


中盛溯源iNK细胞药物新增适应症获批

近日,据CDE官网显示,安徽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盛溯源”)的“NCR300注射液”获批临床,用于预防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这是今年中盛溯源在iNK细胞疗法斩获的第2项IND,进一步拓展了公司的肿瘤产品管线注册临床试验。


09


炎明生物ALPK1小分子激动剂在美国获批临床

日,炎明生物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新作用机制的小分子先天免疫激动剂PTT-936已获得美国FDA批准开展临床研究,成为该公司第一款在美国获批临床的创新药。


10


复宏汉霖EGFR靶向ADC在美国获批临床

日,复宏汉霖宣布,基于与宜联生物的合作,该公司开发的抗体偶联药物(ADC)注射用HLX42的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已经获得美国FDA许可,拟用于晚期/转移性实体瘤的治疗。根据复宏汉霖新闻稿,这是继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临床试验批准后,HLX42取得的首个境外临床试验许可。

图片


1

难治性癌症生存率达57.4%,创新组合疗法早期临床结果积极

Enterome公司日前宣布了其在研多肽疗法EO2401在1/2期临床试验中的最新疗效数据,该试验结合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加或不加抗VEGF疗法贝伐珠单抗,用于治疗首次出现疾病进展/复发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


2

复发癌症PFS显著改善!强生/艾伯维/基因泰克小分子组合3期试验结果积极

在2023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最近公布的摘要中,报道了SYMPATICO临床3期试验的积极结果。该试验检视强生(Johnson & Johnson)与艾伯维(AbbVie)共同开发的Imbruvica(ibrutinib)与艾伯维与罗氏(Roche)旗下基因泰克(Genentech)共同开发的Venclexta(venetoclax)组合,用以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线治疗的复发性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分析显示,与Imbruvica单药相比,接受联合疗法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具统计学显著改善。


3

难治性癌症ORR达63.2%!小分子抑制剂关键试验结果积极

日前,Syndax Pharmaceuticals宣布,其高选择性口服menin抑制剂revumenib治疗复发/难治性KMT2A重排(KMT2Ar)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关键性2期试验数据公布于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摘要显示,revumenib在接受过大量前期治疗的KMT2Ar群体中取得了有临床意义的结果,包括总缓解率(ORR)率、微小残余病(MRD)阴性率和后续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率的升高。中期分析结果显示,这项研究达到了其主要终点,且因为疗效原因提前终止了KMT2Ar队列的研究。


4

无进展生存率达84.3%!强生/Genmab一线组合疗法3期试验积极

近日,强生(Johnson & Johnson)和Genmab公司公布PERSEUS临床3期试验的积极数据,该试验检视与标准疗法相较,其CD38抗体Darzalex Faspro(daratumumab)与标准疗法联合用于一线治疗新确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显示,Darzalex Faspro组合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详细数据公布于2023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摘要当中。


5

改善复发性癌症OS达63%!创新疗法2期积极结果公布

Plus Therapeutics近日宣布其进行中的ReSPECT-GBM临床2期试验的积极数据,该试验评估其主打放射治疗药物Rhenium(186Re)-obisbemeda用于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rGBM)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显示,接受186Re-obisbemeda治疗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OS)较接受标准治疗患者改善达63%。


6

一线治疗宫颈癌,康方生物「卡度尼利」3期研究达PFS主要终点!

近日,康方生物宣布,公司独立自主研发的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卡度尼利联合含铂化疗+/-贝伐珠单抗用于一线治疗持续、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3期临床研究达到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主要研究终点。


7

信达生物公布「玛仕度肽」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最新临床数据

近日,信达生物宣布,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双重激动剂玛仕度肽在中国2型糖尿病受试者中的2期临床研究结果全文在线发表于国际糖尿病期刊Diabetes Care


8

邦耀生物公布两款产品最新临床数据

近日,邦耀生物宣布,用于治疗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疗法产品“BRL-101自体造血干祖细胞注射液”(管线代号:BRL-101),以及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靶向CD19非病毒PD1定点整合CAR-T细胞注射液”(管线代号:BRL-201)的两项研究成功入选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并将以壁报展示形式公布最新数据。其中,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接受BRL-101治疗后100%获得脱离输血依赖,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BRL-201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ORR)高达100%


9

荣昌生物口头报告「泰它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3期临床数据

在近日举行的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23年会现场,荣昌生物口头报告形式公布了BLyS/APRIL抑制剂泰它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数据显示,该研究达到所有主要终点,并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目前,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已受理泰它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药上市申请。


10

一次给药,持续降压半年!高血压RNAi疗法公布2期临床最新数据

Zilebesiran是一种靶向肝脏AGT合成的研究性RNA干扰治疗药物。在一项针对高血压患者的1期研究中,zilebesiran单次皮下给药可使血清AGT和血压持续24周剂量依赖性降低。2023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2023 AHA)期间公布的一项研究,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评估了zilebesiran对比安慰剂的主要疗效和安全性。


图片


01


eClinicalMedicine | 疾病控制率达100%!恒瑞医药联合疗法临床数据获《柳叶刀》子刊发表

图片

近日,《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恒瑞医药卡瑞利珠单抗(一种抗PD-1单抗)联合吡咯替尼(一种不可逆的泛HER抑制剂)和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G/GEJ)腺癌的安全性和疗效。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方案可为患者带来令人惊喜的生存结局,且安全性特征可接受。其中,疗效可评估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92.6%,疾病控制率(DCR)达到了100%!

更多解读: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亚洲地区新发胃癌病例数、胃癌相关死亡人数较多,整体疾病负担更大。此外,约有一半胃癌患者确诊时即为晚期,这部分患者预后普遍较差。HER2阳性胃癌约占所有胃癌病例的17%~20%。

TOGA试验表明,在一线化疗(顺铂+氟尿嘧啶/卡培他滨)的基础上联合曲妥珠单抗,可使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显著延长至13.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延长至6.7个月。因此,目前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推荐一线治疗方案为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不过,接受该方案治疗的患者生存获益仍不理想。

既往临床前研究表明,同时靶向PD-1和HER2可产生协同抗肿瘤疗效。此外,3期KEYNOTE-811研究的结果同样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可产生显著疗效。

当前研究是一项单臂、开放标签、1期剂量递增(1a)和扩展(1b)研究。2020年6月~2022年6月,41例既往未经治疗的HER2阳性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G/GEJ腺癌患者入组。在1a期,研究采取3+3递增剂量设计,患者接受口服吡咯替尼(每天240 mg、320 mg或400 mg)、静脉输注卡瑞利珠单抗(200 mg)和Cape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或撤回知情同意。

1a期研究确定吡咯替尼的推荐剂量后,研究人员基于该推荐剂量开展1b期研究。研究主要终点为安全性、最大耐受剂量(MTD)、2期推荐剂量(RP2D)、经确认的客观缓解率。

在41例患者中,有10例处于1a期,31例处于1b期。在1a期研究中,由于患者在400 mg吡咯替尼剂量下可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腹泻[n=3]和呕吐[n=1]),因此吡咯替尼的最大耐受剂量被确定为320 mg/天。基于所有可用数据,吡咯替尼的2期推荐剂量被设定为320 mg/天。

在41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48.8%)发生≥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4例患者(9.8%)发生任意级别的严重不良事件。研究中未发生因TEAE导致的死亡。

共有35例患者接受了2期推荐剂量的吡咯替尼治疗。其中,有27例接受了基线后肿瘤评估(被纳入疗效可评估子集)。这些疗效可评估的患者ORR达到了92.6%,其中3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22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此外,剩下的2例患者疾病稳定,因此整体而言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达到了100%。

进一步分析显示,经确认的完全缓解率为7.4%(2例患者)、经确认的部分缓解率为70.4%(19例患者)。整体而言,经确认的ORR为77.8%(胃腺癌患者为80%;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为69.2%)。此外,在整体分析集中,患者的中位PFS尚未达到,中位OS为22.2个月。

总之,这项研究显示,吡咯替尼的2期研究推荐剂量应为320 mg;吡咯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具有令人惊喜的疗效结果。论文强调,联合治疗方案不仅为患者带来了较高的ORR和较长的OS,且大多数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均为轻度或中度。不过,未来我们还需开展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证实该方案在大规模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02


Nature Medicine︱CAR-T与RNA疫苗联合对抗实体瘤,超三成患者达缓解

图片

近日,BioNTech公司的研究团队在一项1期临床试验中测试了一种靶向Claudin 6(CLDN6)的新型CAR-T细胞疗法。此疗法结合了RNA疫苗,用于实体瘤患者的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这种CAR-T细胞疗法不仅安全性良好,还展现出了明显的临床活性,从而为未来更有效、个体化的实体瘤治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该试验结果现已整理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Medicine

更多解读:

实体瘤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科技发展,虽然实体瘤的治疗方法不断进步,但许多患者依然面临着治疗效果不佳和治疗选择有限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方式,通过利用免疫系统的力量靶向癌细胞,为实体瘤的治疗提供了新希望。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结合CLDN6靶向的CAR-T细胞疗法和RNA疫苗CARVac的组合治疗策略BNT211的安全性和可行性。CARVac是一款CAR-T细胞扩增型RNA疫苗,可表达CLDN6抗原,旨在增强CAR-T的持久性和功能性。

研究共纳入22名复发/难治性CLDN6阳性实体瘤患者,其中包括13例生殖细胞肿瘤,4例上皮性卵巢癌,1例子宫内膜癌,1例输卵管浆液性癌,1例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1例胃腺癌以及1例患有未知原发性癌症的患者。

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安全性、耐受性、最大耐受剂量以及推荐的2期试验剂量。此外,次要终点涵盖了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这些是评估疗效的关键指标。

在过去十年中,CAR-T细胞疗法极大地革新了血液癌症的治疗格局。这种创新疗法通过增强效应细胞与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持久性,从而增强抗肿瘤的免疫应答。虽然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体瘤的应用却未能实现相同效果,其背后的相关机制理论包括肿瘤相关抗原的缺乏、免疫细胞对肿瘤微环境的渗透不足、肿瘤微环境对效应细胞功能的抑制,以及T细胞扩增受限等。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探索各种解决方案。

CLDN6在胚胎和胎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但在成年健康组织中通常处于非活跃状态。当CLDN6在癌细胞上重新表达时,其与CLDN家族其他蛋白质的交叉反应非常小。因此,CLDN6具有作为治疗靶点的巨大潜力,因为它能够避免与其他特异性较低的肿瘤抗原相关的毒性。这种治疗潜力在罕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癌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此前对860个肿瘤进行的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最常见的CLDN6阳性肿瘤为睾丸生殖细胞瘤(28例中检出28例,阳性率为100%)和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36例中检出21例,阳性率为58%)。这一发现尤为重要,因为这两种肿瘤类型对超过二线治疗的反应通常较差。而在这项研究中,接受最高剂量靶向CLDN6的CAR-T细胞治疗并施行淋巴细胞耗竭的复发性睾丸生殖细胞瘤患者的缓解率高达57%表明针对CLDN6的CAR-T细胞疗法可能成为这类患者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治疗选择。

试验结果显示,针对CLDN6的CAR-T细胞单药疗法以及与CARVac联合使用的组合治疗策略均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在参与试验的22名患者中,有10名(约46%)出现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其中包括一例3级事件;另有1名(约5%)患者出现了1级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在较高剂量水平下,有两名患者出现了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但未产生后遗症。CAR-T细胞在患者体内的定植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同时加用CARVac的耐受性也表现良好

21例可评估患者中,未确认的ORR为33%(21例中有7例),包括1例完全缓解疾病控制率为67%(21例中有14例),其中7例患者病情稳定。生殖细胞肿瘤患者接受较高剂量水平治疗后的缓解率最高(ORR为57%,7例中有4例缓解)。这些结果不仅为这种疗法提供了概念验证,也再次证实了将CLDN6作为生殖细胞瘤治疗靶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为在这一患者群体中进一步研究CAR-T细胞疗法联合疫苗治疗的策略提供了动力。

虽然这些初步结果令人鼓舞,但CLDN6靶向型CAR-T细胞疗法联合CARVac的治疗策略仍面临着若干挑战。首先,该研究未能达成其预设的主要终点,即确定推荐的2期试验剂量。由于生产流程的变更,试验在到达第三剂量水平之前被提前终止,导致未能成功确定推荐剂量。因此,开展另一项1/2期的剂量探索研究非常必要,以明确治疗方案的最佳剂量。

其次,关于CARVac与CLDN6靶向型CAR-T细胞疗法的联合应用,目前仍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参与试验并接受CARVac治疗的17名患者被分为两个剂量组:其中6名患者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的第4天开始使用CARVac,并在此后每3周重复注射一次;另外11名患者则是从第23天或更晚时候开始接受CARVac,随后每2至6周重复注射。虽然所有患者普遍对CARVac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但目前这项试验尚未能够明确哪一种给药方案最有助于CAR-T细胞的持久存在。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制定优化CARVac剂量和给药频率的策略将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CAR-T细胞治疗方案的多样性导致了在解读其各自的优势方面存在困难。例如,淋巴细胞耗竭方案的应用不一、CAR-T细胞的重复给药差异,以及允许不同治疗组之间的交叉治疗,这些因素均使得对这些治疗策略的生物学效应作出明确结论变得复杂。虽然初步结果显示,淋巴细胞耗竭和CAR-T细胞治疗的剂量效应可能是有益的,但未来有必要对这些治疗方法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和优化,以便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疾病的动态变化和治疗的实际效果

综合以上内容,尽管CAR-T细胞疗法在实体瘤治疗领域面临诸多挑战,但在其中,确定可靶向的癌症相关抗原和提升效应T细胞的持久性显得尤为关键。这项创新性研究展示了针对CLDN6靶点及应用CARVac疫苗的巨大潜力,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实现上述目标,还可能开拓使用CAR-T细胞治疗难治性睾丸生殖细胞瘤和上皮性卵巢癌的新路径。


03 


Nature Medicine里程碑进展!靶向蛋白降解剂扩展至非肿瘤临床应用

图片

近日Kymera Therapeutics公司的研究人员在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和化脓性汗腺炎(HS)患者中,研究了靶向IRAK4的蛋白降解剂KT-474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PD)特征、以及临床活性。1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初步证实,KT-474在治疗炎症性皮肤疾病方面具有潜力,标志着该领域向非肿瘤疾病的扩展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结果已整理发表在《自然》杂志子刊Nature Medicine

更多解读:

靶向蛋白降解嵌合体(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s,简称PROTACs)作为一类具有广阔前景的创新药物,通过利用人体自身的蛋白质降解机制,选择性地消除致病蛋白质,从而开辟了治疗疾病的新途径。尽管在肿瘤领域,PROTACs已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但它们在肿瘤学之外的临床应用却面临限制

靶向蛋白降剂是一类具有双功能性的小分子,能有效招募E3泛素连接酶到特定的蛋白质靶标。这类药物通过催化靶蛋白的泛素化,进而引导其进行蛋白酶体降解。其中,PROTACs融合了小分子药物的多项优势,如显著的药效和潜在的口服给药能力,同时也集成了遗传学疗法的优点,例如能够清除整个目标蛋白质,而不仅限于抑制其特定功能或领域。

目前,已有多项临床前研究表明,与针对相同靶标的小分子抑制剂相比,靶向蛋白降解策略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近年来,靶向蛋白降解剂作为新的候选药物类别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这些试验主要集中在肿瘤学领域。在治疗非致命性和慢性疾病时,药物的安全性成为了关键考量,需要在其潜在副作用与疗效之间寻找到严格的平衡点,这无形中也限制了靶向蛋白降解剂在这些疾病领域的应用

KT-474(SAR444656)是由Kymera Therapeutics开发的一款潜在“first-in-class”的IRAK4靶向蛋白降解剂,用于治疗包括AD和HS在内的炎症性疾病。IRAK4是myddosome蛋白复合体中的关键组分,通过白细胞介素-1(IL-1)和toll样受体参与调控免疫反应的信号传导过程。IL-1和toll样受体在启动针对入侵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中扮演着关键角色。IRAK4不仅是一种支架激酶,还处于先天性免疫反应与适应性免疫反应的交汇点,通过其激酶活性和支架功能执行多重作用。

通过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完全消除IRAK4,可以同时影响其激酶和支架功能,从而有望实现广泛且耐受性良好的抗炎效果,并为多种炎症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目前,赛诺菲(Sanofi)正在与Kymera Therapeutics合作探索KT-474在肿瘤学和免疫肿瘤学以外领域的临床应用。与此同时,针对HS和AD的KT-474的2期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中。

KT-474的1期临床试验纳入了10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安慰剂组成员,安慰剂组成员将参加单次和多次剂量递增队列(SAD和MAD),此外还有21名HS和AD患者被纳入开放标签患者队列。KT-474以单剂量形式给予健康志愿者,随后在空腹状态下每日给药共持续14天;HS或AD患者则在饱腹状态下给药,共持续28天。在对照组成员的血液中,观察到IRAK4的降解,单次给药600-1600 mg后IRAK4蛋白平均降幅≥93%,14天的日常给药完成后(剂量为每日50-200 mg)后IRAK4蛋白平均降幅≥95%。在接受75 mg KT-474治疗的患者中,其血液中的IRAK4降解情况相似,并且在过度表达IRAK4的皮肤病变中,IRAK4水平恢复正常。HS和AD患者血液和皮肤中与疾病相关的炎症生物标志物的减少与皮损及其他症状的改善相关。KT-474的耐受性良好,没有出现与药物相关的感染。

在靶向蛋白质降解剂的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优化药代动力学特性,这是因为相比于小分子抑制剂,靶向蛋白质降解剂通常具有更高的分子量。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成功地展示了KT-474在人体内每日口服给药后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他们发现,不仅在受试者的血液中,并在皮肤中都观察到了IRAK4的有效降解。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组织中的PK-PD关系存在差异:在皮肤中,KT-474的积累程度更高,其清除速度也相比血浆中更为缓慢。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和优化靶向蛋白质降解剂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而言,这些结果为KT-474在HS和AD中的应用提供了初步的概念验证,但仍需在安慰剂对照的2期临床试验中进一步确认。



图片


其他最新文章推荐

A peptidomimetic modulator of the Cav2.2 N-type calcium channel for chronic pain

图片

Potentiating glymphatic drainage minimizes post-traumatic cerebral oedema

图片

Structural and signaling mechanisms of TAAR1 enabled preferential agonist design

图片

图片

资料根据公开数据搜集整理

资料整理:西湖生物医药综合办公室

文章来源:公开信息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