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聚焦生物医药动态(1204~1210)


引言

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突破进展,聚焦热点政策,观澜创新治疗产品行业动态,耕耘于分秒,收获于细微,做乘风破浪的生物医药人!

1-2政策.png







国内政策发布

01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生物标志物在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中应用的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21年第53号)

1.png

通知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321ca4648e2e2dfc8ac05e9ba28d6de4


02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基因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2021年第49号)

2.png

知原: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41bc557bec23a6ebfb0e148cc989f041


03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基因治疗产品长期随访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2021年第50号)

3.png

知原: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c9de887410ddcc291ce5a1c039a241c6


04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抗新冠病毒化学药物非临床药效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抗新冠病毒肺炎炎症药物非临床药效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类药物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2021年第51号)

4.png

知原: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9d4a3e20cb73ed0636125abbcb256b60


05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公开征求《晚期前列腺癌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5.png

知原: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1666c0d69e1ae627823050b7771117d9


06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体重控制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21年第52号)

6.png

知原文: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75001677bbb075c037afff20e96461d1


07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公开征求《静脉麻醉药的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意见的通知

7.png

知原: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88515d188714c9e5221e222267f5ba25








药物监管获批情况

01


 一线食管癌、鳞状NSCLC,恒瑞「卡瑞利珠单抗」两项新适应症获批

12月10日,药监局官网显示,恒瑞医药卡瑞利珠单抗新适应症(受理号:CXSS2100031、CXSS2100032)获批上市。根据恒瑞的临床进展,推测适应症为联合紫杉醇和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食管癌、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这是卡瑞利珠单抗获批上市的第7项和第8项适应症。


02


 礼新医药成功在美申报国内首款靶向CCR8抗体LM-108

12月8日,礼新医药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成功申报了自主研发新药LM-108的临床试验。注射用LM-108是由礼新医药自主研发的靶向CCR8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目前为国内首款成功完成临床申报的CCR8靶向抗体。本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旨在评估LM-108产品的安全性和初步有效性。


03


 全球首个全面骨髓保护药物!先声药业CDK4/6抑制剂拟纳入优先申评

12月8日,CDE官网显示,先声药业注射用曲拉西利(Trilaciclib)的上市申请(受理号:JXHS2101087)按“符合附条件批准的药品”拟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适应症是在接受含铂类药物联合依托泊苷方案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曲拉西利,以降低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这是全球首个且唯一具有全面骨髓保护功效的药物,是可以减少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CIM)的一种全新疗法。


04


艾力斯医药第三代EGFR-TKI拟优先审评,一线治疗NSCLC

12月8日,CDE官网显示,艾力斯医药甲磺酸伏美替尼片新适应症上市申请拟纳入优先审评,一线治疗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显子19缺失外显子21(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此前11月23日,该适应症被CDE纳入突破性疗法。


05


 首款自研炎症免疫药物!百济神州在国内申报TYK2抑制剂

12月8日,CDE官网显示,百济神州TYK2变构抑制剂BGB-23339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这是百济神州首款自主研发的炎症免疫类候选药物。目前国内外尚无同靶点药物获批上市。


06


     信立泰1类新药申报临床,治疗重度抑郁

12月8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深圳信立泰药业SAL0114片临床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拟申请适应症为重度抑郁等。


07


预防新冠肺炎!阿斯利康长效抗体鸡尾酒疗法获FDA紧急使用授权

12月8日,阿斯利康宣布FDA批准其长效抗体鸡尾酒疗法Evusheld(tixagevimab+cilgavimab)的紧急使用授权申请,用于SARS-CoV-2暴露前的预防。这是FDA批准的首个用于COVID-19暴露前预防的抗体疗法。


08


批准了!中国迎来首款新冠中和抗体联合疗法

12月8日晚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宣布,应急批准腾盛博药旗下腾盛华创医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注册申请,批准上述两个药品联合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其中,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适应症人群为附条件批准。


09


广谱抗肿瘤!博瑞医药多肽偶联新药BGC0228首次获批临床

12月7日,CDE官网显示,博瑞医药BGC0228临床试验申请首次获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这是博瑞医药进入临床阶段的第2款1类创新药。


10


   济民可信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一致性评价获CDE受理

2021年12月6日,济民可信集团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上海济煜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的一致性评价,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批中心(CDE)受理。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对比参比制剂Caelyx®  在人体实验中生物等效性完全一致。


11


 贝达生物第四代EGFR抑制剂获FDA批准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12月5日,贝达药业发布公告,称其BPI-361175片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美国 FDA批准,拟用于治疗携带EGFR C797S突变及其他EGFR相关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


12


  用于全年龄段!FDA进一步扩大君实/礼来新冠中和抗体紧急使用授权

12月5日,君实生物发布公告,宣布FDA扩大埃特司韦单抗 (etesevimab,JS016)及巴尼韦单抗(bamlanivimab,LY-CoV555)双抗体疗法的紧急使用授权范围,新增用于特定高风险儿科人群(从出生至12岁以下)的轻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及暴露后预防。目前,双抗体疗法是全球首个且唯一获得紧急使用授权覆盖12岁以下人群的中和抗体疗法,可为全年龄段的高风险人群提供治疗和预防COVID-19的选择。


13


   Keytruda辅助治疗再下一城,获FDA批准治疗更多黑色素瘤患者

2021年12月4日,美国FDA宣布,批准默沙东(MSD)公司的重磅抗PD-1抗体疗法Keytruda作为辅助疗法,治疗接受过手术切除治疗的IIB和IIC期黑色素瘤患者(12岁以上)。此前,Keytruda已经获批作为辅助疗法治疗III期黑色素瘤患者,这一批准进一步扩展了它可以造福的患者数量。


14


  国内首个!君实生物申报CD112R单抗

12月3日,君实生物发布公告,称JS009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获CDE受理,主要用于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JS009是国内首个获得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受理的抗CD112R单克隆抗体。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靶点产品获批上市。


15


国内第2款MASP-2抑制剂申报临床

12月3日,CDE官网显示,Omeros公司靶向MASP-2的单克隆抗体OMS721(arsoplimab)注射液临床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该产品是国内第二款申报临床的MASP-2抑制剂。康诺亚MASP-2单抗CM338已于上个月获批临床。


16


默沙东15价肺炎球菌疫苗获优先审评资格,保护儿童和青少年

近日,默沙东(MSD)公司宣布,美国FDA已授予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Vaxneuvance的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优先审评资格,用于帮助6周至17岁儿童预防侵袭性肺炎球菌导致的疾病。


17


 获FDA优先审评资格,“first-in-class”贫血疗法有望造福更多患者

近日,百时美施贵宝(BMS)旗下新基(Celgene)宣布,美国FDA已授予“first-in-class”血红细胞成熟剂Reblozyl(luspatercept-aamt)的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优先审评资格,用于治疗非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成人患者。此前,FDA已批准该药用于治疗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症患者,与某些罕见血液疾病患者出现的贫血。在今年1月,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也将注射用Reblozyl(中文商品名:罗特西普)纳入优先审评名单,治疗需要定期输注血红细胞(RBC)的β地中海贫血患者。


18


百济神州引进的IL-6抑制剂正式在中国获批

日前,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最新公示,百济神州从EUSA Pharma引进的注射用司妥昔单抗已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在中国获批,用于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人疱疹病毒8型(HHV-8)阴性多中心卡斯特曼病(MCD,Castleman病)成人患者。公开资料显示,司妥昔单抗是一款IL-6抑制剂,百济神州拥有该药在大中华区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值得一提的是,司妥昔单抗也是第一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之一。


1-3管窥.png


1

治疗多种实体瘤,双特异性TCR分子呈现积极临床数据

近日,TCR疗法先驱Immunocore公司公布了IMC-C103C治疗实体瘤1期数据。


2

旨在功能性治愈乙肝,RNAi免疫组合疗法开展2期临床试验

2021年12月9日,Vir Biotechnology公司宣布,在研RNAi疗法VIR-2218新型治疗组合的一项2期临床试验已完成首例患者给药,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Vir正在与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合作,以评估VIR-2218与在研TLR-8激动剂selgantolimod,和获批抗PD-1抗体nivolumab联用,治疗初治或经治乙肝患者的疗效,目的是达到功能性治愈。其中,经治患者也可接受获批药物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治疗。


3

一次治疗18月后疗效稳定,血友病B基因疗法达到3期临床主要终点

2021年12月9日,CSL BehringuniQure联合宣布,etranacogene dezaparvovec的一项关键性3期临床试验获得积极结果。这是一种基于腺相关病毒5(AAV5)载体的在研基因疗法,用于治疗中重度至重度血友病B患者。试验达到其主要终点,给药第18个月时,与凝血因子IX(Factor IX,FIX)预防性治疗相比,接受etranacogene dezaparvovec治疗的患者年出血率(ABR)达到了非劣效性标准。并且试验也达到其次要终点,即与FIX预防性治疗相比,在降低ABR方面具有统计学优效性。


4

三针疫苗可有效中和Omicron变种?辉瑞/BioNTech公布最新实验数据

2021年12月9日,辉瑞BioNTech公司宣布了一项初步的实验室研究数据。该研究表明在接种三剂由这两家公司带来的新冠mRNA疫苗后,所诱导出的血清抗体可以中和最新出现的新冠Omicron变种。而且在接种完增强针的一个月后,接种者血清对Omicron变种的中和能力,依旧可相当于普通两针接种后,血清对野生型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中和能力。


5

针对2型糖尿病,信达生物GLP-1R/GCGR双激动剂Ib期临床结果积极

12月7日,信达生物宣布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双激动剂IBI362(LY3305677)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次给药、剂量递增的Ib期临床研究结果被202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大会(IDF 2021)接收为大会摘要并以线上壁报的形式发表。



6

小细胞肺癌一线疗法突破!复宏汉霖PD-1单抗III期研究达到OS主要终点

12月7日,复宏汉霖宣布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随机、双盲、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NCT04063163)的第一次期中分析达到了总生存期(OS)的主要研究终点。当前,全球仅有两款PD-L1单抗获批一线治疗SCLC,暂无PD-1单抗获批该适应症,而且斯鲁利单抗是首个在SCLC一线适应症上取得III期阳性结果的PD-1单抗。



7

祝贺!合成致死新锐取得积极成果,100%可评估患者肿瘤缩小!

2021年12月7日,IDEAYA Biosciences公司宣布,评估darovasertib克唑替尼(crizotinib)合成致死组合的一项1/2期临床试验获得最新积极数据。Darovasertib是一款潜在的“first-in-class”PKC抑制剂,克唑替尼是cMET抑制剂。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接受该治疗组合给药的可评估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MUM)患者(n=16),均显示出肿瘤缩小,获得100%的疾病控制率(DCR),与31%的总缓解率(ORR)。


8

免疫细胞计数下降,默沙东暂停HIV新药两项III期试验患者入组

12月6日,默沙东宣布暂停两项III期IMPOWER 22 (MK-8591-022) 和IMPOWER 24 (MK-8591-024) 临床研究受试者入组工作。这两项研究均旨在评估其在研、每月口服1次核苷逆转录酶易位抑制剂islatravir (ISL,MK-8591)用于HIV-1感染高危人群的暴露前预防 (PrEP)的疗效。已经入组的受试者将继续接受该药物治疗。


9

恒瑞术后镇痛新药III期结果积极,即将申报上市

12月6日,恒瑞宣布,SHR8554注射液III期临床试验(SHR8554-301)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结果表明, SHR8554能够有效治疗腹部手术后中重度疼痛,显著提高受试者对镇痛治疗的满意度。恒瑞将于近期向CDE递交上市前的沟通交流申请。


10

75%客观缓解!“即用型”CAR γδ-T细胞疗法有啥不一样?

2021年12月6日,Adicet Bio公司宣布,同种异体、“即用型”CD20靶向CAR γδ-T细胞疗法ADI-001的一项剂量递增1期临床试验获得积极中期数据。试验结果表明,ADI-001使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获得75%的客观缓解率(ORR),与50%的完全缓解(CR)。并且,该疗法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特征。


11

15分钟快速缓解偏头痛!创新鼻内喷剂3期结果积极

2021年12月6日,Biohaven 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第三代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抑制剂zavegepant的第二项关键性3期临床试验获得积极结果。该试验达到了其共同主要终点,即作为偏头痛的急性治疗时,与安慰剂相比,患者接受10 mg zavegepant鼻内给药治疗2小时后,达到无痛和无最烦人症状(most bothersome symptom,MBS)的比例显著优于安慰剂,且在治疗15分钟时就获得了快速的疼痛缓解。基于目前获得的积极数据,Biohaven计划在明年第一季度向美国FDA提交新药上市申请(NDA)。


12

艾伯维JAK抑制剂达到3期临床主要终点,显著改善克罗恩病症状

2021年12月6日,艾伯维(AbbVie)宣布,口服JAK抑制剂乌帕替尼(upadacitinib,英文商品名为Rinvoq)的一项3期临床试验获得积极顶线结果。试验达到两项主要终点,即在对生物治疗反应不足或不耐受的中/重度克罗恩病患者中,接受45 mg乌帕替尼诱导治疗12周时,与安慰剂相比,患者达到临床缓解和肠粘膜改善的比例显著更高。试验超过60%的入组患者既往经历过两种及以上的生物制品治疗失败。药物表现出的安全性特征与既往研究一致,未观察到新的安全风险。


13

住院及死亡风险降低80%,腾盛博药新冠中和抗体III期结果积极

12月5日,腾盛博药公布了新冠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前称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III期临床(ACTIV-2)研究基于患者总人数的关键性数据分析结果。在疾病进展高风险的新冠门诊患者中,住院及死亡风险降低80%


14

异体干细胞疗法最新结果,可降低高危心衰患者风险

2021年12月5日,Mesoblast公司宣布,一项3期临床试验的最新分析结果表明,伴有糖尿病和/或心肌缺血的慢性心力衰竭和低射血分数(HFrEF)患者,能从间充质干细胞疗法rexlemestrocel-L获得最大治疗获益。这些患者处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高风险中。在最佳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exlemestrocel-L,可使这类患者的3点MACE(3-point MACE)复合终点降低37%,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


15

降低70.6%患儿癫痫发作频率,反义寡核苷酸药物临床结果积极

2021年12月3日,Stoke Therapeutics宣布,在研疗法STK-001正在进行的1/2a期临床试验获得积极结果。STK-001是一种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用于治疗Dravet综合征。Dravet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进行性遗传性癫痫,其特征是患儿在出生后第一年就发生频繁、长期和难治性癫痫发作,并导致发育迟缓和认知障碍。本次报告的数据表明,70.6%(12/17)接受STK-001治疗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降低,且药物耐受性良好。


16

显著延长特定前列腺癌患者生命,创新组合疗法达到3期临床主要终点

2021年12月3日,拜耳(Bayer)和Orion公司宣布,口服雄激素受体抑制剂(ARi)Nubeqa (darolutamide)的一项3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终点。试验结果表明,在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中,与仅使用化疗药物多西他赛(docetaxel)和标准雄激素剥夺治疗(ADT)相比,在此基础上联用Nubeqa,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期(OS)。试验的详细结果将在即将召开的科学大会上公布,拜耳亦计划与全球卫生监管机构讨论相关数据,以提交Nubeqa扩展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


17

临床前数据:葛兰素史克新冠中和抗体对奥密克戎有效

近日,葛兰素史克Vir 宣布,临床前数据表明,试验用单克隆抗体sotrovimab具有对新SARS-CoV-2变体(B.1.1.529)奥密克戎(Omicron)关键突变的活性,包括在sotrovimab结合位点发现的突变。


1-4动态观澜.png


01


Nature Cancer | 张华凤/高平揭示代谢酶ENO1调控肝癌的新机制

11.png

2021年12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华凤课题组和华南理工大学高平课题组在Nature Cancer杂志在线发表题为ENO1 suppresses cancer cell ferroptosis by degrading the mRNA of iron regulatory protein 1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烯醇化酶ENO1作为RBP结合并降解IRP1 mRNA,从而调控细胞内铁离子的代谢稳态,影响铁死亡而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为治疗肝癌相关疾病提供了潜在的新靶点

更多解读:

在本项研究中,作者首先发现肝癌细胞中高表达的ENO1可以作为RNA结合蛋白(RBP)发挥作用,将ENO1调控的RNA-seq数据与已发表的CLIP-Seq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17个基因被ENO1下调的同时,其mRNA也可被ENO1结合。通过分析这些基因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情况,研究人员将目光进一步锁定在铁调蛋白(Iron regulatory protein 1,IRP1)分子上。通过系列实验发现,ENO1结合在IRP1 mRNA 5’UTR的CpG-rich 区域,促进IRP1 mRNA的降解,而ENO1发挥RNA结合功能的区域则位于其已知的DNA结合区域。接下来,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究了ENO介导IRP1 mRNA降解的具体机制,发现ENO1通过其C末端与CNOT6的leucine repeat (LR) domain结合,招募CNOT6至IRP1的mRNA上,CNOT6的nuclease (NU) domain则促进IRP1 3’UTR的脱腺苷酸化从而介导IRP1 mRNA的降解(图1)。


体外细胞增殖与体内移植瘤实验结果表明IRP1可以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已知IRP1在线粒体铁代谢和肝脏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IRP1与线粒体之间的调控在肿瘤中的作用并不清楚。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线粒体铁硫簇相关蛋白发现,负责将铁从细胞质运送到线粒体内的通道蛋白Mfrn1受到IRP1的显著上调。机制研究表明IRP1通过CREB促进Mfrn1的转录,更重要的是ENO1通过IRP1抑制Mfrn1的表达。体内外实验表明IRP1/Mfrn1轴参与了ENO1对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的调控。研究人员通过YAP-5SA,NRAS/shP53诱导的肝癌自发小鼠模型等,证实了IRP1、Mfrn1可以抑制肝癌的发生发展。进一步通过构建Mfrn1+/-小鼠以及Mfrn1肝脏特异性敲除小鼠(Mfrn1 liver-specific knockout,LKO),在YAP-5SA及DEN/CCl4诱导小鼠肝癌的条件下,研究人员发现Mfrn1+/-或Mfrn1 LKO均可显著促进肝癌。上述系列结果表明,在多种肝癌诱导模型中,IRP1和Mfrn1作为肿瘤抑制因子发挥作用。

已知铁离子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铁离子的稳态受到诸如铁转运、储存和铁调蛋白等的精细调节。铁死亡(Ferroptosis)是近年发现的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积累所导致的细胞死亡方式,它在形态学、遗传学和生化上与凋亡、坏死和自噬等均显著不同【1】。研究人员发现ENO1通过抑制IRP1和Mfrn1的表达,减少线粒体的铁累积。肿瘤细胞中加速的线粒体呼吸会导致过量的线粒体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进一步研究发现,IRP1通过Mfrn1促进线粒体ROS的产生以及细胞死亡,但是IRP1和Mfrn1并不能诱导Caspase-3或PARP1的剪切,以及LC3-II的累积,表明IRP1和Mfrn1介导的细胞死亡并不是由凋亡或自噬引起的。非常有意思的是,进一步在过表达IRP1或Mfrn1的细胞株中外源添加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 (Ferr-1),Liproxstatin-1 (Lip-1),或线粒体铁离子螯合剂 deferiprone,则可以显著抑制IRP1和Mfrn1诱导的细胞死亡。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oin)和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等结果均表明铁死亡参与了IRP1和Mfrn1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人员还进一步证明了ENO1通过1RP1和Mfrn1影响铁死亡和过氧化脂质的累积。综上,这些研究数据揭示了肝癌细胞中ENO1/IRP1/Mfrn1轴与铁死亡之间的潜在联系。

最后,研究人员利用临床病人样本,发现相对于肝癌组织中高表达的ENO1,IRP1和Mfrn1在肝癌中呈低表达趋势。免疫组化结果表明,ENO1,IRP,Mfrn1的表达与肝癌的恶性程度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Kaplan-Meier试验表明,在HCC病变中高表达IRP1或Mfrn1的患者比低表达IRP1或Mfrn1的患者存活时间更长,而ENO1呈现相反的结果。这些研究数据进一步揭示了ENO1/IRP1/Mfrn1与HCC的相关性,并提示其可作为潜在的HCC预后marker。

综上,本研究揭示了代谢酶调控肝癌发生发展的全新分子机制:ENO1作为RNA结合蛋白,通过招募RNA降解因子CNOT6,降解IRP1的mRNA,抑制IRP1的表达;并通过抑制IRP1-Mfrn1介导的铁死亡,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图2)。本研究证明了代谢酶ENO1在进化过程中的功能保守性和复杂性,明确了ENO1介导mRNA降解的这一全新的非经典功能,并阐明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丰富了人们对ENO1功能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揭示了IRP1、Mfrn1作为抑癌蛋白在临床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和潜在价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张通博士和华南理工大学的孙林冲副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张华凤教授和高平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方教授、周荣斌教授以及中科大第一附属医院荚卫东教授的大力帮助。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3018-021-00299-1

参考文献:

1. Dixon SJ, Lemberg KM, Lamprecht MR, Skouta R, Zaitsev EM, Gleason CE, Patel DN, et al. Ferroptosis: an iron-dependent form of nonapoptotic cell death. Cell 2012;149:1060-1072.


02


 NCB | 卞修武/刘光慧/张维绮/曲静等合作揭示老年新冠肺炎患者肺损伤机制

22.png

2021年12月8日,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卞修武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研究组合作,于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题为A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landscape of the lungs of patients with COVID-19的研究论文。研究结合病理学和高通量单细胞核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技术,深度解析了老年COVID-19患者肺组织的细胞和分子病理表型组特征,进一步认识了COVID-19肺损伤的关键细胞和分子机制、建立了肺衰老与COVID-19损伤的科学联系,为提高重症和危重症诊治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更多解读:

通过对COVID-19患者肺病变及其异质性的详细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肺两种上皮细胞脱落和凋亡的升高、炎症损伤与免疫反应的过度、不同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凝血功能紊乱以及细胞表型转化与肺纤维化的加剧等事件是COVID-19肺病理的关键损伤过程和分子特征。进而,结合COVID-19患者肺组织的多维组学分析,研究人员首次发现肺组织的加速衰老是COVID-19的新型病理事件。具体而言,与年龄匹配的对照肺组织相比,老年COVID-19患者肺组织中的衰老标志物(p16、p21、p53)、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因子(IL-6)、DNA氧化损伤标记物(8-OHdG)等均呈现上调表达,且核纤层蛋白(LAP2)和异染色质蛋白(HP1g)表现为加速缺失。这些均提示SARS-CoV-2感染可诱发肺组织细胞的加速衰老。为进一步明确细胞类型特异的基因表达变化,研究人员利用高精度单核转录组测序技术,系统揭示了包括肺部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基质细胞和免疫细胞4种主要细胞大类,28种不同细胞类型的病理相关基因表达特征。

对于肺上皮细胞而言,研究发现SARS-CoV-2感染导致上皮细胞凋亡和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及粘液分泌增多,这可能与气体交换障碍及肺部低氧血症密切相关。此外,研究人员鉴定了一类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T2)向Ⅰ型肺泡上皮细胞 (AT1) 分化过程中的过渡态细胞类型(AD.inter),其具有损伤相关瞬时祖细胞(DATP)的特征。这类细胞亚群在COVID-19肺组织中大量聚集,可能是介导COVID-19肺上皮细胞缺失及损伤加剧的原因之一。进一步,研究人员通过对免疫细胞亚群的分析发现,肺泡及肺间质中促炎性巨噬细胞(M1 alveolar macrophages,M1 interstitial macrophages)增加,这些细胞可能通过释放大量的促炎细胞因子加重弥漫性肺泡损伤。针对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析结果显示,SARS-CoV-2感染可能导致内皮损伤及凝血程序的启动。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COVID-19肺组织中富集了一群介于肺毛细血管内皮 (Cap.EC.g) 和肺泡气体交换毛细血管内皮(Cap.EC.a)之间的毛细血管中间态细胞(Cap.EC.i),这些细胞高表达血管内皮炎症和损伤相关基因,可能介导了内皮细胞分化特征的紊乱及COVID-19肺的内皮病变。此外,结合人肺成纤维细胞的研究模型,研究人员发现HIF-1A的激活及FOXO3的表达沉默可能是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介导肺纤维化的主要细胞类型)转变的关键驱动因素。这些发现为COVID-19肺损伤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潜在干预靶标。


该研究报道了COVID-19患者肺组织的多维组学全景图谱,系统解析了COVID-19患者肺组织中多种细胞类型的疾病变化规律,加深了人们对COVID-19患者肺组织多种结构病变和功能减损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研究首次鉴定了COVID-19患者肺的加速衰老表型。考虑到衰老细胞累积对器官退行的驱动作用,该研究为SARS-CoV-2感染导致的老年人致死率增加及预后的多种后遗症提供了可能的解释。此外,研究团队前期发现维生素C(一种可延缓人干细胞衰老的化合物)可抑制炎症因子诱导的新冠病毒受体蛋白ACE2的表达(Cell Research, 2020),提示衰老干预策略可能是减轻新冠肺炎器官损伤的潜在防治手段。该研究为阐明COVID-19发病机制以及老年群体中新冠肺炎高重症率的原因提供了重要线索,并为发展新冠肺炎及老年群体愈后后遗症的干预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数据已上传至衰老多组学数据库Aging Atlas (https://bigd.big.ac.cn/aging/index)。

该研究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完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卞修武院士、中科院动物所刘光慧研究员、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张维绮研究员、中科院动物所曲静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现单位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思研究员、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姚小红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马帅副研究员、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平轶芳教授、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范艳玲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孙淑慧助理研究员等合作者为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6-021-00796-6.pdf


03


 Mol Cancer | 中国医科大学张晓晶等团队发现骨肉瘤的潜在治疗靶点

33.png

2021年12月7日,中国医科大学张晓晶等团队(Li Shenglong作为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Molecular Cancer (IF=27)在线发表题为“CircDOCK1 promotes the tumorigenesis and cisplatin resistance of osteogenic sarcoma via the miR-339-3p/IGF1R ax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CircDOCK1 可以通过 miR-339-3p/IGF1R 轴促进OS进展并调节 OS 中的顺铂敏感性。因此,circDOCK1/miR-339-3p/IGF1R轴可能是OS的关键机制和治疗靶点

更多解读:

成骨肉瘤 (OS)(也称为骨肉瘤)是一种起源于间充质细胞的原发性骨肉瘤,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年。大约 25% 的患者存在可检测到的转移灶,最常见于肺部。尽管在目前的治疗方案中使用了放疗、化疗和手术的组合,但晚期 OS 的临床结果仍然不令人满意。预先存在或潜在的远处转移导致患者的高复发率。最近为复发性 OS 患者开发了更多的临床前方法(例如靶向治疗)。然而,由于反应率低、不良反应严重,迫切需要确定OS发生、耐药和进展的复杂机制。

环状 RNA (circRNA) 是一种新发现的非编码 RNA (ncRNA),其特点是具有独特的单链闭环结构,没有聚腺苷酸尾或 5'-3' 极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ircRNAs主要通过三种机制发挥作用:(1)亲本基因表达的顺式调控;(2) microRNA (miRNA) 海绵调节基因表达(即作为竞争性内源 RNA);(3) 与 RNA 结合蛋白 (RBP) 形成复合物。

通过这些机制,circRNAs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增殖、侵袭和凋亡,从而参与肿瘤发生和化学抗性。研究表明,circRNAs参与多种癌症的发病,如乳腺癌、胆管癌和胶质母细胞瘤。然而,仅对 circRNAs 在 OS 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且关于 circRNAs 在 OS 中的整体病理生理功能存在很大的知识差距。


在本研究中,通过微阵列数据分析和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qRT-PCR),发现 circDOCK1 在 OS 细胞系和组织中高表达。CircDOCK1 (circBase ID: hsa_circ_0020378) 位于染色体 10:128594022–128,926,028 上,长度为 2848 个核苷酸。它增强了OS细胞的迁移、增殖和侵袭。此外,circDOCK1 调节顺铂敏感性。因此,circDOCK1 可能通过与 miR-339-3p 的竞争性结合来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受体 (IGF1R) 的表达,从而促进癌变和化疗耐药。

总之,该研究发现CircDOCK1 可以通过 miR-339-3p/IGF1R 轴促进OS进展并调节 OS 中的顺铂敏感性。因此,circDOCK1/miR-339-3p/IGF1R轴可能是OS的关键机制和治疗靶点。

原文链接:

https://molecular-cancer.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43-021-01453-0


04


PNAS | 徐建青/张晓燕团队等报道MYH9是SARS-COV-2感染的共受体——增强ACE2依赖性内吞作用以促进感染

44.png

2021年12月6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徐建青/张晓燕团队与第二军医大学赵平教授团队联合在PNA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Non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 IIA facilitates SARS-CoV-2 infection in human pulmonary cells的文章。文章发现人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IIA (MYH9)是SARS-CoV-2感染人肺细胞的辅助受体

更多解读:

为进一步探寻SARS-CoV-2感染人肺部组织细胞的具体机制,作者利用抗环血酸过氧化物酶(APEX2)邻近标记技术筛选与SARS-CoV-2病毒S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并通过质谱鉴定得到了一个与SARS-CoV-2病毒S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Non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 IIA(MYH9),后续用免疫共沉淀实验进一步证明了MYH9分子与S蛋白能够直接结合。随后作者对MYH9分子在SARS-CoV-2感染人类细胞这一过程中的功能进行验证: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野生型人类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及Calu-3细胞中的MYH9基因后,发现能显著抑制SARS-CoV-2感染,而MYH9的过表达增强了野生型A549和H1299细胞中的感染。用免疫荧光实验证明MYH9分子能与S蛋白共定位,且两种蛋白的结合是通过MYH9的C端结构域(被称作PRA)直接结合SARS-CoV-2的S2亚单位及S1亚单位的N末端结构域(NTD)实现。在宿主细胞中过表达PRA,发现对多种冠状病毒进入细胞有着广谱的促进作用。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内体或肌球蛋白抑制剂能有效地阻断SARS-COV-2的病毒进入PRA-A549细胞,而TMPRSS2和组织蛋白酶B和L(CatB/L)抑制剂无效,表明MYH9分子促进SARS-CoV-2病毒的内吞是绕过TMPRSS2和CatB/L途径的。事实上,作者发现过表达MYH9并不增强ACE2敲除A549细胞中的SARS-CoV-2假病毒感染,仅增加了野生型A549细胞中的病毒感染。但敲除MYH9分子显著降低了ACE2-A549细胞中SARS-CoV-2假病毒及真病毒感染。这些数据表明,MYH9不是单独作为SARS-CoV-2病毒受体,而是在ACE2表达低的细胞中作为ACE2的共受体。最后作者又证明了MYH9的缺失同样可以减少SARS-CoV-2真病毒感染Calu-3和ACE2-H1299等细胞。

综上所述,MYH9是SARS-CoV-2的进入细胞的共受体,显著提升ACE2依赖性内吞作用而促进感染,独立于TMPRSS2及CatB/L之外,其作用在低表达ACE2的细胞尤为重要,如肺组织细胞,故而MYH9分子可能作为未来临床干预策略的又一重要的潜在靶点。

原文链接: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8/50/e2111011118


05


 Nat Commun | 马莉/洪明奇合作报道靶向肿瘤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善胰腺癌免疫治疗效果

55.png

2021年12月6日,来自美国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马莉洪明奇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发表了题为Glucocorticoid receptor regulates PD-L1 and MHC-I i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to promote immune evasion and immunotherapy resistance的研究论文,首次发现了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 可作为胰腺癌细胞中PD-L1的转录激活因子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 (MHC-I) 的转录抑制因子。敲低或药物抑制GR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浸润和活性,从而增强胰腺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敏感性。

更多解读:

为了确定在胰腺肿瘤细胞里GR是否可以调控免疫相关的基因,作者使用了GR拮抗剂-米非司酮 (又称RU486;可用于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异常高水平为特征的库欣综合征患者) 处理细胞,以及通过shRNA敲低GR,发现PD-L1的表达显著减少而MHC-I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显著增高,并且这一现象在多种雌性或雄性的人和鼠来源的胰腺癌细胞系中得到了验证。随后作者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以及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证明了GR通过转录调控增强PD-L1的表达以及抑制MHC-I相关基因的表达。

为了验证肿瘤细胞中的GR在体内的作用,作者使用了几种KPC (p48-Cre;KrasLSL-G12D/+ ;Trp53loxP/+)小鼠来源的胰腺癌细胞系(包括雄性和雌性),发现敲低或米非司酮抑制GR不改变癌细胞的体外增殖,也不影响癌细胞在免疫缺陷型小鼠体内的生长。但是,敲低或药物抑制GR 会显著抑制癌细胞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小鼠体内的生长,并且增加CD8+ T细胞的浸润和杀伤力,同时癌细胞PD-L1的表达减少,MHC-I的表达增加。当用CD8抗体清除细胞毒性T细胞或者敲低肿瘤MHC-I的表达后,靶向GR导致的肿瘤生长抑制的现象消失。那么,米非司酮和ICB的联合用药可否改善小鼠胰腺癌的免疫治疗效果呢?无论是雄性或雌性来源的PDAC 原位肿瘤,米非司酮和ICB的联合用药可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时间。


那么以上研究结论在人类胰腺癌病例中的相关性如何?通过对PDAC肿瘤组织芯片染色,作者发现胰腺癌中GR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的胰腺导管组织,并且GR表达高的病人的生存更差。IHC结果显示GR的表达和PD-L1的表达成正相关,和MHC-I和CD8的表达成负相关。有趣的是,作者发现PDAC病人血清中的皮质醇(GR的激动剂)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和PD-L1和GR成正相关,和MHC-I成负相关。总的来说,本文数据支持了GR信号激活和胰腺癌免疫逃逸之间的相关性。


根据本研究,GR可作为筛选标志物来决定哪些病人更适合这种联合治疗方法,GR表达高的病人有希望通过联合使用米非司酮和免疫治疗来改善免疫治疗效果和延长生存期。米非司酮是一种低毒性低成本的化合药物,早在1987年就开始在临床上使用。期待这个研究成果早日进入临床试验。


本研究的第一作者为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博士后邓雅岚,通讯作者为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马莉教授和China Medical University校长洪明奇院士(原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vice president)。浙江省肿瘤医院为本研究提供了人群样本以及相关分析。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7349-7


06


Nat Biomed Eng | 另辟蹊径—唐力团队发现“物理属性”免疫检查点,开辟肿瘤免疫疗法新方向

66.png

2021年12月6日,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唐力教授团队在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发表了题为Cancer-cell stiffening via cholesterol depletion enhances adoptive T-cell immunotherapy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免疫检查点——基于生物力学信号的物理免疫检查点,为提高免疫疗法应答率和开发新型免疫疗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这一新发现也获得了杂志主编的特别推荐,并随文附上主编评论。

更多解读:

尽管肿瘤组织通常比周围的正常组织硬度更高,但是许多研究发现癌细胞本身的硬度往往比正常细胞更低,癌细胞的低硬度特性很可能与癌细胞的转化和恶性转移相关。近年来,众多研究发现T淋巴细胞不仅能感知生物力学信号,而且还会利用细胞机械力来增强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其中一项研究提示正常T淋巴细胞在低硬度基底上有可能产生更少的细胞机械力。受这些研究的启发,唐力和雷科文推测癌细胞可能通过降低自身硬度来削弱 T 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机械力,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实现肿瘤免疫逃逸。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通过大量实验揭示了癌细胞获取自身低硬度的一个重要机制,即通过在细胞膜富集胆固醇来降低自身硬度;同时,在体外实验以及临床前肿瘤模型中都证实癌细胞利用自身的低硬度特性抑制T淋巴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如图1所示)。这些结果说明癌细胞的低硬度特性发挥了类似于传统生化免疫检查点的功能。由于该免疫检查点依赖于“细胞硬度”这个生物力学信号,研究人员将其取名为物理免疫检查点。研究人员还进一步开发出抑制该物理免疫检查点的疗法,即使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甲基-β-环糊精 (MeβCD) 来消耗细胞膜中的胆固醇从而提升癌细胞的硬度。实验表明该疗法可以显著提高T 淋巴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如图1所示),并且与过继性T淋巴细胞疗法联合后在临床前肿瘤模型(黑色素瘤和T淋巴瘤)中也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有意思的是,唐力教授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癌细胞低硬度这一物理免疫检查点并不影响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的主要生物化学通路,而是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机械力来遏制T淋巴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这些机理研究表明癌细胞低硬度这一物理免疫检查点的作用机制有别于传统生化免疫检查点,有望与传统生化免疫检查点在联合治疗时产生协同作用。

综上所述,该研究首次发现了一种基于生物力学信号的免疫检查点——癌细胞的低硬度,并证实癌细胞利用其低硬度特性逃逸T淋巴细胞的攻击。另外,该研究还根据上述发现开发了一种新型肿瘤免疫疗法——物理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该疗法通过提升癌细胞硬度来增强T淋巴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并且深入研究发现该疗法主要通过提升T淋巴细胞作用于癌细胞上的细胞机械力来增强对癌细胞的杀伤,提供了一种增强T细胞杀伤效能的全新手段。这项研究同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并且有希望与目前基于生物化学信号的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联用来提高病人应答率。

唐力教授团队在近期还发表了一篇关于生物力学免疫工程的综述(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2020,53,2777-2790;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accounts.0c00486),该综述总结了近年来T淋巴细胞生物力学研究的进展以及潜在的临床应用,该研究所发现的物理免疫检查点进一步提示了生物力学免疫工程在开发下一代肿瘤免疫治疗的巨大潜力。


博士生雷科文和唐力教授分别为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该研究还得到了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Selman Sakar教授团队和Georg Fantner教授团队,麻省理工学院的Ming Guo教授团队,以及华西医院伍洋平教授团队的大力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1-00826-6


07


Mol Cancer | 连发2篇!四川大学艾建忠团队发现前列腺腺癌及肾透明细胞癌mRNA疫苗开发的有效新抗原

77.png

2021年12月6日,四川大学艾建忠团队在Molecular Cancer (IF=27)在线发表题为“Tumor-antigens and immune landscapes identification for prostate adenocarcinoma mRNA vaccin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鉴定了 8 种对 PRAD 预后价值较差的过度表达和突变的肿瘤抗原,包括 KLHL17、CPT1B、IQGAP3、LIME1、YJEFN3、KIAA1529、MSH5 和 CELSR3。该研究评估了这些基因与抗原呈递免疫细胞的相关性。该研究进一步确定了具有不同临床、分子和细胞特征的三种 PRAD 免疫亚型(PRAD 免疫亚型 [PIS] 1-3)

另外,2021年12月6日,四川大学艾建忠团队在Molecular Cancer (IF=27)在线发表题为“Tumor antigens and immune subtypes guided mRNA vaccine development for 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在 TCGA-KIRC 数据集中进行表达、突变、存活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四个基因,包括 DNA 拓扑异构酶 II α (TOP2A)、中性粒细胞胞质溶胶因子 4 (NCF4)、formin样蛋白 1 (FMNL1) 和对接蛋白 3 ( DOK3) 作为潜在的肾透明细胞癌 (KIRC) 特异性新抗原候选者。这四个基因在 TCGA-KIRC 中上调、突变并与存活和抗原呈递细胞呈正相关。此外,该研究确定了 KIRC 的两种免疫亚型,称为肾细胞癌免疫亚型 1 (RIS1) 和 RIS2。该研究将TOP2A、NCF4、FMNL1 和 DOK3 确定为 KIRC mRNA 疫苗开发的潜在有效新抗原,RIS2 肿瘤患者可能从 mRNA 疫苗接种中获益更多

更多解读:

前列腺腺癌 (PRAD) 是全世界男性中第二位确诊的、第五位与死亡相关的恶性肿瘤。PRAD 患者在接受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 1 (PD-1)、PD-配体 1 (PD-L1) 或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抗原 4 (CTLA4) 在内的免疫治疗后很少观察到阳性反应。

以前,Sipuleucel-T 使前列腺癌免疫疗法成为一个更清晰的焦点,但没有报告关于无进展生存期的显著影响。因此,应该开发新的疗法来有效地治疗 PRAD。近2年来,在COVID-19大流行的背景下,mRNA疫苗开发的热情也被带入了癌症领域,显示出灵活性、生产力、非基因组整合和低免疫原性的优势。

先前的 I/II 期临床试验表明,用于 PRAD 的 mRNA 疫苗 CV9103 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良好的免疫激活;然而,由于未能提高总生存率 (OS),随后含有两种以上抗原(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PAP] 和 Mucin-1)的 CV9104 的临床试验被终止。这些发现表明抗原选择对于激活抗原呈递细胞 (APC) 和免疫反应至关重要。此外,识别PRAD患者免疫亚型,进行mRNA疫苗接种是影响疗效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本研究探索PRAD mRNA疫苗的新型候选肿瘤抗原并确定适合接种的患者,旨在为mRNA疫苗在PRAD人群中的应用铺平道路。


该研究鉴定了 8 种对 PRAD 预后价值较差的过度表达和突变的肿瘤抗原,包括 KLHL17、CPT1B、IQGAP3、LIME1、YJEFN3、KIAA1529、MSH5 和 CELSR3。该研究评估了这些基因与抗原呈递免疫细胞的相关性。该研究进一步确定了具有不同临床、分子和细胞特征的三种 PRAD 免疫亚型(PRAD 免疫亚型 [PIS] 1-3)。

PIS1 显示出更好的存活率和免疫细胞浸润,然而,PIS2 和 PIS3 显示出“冷”肿瘤特征,预后较差,肿瘤基因组不稳定性更高。此外,这些免疫亚型与免疫检查点、免疫原性细胞死亡调节剂和 PRAD 的预后因素有显著关联。此外,免疫景观表征揭示了 PRAD 患者的免疫异质性。总之,该研究表明 KLHL17、CPT1B、IQGAP3、LIME1、YJEFN3、KIAA1529、MSH5 和 CELSR3 是 PRAD mRNA 疫苗开发的潜在抗原,而 PIS2 和 PIS3 组的患者更适合接种疫苗。

原文链接:

https://molecular-cancer.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43-021-01452-1

https://molecular-cancer.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43-021-01465-w


08


STTT丨重大突破!蒋建东/彭小忠/常俊标/程真顺发现中国的原研抗艾新药有望治疗新冠肺炎

88.png

2021年12月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蒋建东彭小忠河南师范大学常俊标武汉大学程真顺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18)在线发表题为“Azvudine is a thymus-homing anti-SARS-CoV-2 drug effective in treating COVID-19 patie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 FNC可能是一种针对 SARS-CoV-2 的高效药物,而胸腺是抗 COVID-19 免疫的关键器官;FNC 的发现对于应对当前的 COVID-19 和未来的冠状病毒流行非常重要

更多解读:

SARS-CoV-2属于冠状病毒科的正冠状病毒亚科。它的基因组是有包膜的,包含大小在 26 到 32 kb 之间的单链 (+) RNA。在 SARS-CoV-2 的 16 种非结构蛋白中,两种起到蛋白酶的作用,一种起到依赖于 RNA 的 RNA 聚合酶 (nsp12) 的作用。SARS-CoV-2 感染导致COVID-19,其特征是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烧、咳嗽、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死亡,约占病例的 4-5%。COVID-19 的体内病毒免疫学变化包括病毒快速复制、炎症反应和损伤到淋巴系统。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COVID-19 患者 CD4+ 和 CD8+ 细胞计数的减少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疾病严重程度与宿主因素有关,例如年龄、淋巴细胞减少症和可能的细胞因子风暴。根据临床结果,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工具已将淋巴细胞减少确定为预测 10 天以上死亡率的三个关键指标之一,且准确率超过 90%。由于 COVID-19 老年患者的死亡率远高于青年或中年人群,良好的免疫力对于从 SARS-CoV-2感染中恢复可能至关重要。

目前,开发高效的抗 COVID-19药物是主要的研究重点之一。在这个方向上的初步努力集中在已知药物的筛选上。最著名的 COVID-19 潜在候选药物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 氯喹、瑞德西韦和法匹拉韦。在候选药物中,瑞德西韦已于 2020 年获得美国和日本 FDA 批准用于治疗 COVID-19,但其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议。


核苷类似物 2'-deoxy-2'-β-fluoro-4'-azidocytidine,称为 azvudine(阿兹夫定)或 FNC,是一种前药,可在细胞内转化为 FNC 三磷酸并抑制病毒RdRp。对病毒具有广谱活性,包括 HCV 和 EV71,目前是中国抗艾滋病的在研药物。FNC 已于 2021 年 7 月 21 日获得中国 FDA 批准用于艾滋病治疗(XZXK-2021-214),在48周口服治疗期间显示出治疗艾滋病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最近,研究人员发现口服 FNC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以活性形式将药物集中在胸腺中,在体内有效抑制 SARS-CoV-2 复制,保护胸腺免疫功能,并快速治愈 COVID-19 患者(正在申请专利)。该研究描述了 FNC 在实验室、恒河猴 (RM) 以及 COVID-19 患者中的治疗性质。

该研究发现FNC 单磷酸盐类似物抑制 SARS-CoV-2 和 HCoV-OC43 冠状病毒,EC50 在 1.2 和 4.3 μM 之间,具体取决于病毒或细胞,选择性指数 (SI) 在 15-83 范围内。在大鼠中口服 FNC 显示出大量的胸腺归巢特征,FNC 三磷酸(活性形式)集中在胸腺和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 中。用 FNC(0.07 mg/kg,qd,口服)治疗感染了 SARS-CoV-2 的恒河猴可降低病毒载量,恢复胸腺,改善淋巴细胞分布,减轻炎症和器官损伤,并减少胸部 X 光检查中的毛玻璃样混浊。单细胞测序表明 FNC 促进了胸腺功能。

FNC 的一项随机单臂临床试验(n = 31)表明,口服 FNC(5 mg,qd)治愈了所有 COVID-19 患者,在 3.29 ± 2.22 天(范围:1-9 天)内 100% 病毒核糖核酸阴性转换和9.00 ± 4.93天(范围:2-25天)内出院率100%。FNC 的副作用是 16.12% (5/31) 的患者出现轻微和短暂的头晕和恶心。因此,FNC 可能通过其集中在胸腺中的抗 SARS-CoV-2 活性来治愈 COVID-19,然后提高免疫力。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1-00835-6


09


Mol Cancer | 深圳大学金哲等团队发现胃癌的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99.png

2021年12月4日,深圳大学金哲等团队在Molecular Cancer(IF=27)在线发表题为“A novel protein AXIN1-295aa encoded by circAXIN1 activates the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to promote gastric cancer progres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为了研究 circRNA 在胃癌 (GC) 中的作用,使用五个配对的 GC 样本进行了平行测序。与在配对的相邻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相比,CircAXIN1 在 GC 组织中高表达。总之,该研究发现CircAXIN1 编码一种新型蛋白质 AXIN1-295aa

更多解读: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以共价闭环结构为特征的转录物。它们没有 5' 帽子到 3'  polyA 尾巴。大多数 circRNA 是通过外显子的反向剪接产生的,这是一种非规范剪接过程。circRNA 以组织特异性、发育阶段特异性和疾病特异性方式表达。众所周知,它们充当 microRNA 海绵、转录调节因子和支架,用于介导蛋白质相互作用或定位。最近,发现 circRNA 具有编码潜力 。circRNA 被翻译成蛋白质,在胶质母细胞瘤中起到肿瘤抑制因子的作用。

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工具,胃癌(GC)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死亡率都很高。circRNA 的高稳定性使其成为早期诊断的分子生物标志物的良好候选。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在正常胚胎发育、组织分化、体内平衡和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大多数癌症中观察到 Wnt 信号的突变,因为它对细胞的生存能力至关重要。

细胞质 β-catenin 稳定性的变化是 Wnt 通路中的关键开关,由 APC/AXIN 破坏复合物监测。APC或AXIN的功能障碍可导致β-catenin异常积累。此外,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在 30% 至 50% 的 GC 患者中异常活跃,尽管 GC 中异常 β-catenin 激活的机制尚不清楚。很少有研究涉及 circRNA 在 GC 发展中的功能作用。探索circRNA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功能和调控作用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GC的分子发病机制,并为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开发铺平道路。


在这项研究中,基于来自五个配对 GC 样本的高通量测序结果,确定了 GC 中 circAXIN1 的表达升高。circRNA circAXIN1 编码一种新型蛋白质 AXIN1-295aa。在这里,该研究试图确定这种新型蛋白质如何与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相互作用以及它在 GC 中起什么作用。

CircAXIN1 编码一个 295 个氨基酸 (aa) 的新型蛋白质,命名为 AXIN1-295aa。circAXIN1的过表达增强了G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而circAXIN1的敲低抑制了GC细胞在体外和体内的恶性行为。从机制上讲,AXIN1-295aa 与 APC 竞争性相互作用,导致 Wnt 通路的“破坏复合物”功能障碍。释放的 β-catenin易位至细胞核并与启动子上的 TCF 共有位点结合,诱导下游基因表达。

总之,该研究发现CircAXIN1 编码一种新型蛋白质 AXIN1-295aa。AXIN1-295aa 作为致癌蛋白起作用,激活 Wnt 信号通路以促进 GC 肿瘤发生和进展,表明 GC 的潜在治疗靶点。

原文链接:

https://molecular-cancer.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43-021-01457-w


10


Sci Adv丨肖能明课题组揭示线粒体代谢促进效应CD8+ T细胞分化的新机制

100.png

2021年12月3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肖能明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itochondrial C1qbp promotes differentiation of effector CD8+ T cells via metabolic-epigenetic reprogramming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线粒体C1qbp在效应CD8+ T细胞分化中的重要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线粒体代谢和效应CD8+ T细胞分化提供了机制上的联系

更多解读:

C1qbp(补体C1q结合蛋白,又称为p32或gC1qR)是一种已知的对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很重要的蛋白,能通过结合RNA的方式促进线粒体基因编码蛋白的翻译。而C1qbp在T细胞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目前还缺少相关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C1qbp在T细胞活化后能被短暂诱导表达;在LCMV病毒急性感染实验模型和B16F10黑色素瘤模型中,相较于野生型(WT)小鼠,T细胞特异性C1qbp敲除 (C1qbpfl/fl dLckCre) 小鼠体内CD8+ T细胞无法正常分化成短寿命效应T细胞,同时分泌效应细胞因子的能力也明显下降。活化的C1qbp缺失CD8+ T细胞中线粒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线粒体基因编码的呼吸链亚基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氧化磷酸化和线粒体膜电势等线粒体功能受损,代谢通路发生紊乱;导致2-羟基戊二酸 (2-HG) 和延胡索酸(Fumarate) 的含量明显升高,而乙酰辅酶A的水平明显降低。因此,C1qbp缺失的CD8+ T细胞的DNA甲基化水平升高,与效应T细胞分化相关标志基因的H3K27ac水平降低而H3K27me3水平升高,从而造成这些基因转录水平下调,效应细胞的分化受到阻碍。

为了进一步确认代谢产物的改变是否影响效应细胞的分化,研究人员用延胡索酸处理野生型CD8+ T细胞,该处理显著地抑制了效应CD8+ T细胞的分化,使其更倾向于形成记忆前体细胞,而且CD8+ T细胞分泌效应细胞因子的能力受到显著抑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C1qbp缺失CD8+ T细胞的效应T细胞分化缺陷表型。而用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tubastatin A)和醋酸盐(acetate)同时处理细胞,能显著回补C1qbp缺失CD8+ T细胞分化成效应细胞和分泌效应细胞因子的缺陷。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线粒体C1qbp能通过代谢-表观重编程促进效应CD8+ T细胞分化,突出了线粒体在CD8+ T细胞分化和功能中的关键作用,并且指出代谢干预可能提高癌症等疾病的T细胞治疗效果。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翟星源、刘恺和医学院博士生房洪坤是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生命科学学院肖能明教授和医学院李奇渊教授是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

http://doi.org/10.1126/sciadv.abk0490


11


Mol Cancer | 连续取得突破!陈勇彬/杨翠萍发现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治疗靶标

110.png

2021年12月2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勇彬杨翠萍共同通讯在Molecular Cancer(IF=27)在线发表题为“LncRNA PKMYT1AR promotes cancer stem cell maintenance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via activating Wnt signaling pathwa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鉴定了一个 539 bp 的 lncRNA,称为 PKMYT1AR(PKMYT1 相关的 lncRNA:ENST00000595422),在 NSCLC 癌组织和细胞系(H358、H1975、H1299、H1650、A549 和 SPC-A1)中高度表达,可预测预后不良。该研究表明 PKMYT1AR 高表达与较差的临床结果相关,并且敲低 PKMYT1AR 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异种移植肿瘤形成能力。机制研究表明,PKMYT1AR/miR-485-5p/PKMYT1轴通过抑制β-TrCP1介导的β-连环蛋白泛素降解,促进NSCLC中癌症干细胞(CSCs)的维持,进而导致肿瘤发生增强

更多解读:

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致死性恶性肿瘤,可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SCLC和NSCLC分别占肺癌病例的20%和80%左右,而NSCLC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腺癌(LUAD)、鳞状细胞癌(LUSC)和大细胞肺癌。

早期肺癌的治疗选择是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具有重要作用,以放疗、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或联合治疗策略为主。NSCLC 的发病率较高,总体 5 年生存率低于 17%,尽管近年来 NSCLC 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有了很大改善。因此,研究调控肺癌进展的分子机制,寻找改善临床结果的新治疗靶点仍然势在必行。

长链非编码 RNA (lncRNA) 长度超过 200 个核苷酸,几乎不具有蛋白质编码潜力,已被发现在肺癌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其功能重要性和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LncRNAs 通过多种机制调节肿瘤进展,而 lncRNAs 作为竞争性内源性 RNAs (ceRNAs) 的功能作用作为“microRNA (miRNA) 海绵”消除了 miRNA 介导的靶基因抑制,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MicroRNA 是一类短的(平均为 18-25 个核苷酸)内源性起始的非编码 RNA,通过与靶向 mRNA 3'-非翻译区(3'-UTR)结合抑制 mRNA 的稳定性和靶向 mRNA的翻译效率来调节基因表达。因此,在肺癌的发生或进展过程中,miRNA 可以降低抑癌基因的表达,导致癌基因的表达增加。其中,基于RNA干扰(RNAi)的技术和反义寡核苷酸(ASO)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癌症干细胞(CSCs)具有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如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对肿瘤转移和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和分子生物学意义。机制研究表明,正常干细胞自我更新所必需的多种信号通路(例如 Wnt/β-catenin、Hedgehog 和 Notch)对于调节 CSCs 的干性维持至关重要,并且已经在肺中定义了各种 CSCs 标记基因癌症,包括 CD133、CD44、ALCAM 和 CD90。

PKMYT1(蛋白激酶,膜相关酪氨酸/苏氨酸 1)是 WEE 家族激酶的一个成员,被发现在细胞周期转换期间抑制 Cdk1 磷酸化。多项研究揭示了 PKMYT1 在不同类型的人类癌症中的致癌作用 。然而,在NSCLC中PKMYT1如何上调及其特定下游靶基因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


该研究鉴定了一个 539 bp 的 lncRNA,称为 PKMYT1AR(PKMYT1 相关的 lncRNA:ENST00000595422),在 NSCLC 癌组织和细胞系中高度表达,可预测预后不良。接下来,该研究发现 PKMYT1AR 促进 NSCLC 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干细胞维持和异种移植肿瘤形成能力。此外,该研究表明 PKMYT1AR 通过海绵 miR-485-5p 取消其对 PKMYT1 的抑制作用来上调 PKMYT1 表达。

该研究表明 PKMYT1AR 高表达与较差的临床结果相关,并且敲低 PKMYT1AR 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异种移植肿瘤形成能力。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荧光素酶测定表明 PKMYT1AR 直接与 miR-485-5p 相互作用以减弱其下游致癌因子 PKMYT1(蛋白激酶、膜相关酪氨酸/苏氨酸 1)在 NSCLC 中的抑制作用。

此外,该研究发现 miR-485-5p 在从 NSCLC 患者分离的癌细胞系和外周血血清中与对照组相比均下调。一致地,miR-485-5p 的强制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此外,该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靶向反义寡核苷酸 (ASO) 的 PKMYT1AR 可显著抑制体内肿瘤生长。机制研究表明,PKMYT1AR/miR-485-5p/PKMYT1轴通过抑制β-TrCP1介导的β-连环蛋白泛素降解,促进NSCLC中癌症干细胞(CSCs)的维持,进而导致肿瘤发生增强。

总之,该研究结果揭示了 PKMYT1AR/miR-485-5p/PKMYT1 轴在 NSCLC 进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未来可用作新的治疗靶点。

原文链接:

https://molecular-cancer.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43-021-01469-6


12


EMBO J丨刘如娟/王恩多合作发现tRNA修饰酶的非酶活力功能

120.png

2021年12月1日,上海科技大学刘如娟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恩多课题组在The EMBO Journal杂志发表了题为A dual role of human tRNA methyltransferase hTrmt13 in regulating translation and transcription的研究文章。该文章发现了一种独特的、以前未被鉴定的人tRNA 2'-O-甲基化(Nm)修饰酶hTrmt13以非酶活力功能调控乳腺癌转移

更多解读:

这项研究首先鉴定出人tRNA第四位2'-O-甲基转移酶为Coiled-coil (卷曲-螺旋)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76(CCDC76),并将其命名为hTrmt13。文章报道了hTrmt13进行翻译和转录调控的双重机制(下图)。一方面,hTrmt13在细胞质中催化多个tRNA的2'-O-甲基化,该修饰通过影响特定的tRNA片段(tRF)的生成进而影响翻译过程。另一方面,细胞核定位的hTrmt13直接结合DNA作为关键上皮-间充质转化因子的转录共激活因子从而促进细胞迁移,此过程不依赖于tRNA修饰活力。


研究者进一步发现,hTrmt13的这一双重功能是相互排斥的,因为它通过同一个锌指结构域结合DNA或tRNA。通过TCGA等数据分析发现hTrmt13的表达与肝癌、肾癌和乳腺癌病人的预后是相关的。对病人样本进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Trmt13在乳腺癌组织和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且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hTrmt13的基因敲除或者敲低能显著抑制多种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小鼠尾静脉注射实验表明hTrmt13敲低后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在小鼠肺部成瘤能力极大减弱。而过表达野生型或者修饰酶活力突变(E463A)的hTrmt13均可以回补相关表型,进一步揭示hTrmt13调控细胞迁移能力不依赖其修饰酶活力。

文章对tRNA修饰酶的非催化功能尤其是转录调控方面的功能提供了新视角。这与丙酮酸激酶2(PKM2)之类的代谢酶的非酶活力功能调控转录有异曲同工之处。值得一提的是,最近,mRNA的m6A甲基转移酶复合物Mettl3/Mettl14被报道能够通过酶活力或者非酶活力形式调控转录过程【1,2】。这些都提示RNA修饰酶的非酶活力功能与其RNA修饰功能同样重要,在研究中不应被忽略。无独有偶,近期另一个tRNA假尿嘧啶修饰酶PUS10也被发现能够以非酶活力发挥功能,调控microRNA的生成【3】。

参考文献:

1. Xu, W. et al. METTL3 regulates heterochromatin in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Nature (2021).

2. Liu, P. et al. m(6)A-independent genome-wide METTL3 and METTL14 redistribution drives the 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 Nat Cell Biol 23, 355-365 (2021).

3. Song, J. et al. Differential roles of human PUS10 in miRNA processing and tRNA pseudouridylation.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16, 160-169 (2020).





13


STTT丨中山大学朱孝峰/邓蓉发现肝细胞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130.png

2021年12月1日,中山大学朱孝峰邓蓉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18.19)在线发表题为“Fis1 phosphorylation by Met promotes mitochondrial fission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asta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结构化照明显微镜 (SIM) 和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活细胞成像,确定了受体酪氨酸激酶 Met 的线粒体运输。活化的 Met 激酶和线粒体之间的接触急剧形成,完整的 HGF/Met 轴对于失调的线粒体裂变和癌细胞运动是必要的。这些发现揭示了 Met 受体酪氨酸激酶在调节线粒体活动中的一种新的非经典途径,这可能为转移性 HCC 提供治疗靶点

更多解读:

由于高转移率,肝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血清中高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 水平或肝细胞癌 (HCC) 中 Met 的过度表达与早期复发密切相关,患者Met 高表达水平通常在治愈性手术切除后的 5 年存活率较低。激活后,Met 激酶结构域中的酪氨酸残基 Y1234 和 Y1235 被磷酸化,导致自身磷酸化C 端多底物对接位点 Y1349 和 Y1356。

各种细胞质效应器,包括 PI3K、Ras、PLC-γ、Shc 和 SHP2,被募集到对接位点并随后被激活。目前,至少有 17 种 Met 抑制剂,包括 JNJ-38877605、GEN-203 和 ARQ-197,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然而,尽管最近出现了令人鼓舞的浪潮,但尚未证实选择性 Met 抑制剂,例如 SU11274 和 Tepotinib HCC 的药物批准。由于不良反应和有限的治疗效果,选定的 Met 抑制剂的许多临床试验在 II 或 III 期受阻,仍然需要更清楚地了解HGF/Met 途径,以加速 Met 靶向战略的发展。


HGF 刺激和激活后膜对接 Met 的内化已经研究了近二十年。内吞作用后,Met被发现从外周核内体发出信号以完全激活 ERK1/2和 Rac1,或从核周内体发出信号以激活 STAT3。最近,据报道 Met 位于细胞核中并磷酸化 PARP 以促进 BRCA 抑制剂抗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内化后 Met 可能会重新分配到多个细胞器。

线粒体是高度动态的细胞器,不断进行裂变和融合。改变的线粒体动态与异常细胞功能和许多人类疾病包括癌症有关。研究表明,过多的线粒体裂变和裂变成分Fis1-Drp1 的上调经常参与肿瘤发生和转移。线粒体裂变如何调节癌细胞运动仍然难以捉摸。

在本研究中,使用结构化照明显微镜 (SIM) 和高时空分辨率活细胞成像,发现 Met 位于线粒体分裂位点并催化 Fis1 Tyr38 磷酸化以促进线粒体裂变。因此,碎片化的线粒体促进了线粒体重新分布到 HCC 细胞的前缘,以促进肌动蛋白丝重塑和片状伪足或侵袭伪足的形成。该研究定义了 Met 在调节线粒体裂变以促进体外和体内 HCC 细胞转移中的重要作用。该研究数据表明 Met 受体酪氨酸激酶在调节线粒体活动中的一种新的和非经典的途径,这可能为转移性HCC 提供治疗靶点。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1-00790-2











其他最新文章推荐


The CLIP1-LTK fusion is an oncogenic driver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1111.png


Regulation of PDGFR-β gene expression by targeting the G-vacancy bearing G-quadruplex in promoter

2222.png


Methionine synthase supports tumour tetrahydrofolate pools

3333.png


资料整理:西湖生物医药综合办公室

文章来源:公开信息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