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一周资讯NO.104 |聚焦医药动态0311~0317


引言

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突破进展,聚焦热点政策,观澜创新治疗产品行业动态,耕耘于分秒,收获于细微,做乘风破浪的生物医药人!

6b18cf2d98ed0dfb373f1e488b25d819.png







国内政策发布


01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单臂临床试验用于支持抗肿瘤药上市申请的适用性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23年第13号)

7a4a2e305e1cc3695d6574453f15dadf.png

通知原文: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9f0c25dee6ba6781af809b36cf682eb6


02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晚期前列腺癌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23年第14号)

56c455363a698ff9da3da8545393e0c1.png

通知原文: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da0078a0c14f43412545a26611d5071c







药物监管获批情况




01


15分钟缓解偏头痛,辉瑞药品Zavzpret获批上市

辉瑞(Pfizer)近日宣布,FDA批准其药品Zavzpret(zavegepant)上市。根据辉瑞的新闻稿,这是用于急性治疗偏头痛成人患者的首款CGRP受体拮抗剂鼻内喷剂。根据上个月发布于《柳叶刀》子刊Lancet Neurology的3期关键试验数据,Zavzpret治疗两小时后,疼痛症状以及最烦人症状(MBS)成功消除的患者比例显著优于安慰剂,且在15分钟内快速起效。


02


礼邦医药治疗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新一代磷结合剂AP301获准在中国开展III期临床试验

礼邦医药(Alebund Pharmaceuticals)近日宣布,近日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核准签发关于 AP301 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本品开展3期临床试验。


03


荣昌生物ADC新药RC88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获批I/IIa临床

近日,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注射用RC88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在晚期恶性实体瘤患者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疗效的开放、多中心I/IIa期临床研究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批准。


04


众生药业新冠口服药【来瑞特韦片】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日,广东众生药业宣布其控股子公司众生睿创生物科技口服抗新型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来瑞特韦片(商品名:乐睿灵,研发代号:RAY1216) 的新药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并收到《受理通知书》。


05


新型【抗体-TCR T细胞】疗法获批IND,旨在解决CAR-T局限性

近日,Estrella Biopharma宣布,FDA已批准其T细胞疗法候选产品EB103的IND申请。Estrella计划启动EB103的I/II期临床试验,旨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DLBCL),包括治疗一些存在未竟需求的患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淋巴瘤以及原发性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淋巴瘤


06


FDA已批准trofinetide的新药上市申请,用于治疗2岁以上儿科和成人瑞特综合征患者

近日,Acadia Pharmaceuticals宣布,FDA已批准trofinetide的新药上市申请,用于治疗2岁以上儿科和成人瑞特(Rett syndrome)综合征患者。Trofinetide(曲非奈肽)是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 (IGF-1)氨基末端三肽合成类似物,旨在通过减少神经炎症和支持突触功能来治疗Rett综合征的核心症状。


be902f106ec160d08fba9d0f17ffe50d.png


1

国内首创治疗wAMD滴眼剂I期临床结果积极

近日,苏州锐明新药研发有限公司(锐明新药)宣布,自主研发的用于治疗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滴眼剂RA1115-B1,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由主要研究者陈有信教授和陈锐副教授主持的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并取得了积极结果。本次临床研究数据显示,RA1115-B1在健康受试者中均表现出优越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


2

CAR-T VS TCR-T:血液瘤&实体瘤的双向奔赴

近日,TScan Therapeutics宣布其针对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iHA)HA-1和HA-2的TCR-T疗法TSC-100和TSC-101的1期伞式试验已完成首例患者给药,该疗法用以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造血细胞移植(HCT)后的残余肿瘤细胞并预防复发,这也是首个针对MiHA HA-2的临床细胞治疗产品。


3

1000+碱基!体外合成DNA制备AAV载体或成可能,有望大幅降低成本

近日,DNA合成先驱企业Ansa Biotechnologies宣布,其成功地一次性从头合成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长的DNA寡核苷酸,数量达到1005个碱基,是该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式进展。


4

释放糖尿病“治愈”潜力,干细胞、AAV、CAR-Treg、基因编辑等疗法各显神通

近日,Creative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CELZ)宣布即将与Syneos Health合作,开展1型糖尿病(T1D)细胞疗法CELZ-201的1/2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该研究预计将于2023年第一季度开始,旨在评估CELZ-201给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f0191ae3ebe00c0d342b2436fbeeba14.png


01


 Science |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新策略——靶向这种免疫细胞

fb8b3793b6d171cb73633400c1bfbf4b.png

最近,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研究团队利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和功能分析针对TNBC肿瘤微环境中的NK细胞展开了研究,详细分析了它的细胞组成和功能,并探讨了潜在的治疗策略。研究结果已整理发表于《科学》杂志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更多解读:

研究人员选择了TNBC小鼠作为研究模型,这类小鼠的肿瘤具有高度自发性转移的特征。他们首先通过CD45抗体来区分TME中的免疫细胞(CD45+)和非免疫细胞(CD45-,如肿瘤细胞、纤维母细胞)。单细胞RNA测序分析表明,TNBC小鼠肿瘤中上皮间质转化、糖酵解以及缺氧相关的标志物表达水平升高,并且TME呈现出免疫抑制性特征,这些发现和以往报道相一致。此外,CD45-细胞亚群模拟了人类TNBC肿瘤的异质性和侵袭性特征,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用于研究TNBC肿瘤微环境的可行性
CD45+免疫细胞共包含了15种不同的细胞亚群,其中,Nkg7阴性(Nkg7-)的NK细胞和NKT细胞在高度转移性/非转移性TNBC之间有着较大的基因表达差异。Nkg7-细胞可进一步被细分为5类NK或NKT细胞亚群,通过对比这些细胞亚群在转移性/非转移性TNBC小鼠肿瘤内的分布差异,研究人员判断NK细胞是其中的主要细胞类型,表明NK细胞很可能是TME中决定肿瘤侵袭性的关键细胞群
锁定“嫌疑”细胞群后,研究人员开始着手分析NK细胞的特性及其在肿瘤微环境中所起的作用。经分析,在侵袭性TNBC小鼠中,其肿瘤NK细胞中负责细胞毒性和NK细胞激活功能的基因表达被下调,并且部分NK细胞亚群的颗粒酶表达也减少,表明这类小鼠TME中的NK细胞对于癌细胞的杀伤能力降低。此外,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显示,NK细胞有着更高的炎症反应水平,它们很可能在TNBC肿瘤微环境中发挥着促炎作用。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发现了未成熟的NK细胞在TNBC肿瘤中数量增加,并且伴有PD-L1及血管生成相关标志物表达升高。在多个侵袭性TNBC肿瘤小鼠TME中,研究人员也观察到了NK细胞的高频率出现,而非TNBC小鼠中则不然。TNBC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NK细胞具有明显的表型差异,并且没有完全成熟。和前文的分析一样,它的确与肿瘤转移和血管生成相关
TME中的NK细胞对于肿瘤细胞的作用恐怕不止于此。研究人员发现,NK细胞中的Wnt配体(如Wnt16)表达上调,并导致癌细胞中Wnt信号通路被激活。当敲除NK细胞的Wnt16基因后,与之共培养的乳腺癌细胞系所形成的肿瘤球(tumorsphere)个数显著减少,表明TNBC肿瘤微环境内的NK细胞通过Wnt信号通路诱导了肿瘤细胞干细胞特性的产生。
如果在TME中“清除”这些NK细胞会发生些什么呢?研究人员利用NK1.1抗体耗尽TME中的NK细胞,发现肿瘤的发生和进展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引发了原发性肿瘤细胞的凋亡增加、癌症转移减少。有趣的是,当NK细胞耗尽后,肿瘤细胞的PD-L1表达降低,研究人员猜测NK细胞或许是参与TNBC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形成的主要细胞类型。如果是这样,将NK细胞清除和免疫疗法结合或许会有更好的疗效。
研究人员没有猜错。他们向TNBC小鼠同时施用NK1.1抗体和PD-L1抗体,以耗尽TME中的NK细胞并降低癌细胞PD-L1的表达,发现与接受PD-L1抗体治疗的小鼠相比,这种组合疗法显著减少了腋窝淋巴结中K14阳性细胞的转移,并且造成原发癌细胞的凋亡增加和血管生成减少。除此外,TME中NK细胞的耗尽改善了TNBC小鼠对奥拉帕利治疗的反应,NK1.1抗体+奥拉帕利的治疗组合同样让癌细胞的凋亡增加,并且具有杀伤能力的CD8+T细胞在TME中的浸润增加整体上看,小鼠的肿瘤生长被遏制,TME免疫抑制状况也得到了逆转
除了直接“消灭”TME中的NK细胞,阻断癌细胞的Wnt信号通路也被证明可以发挥抗肿瘤功效。当研究人员同时对TNBC小鼠进行Wnt通路抑制剂(LGK-974)和PD-L1抗体处理后,小鼠的肿瘤进展被延缓,并且肿瘤内NK细胞的丰度显著降低,这些指标的表现优于仅接受PD-L1抗体治疗的小鼠。这些数据表明,不论是消耗NK细胞或是抑制Wnt配体分泌,当这些治疗方案与抗PD-L1疗法或化疗联合使用时有望增强对TNBC肿瘤的治疗效力
最后,通过分析人类TNBC样本的基因组和蛋白数据,研究者们发现TNBC患者TME中NK细胞的数量增加,并且NK细胞标志物与TNBC患者的不良临床结局相关,提示上述在小鼠模型中得出的发现与结论在人类中可能同样成立。
综上,这项研究揭示了TME中NK细胞除了免疫功能之外,还可以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诱导TNBC肿瘤产生干细胞特性,并确定了基于NK细胞、可用于改善TNBC患者预后新的治疗策略

02


Nature | Microglia-mediated T cell infiltration drives neurodegeneration in tauopathy


8d65d97fa481ccb0b581393464c3fed2.jpg

在一项发表于《自然》(Nature的研究中,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揭示了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如何与T细胞“合作”,共同驱动神经退行性病变论文第一作者陈晓颖博士介绍道,该研究揭示了神经免疫微环境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机制,探索了神经受损的原因,为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干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手段。

更多解读:

近年来,免疫系统在阿尔茨海默病进程中的作用开始受到关注,其中小胶质细胞更是得到了深入研究。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类重要细胞,参与发育、学习与记忆、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生理与病理过程。在Aβ斑块积聚的过程中,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起到吞噬细胞碎片或清除Aβ的作用;而伴随着Tau蛋白的积聚,小胶质细胞的功能被进一步激活。

然而,在Tau蛋白聚集阶段与Aβ阶段相比,小胶质细胞会发生什么样的分子细胞学以及功能变化?小胶质细胞属于固有免疫应答的范畴,在神经退行性病变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存在获得性免疫应答?如存在,其生物学作用是什么?固有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在Immunity约稿综述中,陈晓颖博士提到了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这项最新研究回答了这些问题。

为了揭示免疫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最新论文分析了Aβ和Tau两种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通过分析Aβ和Tau两种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的免疫细胞,研究团队惊奇地发现在脑萎缩的Tau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海马、梨状皮层等脑区,除了小胶质细胞发生显著变化外,以T细胞为代表的获得性免疫细胞同样大量富集在神经纤维缠结神经元周围,并且和脑萎缩显著正相关。

APOE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风险基因,在带有AD高风险亚型APOE4的小鼠大脑中,T细胞含量更高。另外,在APOE敲除之后,T细胞减少,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减弱。这些结果证明APOE在神经免疫应答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样本同样证实,T细胞的浸润与神经纤维缠结及阿尔茨海默病严重程度正相关。
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和T细胞存在正反馈作用,两者协同工作,形成了促进神经元损伤的炎症环境。小胶质细胞将血液中的T细胞招募至大脑中并激活;而T细胞表达的干扰素γ进一步促进小胶质细胞的促炎症效应。
接下来,研究团队通过化学手段清除小胶质细胞或是利用中和抗体清除T细胞,打破异常的固有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这时脑实质中的T细胞大幅减少,Tau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脑萎缩、神经纤维缠结病理变化、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以及动物的学习记忆均显著改善。
此前有研究在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Tau蛋白病患者的大脑中观察到了T细胞数量的增加,但这些细胞是否会导致神经病变仍然未知。
最新研究首次揭示了获得性免疫应答与固有免疫一样,是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应答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研究还同时揭示,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组成的异常免疫应答是神经纤维缠结导致神经元死亡和脑萎缩的核心驱动力,干预这一异常免疫应答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将有望能延缓或逆转AD晚期病理改变。
本研究受到了华盛顿大学医学院Jonathan Kipnis、Marco Colonna、Maxim Artyomov和同济大学章小清课题组的大力支持。陈晓颖博士即将成立神经免疫课题组,继续从事神经免疫在学习记忆与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疾病治疗策略的探索。欢迎感兴趣的研究者联系,一起倾听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对话,寻找疾病治疗的有效策略。


03


Cell | β2-microglobulin functions as an endogenous NMDAR antagonist to impair synaptic function

b51f654799d652d64aff70f8ef967230.jpg

日前,厦门大学医学院王鑫教授团队在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发表论文,通过对唐氏综合征的研究,揭示了外周免疫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分子机制,为治疗认知障碍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和药物靶点

更多解读:

唐氏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出生缺陷,由异常携带21号染色体的额外拷贝而引起。患者在发育阶段就表现出智力障碍,40岁以后大多出现类似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病理特征。除了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唐氏综合征患者还常出现多种免疫相关症状,容易发生严重感染。

王鑫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唐氏综合征的分子机制和治疗靶点研究,在此次研究中,他们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角度,深入探索了唐氏综合征认知损伤的分子机制。

研究人员借助唐氏综合征的疾病模型小鼠,通过连体共生手术建立了同种异体血液共享系统,发现唐氏综合征小鼠的血液会导致野生型小鼠产生突触缺陷。突触是神经之间传递信号的关键结构,这一结果表明唐氏综合征的血浆中存在某种成分会损伤神经突触。将患者血液输注到小鼠体内的实验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经过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团队在患者血液中注意到了β2-微球蛋白(B2M)异常升高。

研究人员介绍,β2-微球蛋白是免疫学领域的明星分子,它作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MHC-I)的组成亚基,负责把入侵身体的病原体信息传递给免疫细胞,从而指挥免疫系统抵御外来细菌和病毒,保护我们的健康。

然而,β2-微球蛋白可以从MHC-I脱落,在唐氏患者体内,游离的β2-微球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却会对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在野生型小鼠中全身施用β2-微球蛋白,会导致小鼠突触受损和记忆缺陷,类似于在唐氏综合征模型小鼠中观察到的现象。相反,通过抗体治疗减少外周血中的β2-微球蛋白水平,则能够成功逆转了唐氏小鼠的认知障碍,提高它们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进一步实验揭示,β2-微球蛋白可以穿过血脑屏障,作用于神经细胞的NMDA受体。NMDA受体参与突触传递及可塑性,是对于学习记忆至关重要的一类谷氨酸受体。而β2-微球蛋白与NMDA受体的病理性结合,抑制了NMDA受体的正常功能,进而造成了认知损伤状态。

为了寻求可行的治疗方法,在这项研究中,王鑫教授团队找到了一种小分子多肽,可以竞争性阻断β2-微球蛋白与NMDA受体的相互作用,恢复NMDA受体的功能。给唐氏小鼠注射这种多肽药物,短时间内即可显著改善它们的认知功能,而且不干扰正常免疫功能

更引人关注的是,β2-微球蛋白作为一个促衰老因子,在老年人血液中水平显著高于年轻人,而研究团队发现,这种多肽同样可以改善衰老相关的认知损伤

研究团队指出,β2-微球蛋白可能是多种认知障碍疾病的共同靶点,“这一发现揭示了认知障碍疾病的一个全新机制并提出了可行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