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聚焦生物医药动态(1218~1224)


引言

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突破进展,聚焦热点政策,观澜创新治疗产品行业动态,耕耘于分秒,收获于细微,做乘风破浪的生物医药人!

1-2政策.png







国内政策发布

01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公开征求ICH指导原则《M7(R2):评估和控制药物中的DNA活性(致突变)杂质以限制潜在的致癌风险》意见的通知

通知: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38152d12b45c88c2734631479544270c


02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创新药临床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21年第55号)

知原: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9fb670721e516a122f4c0b82cdc854f5


03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公开征求《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五十三批)》(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通知原文: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77a14a39c7b2f90f747ec90d62650c8b


04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药品注册核查检验启动工作程序(试行)》的通告(2021年第54号)

知原文: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c1dd9f7df30d686a2adab91f7f34587e








药物监管获批情况

01


 又一款口服抗新冠疗法获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

12月24日,美国FDA宣布授予molnupiravir紧急使用授权(EUA),用于治疗轻度到中度新冠疾病成人患者。


02


 HER3靶向ADC获突破性疗法认定,治疗耐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12月24日,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宣布,美国FDA已授予patritumab deruxtecan(HER3-DXd)突破性疗法认定(BTD)。这是一款潜在“first-in-class”的HER3靶向在研抗体偶联药物(ADC),用于治疗接受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含铂疗法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发生疾病进展且携带耐药性EGFR突变的转移性或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03


 TCR-T细胞治疗肝癌,来恩生物获FDA快速通道资格

12月23日,来恩生物医药有限公司(Lion TCR Pte Ltd,以下简称“来恩生物”)宣布,其潜在“first-in-class”疗法LioCyx-M004获得美国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根据新闻稿,这是一款利用mRNA电转技术靶向乙肝表面抗原的TCR-T细胞疗法。


04



 康哲药业引进的新药拟优先审评,用于治疗银屑病

12月23日,CDE官网显示,康哲药业甲氨蝶呤注射液(预充式)因符合“临床急需的短缺药品、仿制重点传染病和罕见病等疾病的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拟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对常规疗法不敏感的严重、顽固、致残性银屑病


05


 辉瑞口服抗新冠病毒疗法获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

2021年12月23日,美国FDA宣布,已授予辉瑞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Paxlovid紧急使用授权(EUA),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的新冠疾病患者。FDA官方新闻稿指出,这是首款获其授权治疗新冠疾病的口服抗病毒药物。


06


 君实生物皮下注射PD-1获批临床

12月23日,君实生物发布公告,称其JS001sc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获药监局受理。JS001sc是君实在已上市产品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 产品代号:JS001)的基础上开发的皮下注射制剂


07


口服阿尔兹海默症新药获FDA快速通道资格,先声拥有大中华区权益

12月22日,Vivoryon公司宣布,FDA已授予其口服小分子药物varoglutamstat(PQ912、SIM0408)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早期阿尔兹海默症(AD)。


08


国内首款!浙江医药申报CD70 ADC

12月22日,浙江医药发布公告,该公司下属子公司浙江新码生物医药在研药物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CD70单抗-AS269偶联物(ARX305)的临床试验申请获NMPA受理。


09


第2家!丽珠医药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申报上市

12月22日,CDE官网显示,丽珠医药托珠单抗的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这是我国第2款申报上市的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


10


    国内首款靶向CD22 ADC新药!辉瑞「奥加伊妥珠单抗」在华获批上市

12月22日,药监局官网显示,辉瑞在国内申报的注射用奥加伊妥珠单抗(曾用名:伊珠单抗奥唑米星)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成年患者。这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靶向CD2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此前该上市申请因“具有明显治疗优势创新药”被CDE纳入优先审评。


11


每年只需注射2次!FDA批准诺华全球首创siRNA降血脂新药

12月22日,诺华宣布,美国FDA批准其同类首创(first-in-class)小干扰RNA(siRNA)药物Leqvio (Inclisiran)上市,每年只需注射两次,用于治疗接受最高耐受剂量他汀疗法后,仍存在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成人患者。


12


赛诺菲房颤治疗创新药「决奈达隆」在华获批

12月2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了赛诺菲盐酸决奈达隆片(商品名:迈达龙)上市,用于有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病史的窦性心律患者,减少因心房颤动住院的风险。迈达龙是唯一被证实能够显著减少房颤患者心血管事件住院或全因死亡风险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13


告别每日服药,FDA批准首款HIV暴露前预防注射疗法

2021年12月21日,美国FDA宣布批准由ViiV Healthcare开发的Apretude(cabotegravir缓释注射液),用于HIV的暴露前预防。FDA的官方新闻稿指出,Apretude是第一款无需每日服药,就能预防HIV感染的疗法,它的获批为终结HIV流行提供了重要工具。


14


 靶向多种实体瘤,同种异体CAR-T疗法临床试验获FDA批准

2021年12月21日,Poseida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美国FDA已批准同种异体CAR-T细胞疗法P-MUC1C-ALLO1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治疗多个实体瘤适应症。


15


阿斯利康重磅补体C5抑制剂新适应症获FDA优先审评资格

12月21日,阿斯利康宣布,其收购的补体赛道龙头企业Alexion补体C5抑制剂Ultomiris (ravulizumab-cwvz) 用于治疗成人全身性重症肌无力(gMG)的生物制品补充许可申请(sBLA)已获FDA受理并被授予优先审评资格。


16


国内首款!罗氏first-in-class抗CD79b ADC拟优先审评

12月21日,CDE官网显示,罗氏注射用维博妥珠单抗(Polatuzumab vedotin)上市申请拟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成人患者。这是首个在国内申报上市的抗CD79b抗体偶联药物(ADC),也是FDA批准的首个化疗免疫疗法。


17


 三生制药抗瘙痒新药TRK-820申报上市

12月21日,三生制药及其合作公司东丽株式会社宣布,其向NMPA提交的盐酸纳呋拉啡口腔崩解片(研发代码:TRK-820,日本商标名:REMITCH)新药上市申请已获得受理,用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现有治疗疗效不理想的瘙痒症


18


一线NSCLC!基石药业PD-L1单抗在华获批

12月21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基石药业PD-L1单抗舒格利单抗上市申请(受理号:CXSS2000056)获NMPA批准。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IV期)鳞状和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这是国内获批的第2款国产PD-L1单抗。


19


首款!FDA批准适用所有严重程度的斑块状银屑病口服疗法

2021年12月20日,安进(Amgen)公司宣布美国FDA已扩大Otezla(apremilast)的适应症,使其可用于治疗适合接受光疗或全身治疗的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新闻稿指出,这也使得Otezla成为首款获批用于所有严重程度(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的口服治疗药物。


20


国内首家!海特生物1类新药重组变构TRAIL申报上市,公司股价涨停

12月20日,海特生物申报的注射用重组变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Circularly Permuted TRAIL,以下简称“CPT”)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21


诺华多发性硬化新药全欣达在中国获批上市!每月1次自行给药,全年居家治疗仅需1分钟

12月2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诺华开发的靶向CD20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全欣达(奥法妥木单抗)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复发型多发性硬化,包括临床孤立综合征、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和活动性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这是诺华继捷灵亚(芬戈莫德)、万立能(西尼莫德)之后在中国推出的第3款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药物,也是目前中国和全球首个且唯一一款可通过自感随心笔®每月一次居家自行管理的B细胞靶向疗法。


22


FDA批准核素偶联药物,用于前列腺癌诊断!远大医药拥有中国权益

12月20日,Telix Pharmaceuticals宣布FDA批准Illuccix (TLX591-CDx)上市,用于前列腺癌诊断成像。


23


FDA批准Lumateperone治疗双相抑郁

12月20日,Intra-Cellular Therapies宣布FDA批准Caplyta(lumateperone)新适应症 上市,用于单药辅助锂盐或丙戊酸钠治疗成人I型或II型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的抑郁发作。Caplyta也是目前唯一一款在此适应症获批的药物。


24


bluebird基因疗法获FDA优先审评资格

12月17日, bluebird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在研基因治疗药物elivaldogene autotemcel (eli-cel, Lenti-D)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优先审评资格,用于治疗18岁以下脑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CALD)患者。PDUFA日期为2022年6月17日。


25


造福广泛严重哮喘患者,“first-in-class”抗体疗法获FDA批准安进(Amgen)阿斯利康(AstraZeneca)联合宣布,“first-in-class”抗体疗法Tezspire(tezepelumab-ekko)获得美国FDA批准,作为附加维持疗法,治疗1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严重哮喘患者。


26


“first-in-class”重症肌无力疗法获得FDA批准,再鼎医药拥有中国开发权益

日前,argenx公司宣布,美国FDA批准“first-in-class”疗法Vyvgart(efgartigimod alfa-fcab)上市,用于治疗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全身性重症肌无力(gMG)成人患者。这些患者占所有gMG患者群体约85%。新闻稿指出,Vyvgart是首个FDA批准的新生儿Fc受体(FcRn)阻断剂。


1-3管窥.png



1

 必贝特医药CDK4/6抑制剂获批开展3期临床试验

12月22日,必贝特医药宣布,其在研CDK4/6抑制剂BEBT-209联合氟维司群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3期临床试验申请已获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该研究将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作为牵头单位,由徐兵河院士团队领衔。


2

 First in class单抗两项II/III期研究失败,Allakos股价暴跌90%

12月21日,Allakos公布了其first-in-class抗Siglec-8单抗lirentelimab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EG)和/或嗜酸性粒细胞性十二指肠炎(EoD)III期ENIGMA 2研究和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E)的II/III期KRYPTOS研究结果。两项研究均达到了组织学共同主要终点,但均未达到改善患者症状的共同主要终点。


3

礼来湿疹疗法3期试验再传捷报,计划明年递交监管申请

2021年12月21日,礼来(Eli Lilly and Company)公司宣布,在研IL-13抑制剂lebrikizumab外用皮质类固醇(TCS)联合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第三项关键性3期临床试验,在第16周时达到其所有主要和关键次要终点,证明lebrikizumab联合治疗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组合疗法的安全性特征与之前lebrikizumab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研究一致。之前lebrikizumab项目的两项临床试验也已达到其主要终点,根据获得的积极数据,公司计划于明年递交监管申请。


4

诺华ligelizumab慢性自发性荨麻疹III期试验失败

12月20日,诺华宣布了ligelizumab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两项III期PEARL 1和PEARL 2研究的关键结果,显示ligelizumab在第12周相比安慰剂显示优效,但相比奥马珠单抗未显示优效,未能达到主要终点。这两项研究的详细结果将在2022年下半年试验完成后公布。


5

康哲引进的A3AR激动剂临床结果披露,原研公司股价大涨73%

12月20日, Can-Fite宣布,在Namodenoson治疗肝细胞癌 (HCC)II期研究的开放标签扩展试验部分,接受治疗的最后一名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 (CR) ,这意味着这名患者的所有癌症病灶全部清除。


6

Moderna公布mRNA疫苗最新数据:第3剂加强针对奥密克戎中和抗体水平增加83倍

12月20日,Moderna公布了mRNA新冠疫苗(elasomeran,mRNA-1273)50µg和100µg剂量加强针对Omicron变种的初步中和抗体数据。与未接种加强针相比,目前批准的50µg mRNA-1273加强针接种将Omicron(奥密克戎)的中和抗体水平提高了约37倍,100µg剂量加强针接种将中和抗体水平提高了约83倍


7

突破遗传性眼病,外显子跳跃的RNA疗法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ProQR Therapeutics NV是一家致力于RNA疗法来治疗遗传性眼病的公司,该公司在近日宣布研究性RNA疗法QR-421a2/3期Sirius和Celeste临床试验中,首例USH2A介导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P)和Usher综合征患者完成给药。


8

同种异体BCMA CAR-T疗法最新数据积极,“现货型”细胞疗法未来可期

在近日召开的第63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专注于开发同种异体CAR-T(AlloCAR T™)疗法的Allogene Therapeutics公布了单剂量ALLO-715治疗复发/难治性(r / r)多发性骨髓瘤1期研究的积极更新结果。


9

持久安全!新型“同种异体”CAR-CIK细胞疗法公布临床积极数据

近日,临床阶段的免疫肿瘤学公司CoImmune公布了靶向CD19的同种异体CAR-CIK(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1/2期临床试验的结果评估,结果显示该药物在能够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的儿童和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显示出高度的安全性。


10

显著降低患者肺动脉压,一氧化氮疗法2期试验结果积极

日前,Bellerophon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吸入性一氧化氮疗法INOpulse一项剂量递增的2期临床试验获得积极结果。该试验评估了INOpulse通过右心导管插入术,治疗结节病相关肺动脉高压PH-Sarc)的急性血流动力学获益。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的INOpulse剂量下,所有8例受试者均显示出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血管阻力(PVR)的降低,具有临床意义。并且,该疗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特征。根据获得的积极数据,该公司计划进一步设计多剂量的2b期临床试验,以评估iNOpulse对PH-Sarc患者的长期疗效。


11

德琪药业PD-L1/4-1BB双抗完成首例患者给药,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

近日,一家领先的创新型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德琪药业宣布,该公司双特异性抗体(PD-L1/4-1BB)候选产品ATG-101在澳大利亚1期PROBE临床试验中完成首例患者给药,主要用于治疗转移性/晚期实体瘤和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B-NHL)。


12

靶向CD71,艾伯维合作开发的ADC药物最新临床数据公布

近日,CytomX Therapeutics公布了CX-2029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或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的2期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


1-4动态观澜.png


01


 Nat Cancer | 张泽民/韩为东合作揭示anti-PD-1免疫治疗在肺癌中的作用机制

图片1.png

2021年12月23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生命科学学院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张泽民课题组联合301医院韩为东课题组在Nature Cancer上发表了题为Temporal single-cell tracing reveals clonal revival and expansion of precursor exhausted T cells during anti-PD-1 therapy in lung cancer的研究论文,提出了克隆复兴(clonal revival)的概念并揭示了PD-1抗体治疗在肺癌中的作用机制

更多解读:

以anti-PD-1为代表的免疫疗法显著的改善了癌症治疗的格局,但是免疫治疗只在一部分癌症患者中有作用。为了促进下一代免疫治疗的发展,首先需要清楚anti-PD-1治疗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收集了anti-PD-1治疗前后的肺癌患者的肿瘤样本,利用单细胞测序系统地追踪了T细胞在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有响应患者和无响应患者之间的差异(图1)。


肿瘤浸润T细胞既包含能够识别肿瘤抗原并杀伤癌细胞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也包含专门识别非肿瘤抗原例如流感病毒的T细胞,而且在肿瘤中非肿瘤特异性T细胞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1】。因此在分析过程中如何排除非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潜在影响,精准地研究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动态变化是一个挑战。之前的多个研究表明,由于肿瘤抗原的持续刺激,肿瘤中的肿瘤特异性CD8 T细胞克隆会同时高表达T细胞杀伤和“耗竭”相关基因,而非肿瘤特异性CD8 T细胞则不会表达“耗竭”相关基因【2-4】。因此在肿瘤中,耗竭CD8 T细胞可以当作肿瘤特异T细胞的一个替代【5】。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套新的分析思路(图1),首先通过聚类分析鉴定了耗竭CD8 T细胞类群,进而以耗竭CD8 T细胞克隆的TCR序列为基础,将所有的CD8 T细胞分为肿瘤特异性CD8 T细胞和非肿瘤特异性CD8 T细胞:根据上面提到的结论和假设,与耗竭CD8 T细胞有完全相同TCR序列的细胞为肿瘤特异性T细胞,剩下的为非肿瘤特异性T细胞。研究发现在有响应的肿瘤当中,治疗显著提高了耗竭信号低的肿瘤特异T细胞前体细胞的比例,表明了PD-1抗体可能阻断了肿瘤特异T细胞向耗竭状态的分化。相反,这一趋势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无响应的肿瘤中并没有观察到。

有效治疗后肿瘤特异T细胞前体细胞的增加有三种可能:1. 耗竭T细胞的逆转;2. 肿瘤中之前存在的前体细胞的扩增;3. 来自肿瘤外例如外周血中的T细胞的补充。研究者通过相关分析排除了第一种可能,强调了后面两种模式的重要性。耗竭T细胞的逆转是领域内长期存在的一种假设,但是之前的小鼠研究表明耗竭T细胞的表观修饰和特征是稳定的,很难改变【6】。研究者对人类肿瘤的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观点。

此外,之前斯坦福大学Howard Chang研究组提出了克隆替代(clonal replacement)的概念,认为治疗后肿瘤中的肿瘤特异T细胞的克隆型都是新出现的【7】。而该研究发现,在肺癌治疗的过程中,新的克隆和之前存在的克隆都会被招募到肿瘤中进而发挥功能(图2)。针对这一现象,研究人员提出了克隆复兴(clonal revival)的概念,拓展了clonal replacement的模式。该研究的科学发现揭示了anti-PD-1疗法在肺癌中的作用机制,为开发新的临床检测与治疗手段提供了新的思路。


北大BIOPIC/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刘宝琳,百奥智汇胡学达博士以及301医院丰恺超博士为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北京大学BIOPIC/生命科学学院张泽民教授和301医院韩为东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8-021-00292-8

参考文献:

[1] Simoni et al., Bystander CD8+ T cells are abundant and phenotypically distinct in human tumour infiltrates, Nature (2018).

[2] Caushi et al., Transcriptional programs of neoantigen-specific TIL in anti-PD-1-treated lung cancers, Nature (2021).

[3] Oliveira et al., Phenotype, specificity and avidity of antitumour CD8+ T cells in melanoma, Nature (2021).

[4] Ahmadzadeh et al. Tumor antigen-specific CD8 T cells infiltrating the tumor express high levels of PD-1 and are functionally impaired. Blood (2009).

[5] van der Leun et al., CD8 + T cell states in human cancer: insights from single-cell analysis, Nat Rev Cancer (2020).

[6] Pauken et al., Epigenetic stability of exhausted T cells limits durability of reinvigoration by PD-1 blockade, Science (2016).

[7] Yost et al., Clonal replacement of tumor-specific T cells following PD-1 blockade, Nat. Med. (2019).


02


 Nat Immunol | 叶丽林/徐建青/尹芝南等揭示病毒特异性CD4+ T细胞免疫记忆维持新机制

图片2.png

2021年12月23日,陆军军医大学叶丽林教授团队在Nature Immunology上发表题为The kinase complex mTORC2 promotes the longevity of virus-specific memory CD4+ T cells by preventing ferroptosi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mTORC2信号通过抑制铁死亡发生,促进记忆性CD4 T细胞长效维持的新机制

更多解读: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建立急性病毒感染,结合骨髓嵌合模型(BMC),在记忆性CD4 T细胞建立阶段(Day21)以及维持阶段(Day 41),通过敲除Rictor基因来阻断mTORC2信号,发现mTORC2信号受阻会导致病毒特异性记忆性CD4 T细胞显著减少。同时,LCMV病毒特异性CD4 T细胞SMARTA细胞的过继转移模型结合mTOR抑制剂(Torin1&Rapamycin)的应用,进一步验证了mTORC2信号为记忆性CD4 T细胞维持所必须。接下来,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mTORC2信号受阻并未改变记忆性CD4 T细胞的增殖能力,却导致死亡的记忆性CD4 T细胞显著增多。这种死亡方式并非凋亡(apoptosis)、坏死 (necroptosis)、焦亡(pyroptosis)等方式,而是近年来愈加受到关注的铁死亡(ferroptosis)。

铁死亡于2012年,由哥伦比亚大学的Brent Stockwell教授团队首次定义【1】。铁死亡是一种因细胞生物膜上铁依赖性过氧化脂质过度积累导致的细胞死亡【1-2】。铁死亡的发生是由多聚非不饱和脂肪酸(PUFA)过度氧化成为毒性的过氧化脂质(PL-PUFA-OOH),这一过程依赖于芬顿反应(Fenton reaction)提供的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s),而细胞内芬顿反应的底物则主要来自于线粒体代谢产生活性氧(ROS)【2】。本论文的研究者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过氧化脂质(Bodipy C11)、GSEA分析铁死亡通路的富集,以及透射电镜检测铁死亡形态学特征等多种手段,验证了铁死亡这一表型。同时,亲脂性过氧化羟自由基清除剂(α–Tocopherol)或铁死亡特异性抑制剂(Liproxstatin-1)可够拯救mTORC2信号受阻导致的病毒特异性记忆性CD4 T细胞减少。并且,研究者通过对铁死亡通路关键酶GPX4的敲除和过表达实验,进一步证明了mTORC2缺陷情况下,记忆性CD4 T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为铁死亡。

机制上,研究人员发现记忆性CD4 T细胞在IL-7/IL-7R信号通路的影响下,维持着相对低但持续(tonic)的mTORC2信号活性。而这一mTORC2-pAKTSer473-pGSK3βSer9信号轴通过两条通路抑制记忆性CD4 T细胞铁死亡的发生。如下示意图所示:一方面,mTORC2-pAKTSer473-pGSK3βSer9通过调节细胞质内调控己糖激酶(HK2)与线粒体膜上离子通道(VDAC)的结合,以维持线粒体正常功能、避免线粒体来源的ROS过度积累,进而抑制铁死亡的发生。另一方面,mTORC2-pAKTSer473-pGSK3βSer9通过调控氧化应激通路中的关键因子NRF2的入核转录功能,进而保障NRF2下游参与维持GPX4酶活性的靶基因(slc3a2, gclc, gclm)的表达水平。其中,Slc3a2编码的SLC3A2是胱氨酸与半胱氨酸转运的反向转运体system xc-的关键亚基,为下游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合成提供原料,Gclc和Gclm编码的GCLC以及GCLM则为GSH合成的限速酶;而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 (GSSG) 的互相转化为GPX4清除过度积累的过氧化脂质提供动力,是GPX4发挥其抗过氧化脂质酶活性的必要条件。


综上,这一研究首次揭示了mTORC2通路在记忆性CD 4 T细胞长效维持中的作用及机制,为研发长效疫苗,及针对机体内持续性存在的致病性CD4 T细胞制定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新策略,提供了全新的研究基础和思路。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前暨南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现南方医科大学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王怡飞博士,陆军军医大学全军免疫学研究所田钦博士,及陆军军医大学全军免疫学研究所郝亚星博士。通讯作者为陆军军医大学全军免疫学研究所叶丽林教授、暨南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尹芝南教授和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徐建青教授。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90-021-01090-1

参考文献:

1 Dixon SJ, Lemberg KM, Lamprecht MR, et al. Ferroptosis: an iron-dependent form of nonapoptotic cell death. Cell. 2012;149(5):1060-1072.

2 Jiang X, Stockwell BR, Conrad M. Ferroptosis: mechanisms, biology and role in disease. Nat Rev Mol Cell Biol. 2021;22(4):266-282.


03


 Mol Cell | 陈玲玲团队发现体外合成环形RNA的免疫原性机制和潜在应用

图片3.png

2021年12月23日,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在Molecular Cell上发表了文章RNA circles with minimized immunogenicity as potent PKR inhibitors。通过对不同方式体外合成环形RNA的特性深入比较分析,该研究阐明了体外合成环形RNA免疫原性的问题及分子机制,并发现无免疫原性且具有双链结构的环形RNA能够高效抑制天然免疫因子PKR的激活,揭示体外合成环形RNA用于治疗PKR异常激活相关自身免疫疾病的应用潜能。该工作为进一步研究环形RNA在天然免疫中的功能及机制奠定基础,并为利用环形RNA进行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的干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更多解读:

为阐明上述重要问题,陈玲玲团队首先比较了不同方式体外合成环形RNA的效率及免疫原性。目前已知体外合成环形RNA主要有两种途径:基于T4 RNA连接酶的催化直接分子内连接成环,以及基于I型内含子核酶进行自剪接成环。实验结果表明,T4 RNA连接酶合成的环形RNA,包括可作为核酸适配体的环形RNA和可翻译的环形RNA,均不会引起细胞内天然免疫反应,然而通过两种不同I型内含子T4 bacteriophage和Anabeana自剪接形成的环形RNA均能够引起细胞内天然免疫反应。

进一步对不同环化方式合成的环形RNA进行序列和二级结构的比较分析发现,基于T4 RNA连接酶合成的环形RNA,仅引入1到3个外源核苷酸,然而两种I型内含子体外自剪接形成的环形RNA会分别引入74个或186个外源核苷酸。科研人员利用改进的circSHAPE-MaP技术【1】进一步解析了不同途径合成的环形RNA二级结构,发现这些外源序列的引入会改变目的环形RNA的折叠构象,如与环形RNA内部序列配对,或外源序列自身形成了稳定的双链结构。这些结果说明,I型内含子自剪接成环引入的外源序列可能是导致体外合成环形RNA引起细胞内天然免疫反应的原因。

陈玲玲研究组前期工作发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病人来源的PBMC或T细胞中过表达含有16-26bp短的双链结构的内源环形RNA可抑制PKR及疾病标志基因的异常激活【1】,提示体外合成无免疫源性且含有短的双链结构的环形RNA有望成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全新手段。目前已报道的抑制PKR异常磷酸化激活的小分子化合物,如 2-Aminopurine (2-AP),oxindole/imidazole derivative compound 16 (C16) 等,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2‐AP存在其它激酶的非特性抑制,而C16 会被体内快速代谢清除且影响细胞正常增殖。研究人员发现通过T4 RNA连接酶合成的环形RNA,不仅免疫原性低,且保留了和体内相似的16-26bp短的双链结构。进一步实验证明,这类体外合成的环形RNA仍然能够在体外及细胞内抑制PKR的激活,并且相对于小分子抑制剂具有约千倍以上更好的抑制效果。

综上,该研究为进一步应用体外合成的环形RNA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进一步研发基于环形RNA技术的核酸适配体和基因治疗领域带来可期前景。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博士后刘楚霄博士和博士研究生郭思坤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陈玲玲研究员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这项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杨力研究员,陈玲玲组博士研究生徐奕锋和杨力组南芳博士的大力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molcel.2021.11.019

参考文献:

1. Liu, C.X., Li, X., Nan, F., Jiang, S., Gao, X., Guo, S.K., Xue, W., Cui, Y., Dong, K., Ding, H., et al. (2019). Structure and Degradation of Circular RNAs Regulate PKR Activation in Innate Immunity.


04


NBE | 王华伟博士等开发一种新型的基于生物细胞的仿生药物递送系统

图片4.png

2021年12月20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王华伟博士及其同事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在线发表长文Genetically engineered and enucleated human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for the targeted delivery of therapeutics to diseased tissue,并首次提出可以用生物工程的方法将去核细胞改造为兼具高效与安全的新型仿生药物递送载体

更多解读:

与大多数人的直观印象不同,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人们就已发现将真核细胞的细胞核通过超高速离心的方法去除之后,剩余的胞质体(Cytoplast)并不会马上的死亡。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将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核去除之后,剩余的胞质体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持续存活3天左右。这些胞质体具有完整的质膜结构,其膜蛋白的表达和膜表面zeta电位都与完整的细胞类似。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将体外人工合成的mRNA导入到这些胞质体后,它们可以正常的合成包括绿色荧光蛋白(GFP),Gaussa 荧光素酶(Gluc),细胞因子IL-10在内的多种蛋白。其中Gluc和IL-10还可以被正常的分泌到胞外并具有完整的生物学活性。这些结果证明间充质干细胞的胞质体具有完整的蛋白质翻译、合成、修饰、以及分泌的功能,并提示其保有的高尔基体,核糖体,线粒体,及内质网等重要的亚细胞器仍然可以正常地协同工作。通过体外实验,研究人员进一步地发现经过生物工程改造的胞质体,1,可以与细胞黏附因子选择素特异地相互作用;2,通过质膜上复杂的信号传递,其膜上的整合素可以被特定的趋化因子激活,并与内皮细胞上的整合素配体高效地结合;3,根据其质膜上表达的趋化因子受体,这些胞质体还可以向相对应的趋化因子浓度梯度进行主动的趋化运动。这些体外实验的结果提示这些间充质干细胞的胞质体有可能在生物体内具有与完整细胞类似的归巢能力,有潜力实现精准高效地靶向递送。为了与其他的去核细胞加以区分,这种通过物理方法制备的专门用于药物递送的胞质体被命名为了胞质载体(Cargocyte)。


接下来,研究人员在一个精巧的动物疾病模型中检测了胞质载体在体内的归巢与递送能力。细菌来源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可以在小鼠一侧的耳部(例如右耳)引发局部的急性炎症反应,而另一侧(例如左耳)却并不会受到影响。利用这一模型,研究人员可以在同一个实验动物中比较静脉注射的胞质载体迁移到炎症组织与相对应的正常组织的数量,从而检测胞质载体针对这一炎症组织的归巢能力。根据在LPS诱导的炎症组织中高表达的趋化因子谱及细胞黏附因子谱(例如Ccl2, SDF-1a,P-selectin, 以及 E-selectin等),研究人员设计改造了胞质载体,使之稳定地高表达相对应的趋化因子受体Cxcr4,Ccr2, 及选择素配体Psgl-1。通过活细胞荧光染色标记,生物发光成像,以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等多种方法,研究人员发现改造后的胞质载体高效特异地迁移到了有炎症的右耳,而几乎不会迁移到没有炎症的左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改造后的胞质载体在导入外源合成的细胞因子IL-10的mRNA后,可以在小鼠的炎症组织特异高效地表达递送具有生物活性的IL-10蛋白,并且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以使组织尽快恢复正常。而在另一个小鼠急性胰腺炎模型中,改造后的胞质载体同样可以特异地迁移到疾病部位,高效地递送治疗蛋白并且显著地改善病情。这些实验结果在两个独立的动物疾病模型中首次证明了胞质载体在生物体内的归巢与递送能力,是重要的概念验证型(proof-of-concept)的工作。如何针对特定的疾病来进行胞质载体的设计与改造将是接下来的研究重点。


综上所述,胞质载体是一种介于完整细胞与外泌体之间的新型仿生递送载体。它有与外泌体类似的安全性,同时也有与完整细胞类似的在生物体内的归巢与递送能力。胞质载体具有高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不会导入外源的基因组DNA,没有在体内分化增殖的能力,因此具有高度的临床安全性。胞质载体可以从包括间充质干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中获得,可以针对特定的疾病组织用多种生物工程的方法来编辑改造,也可以用来递送包括细胞因子,纳米抗体,溶瘤病毒在内的多种生物或化学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2)。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王华伟博士和博士生Christina Alarcon (现为Takeda California 公司高级病理科学家)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Richard Klemke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王华伟博士和Richard Klemke教授是相关核心专利(US patent number: US10,927,349 B2; PCT number: WO 2019/032628 A1.)的共同发明人。该专利已于2021年2月获美国国家商标专利局的批准。据悉,王华伟博士已于今年11月全职加入复旦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任职细胞治疗与免疫治疗中心课题组长。课题组将主要聚焦于基于细胞的仿生递送载体的研究,并与复旦大学林鑫华教授团队紧密合作,利用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多个平台例如类器官研究平台,针对重大人类疾病例如扩散型恶性肿瘤,开发新型的精准递送载体以及组合型免疫疗法。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1-00815-9


05


 Mol Cancer | 复旦大学陈进宏团队开发了一种新方法,用于癌症的大规模检测

图片5.png

2021年12月20日,复旦大学陈进宏团队在Molecular Cancer (IF=27)在线发表题为“m6A target microRNAs in serum for cancer dete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血清循环 m6A miRNA 在癌症检测中的价值,并为开发具有高精度、低成本和低侵袭性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策略,用于大规模癌症筛查

更多解读:

大多数新发癌症病例通常在晚期被发现,这使患者失去了最佳治疗机会,导致预后不佳。癌症的早期诊断对于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减轻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现有癌症筛查方法成本高、侵入性强、依从性差、准确率低等缺陷,基于现有方法进行大规模癌症筛查既不可行,也不具有成本效益。考虑到癌症的早期诊断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更有效、侵入性更小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用于大规模癌症筛查。

N6-甲基腺苷(m6A)修饰作为mRNA中最常见的修饰,也广泛存在于mRNA、miRNA和lncRNA中。m6A修饰水平的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最近的研究揭示了几种癌症类型外周血中 m6A 水平的显著失调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胃癌患者外周血 m6A 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上调,且随着胃癌的进展和转移而升高。用于评估 m6A 在胃癌中诊断性能的 AUC 为 0.929,显著大于 CEA 和 CA19-9。乳腺癌患者外周血m6A水平也显著上调,且与分期密切相关,其诊断价值远高于CEA和CA153。白细胞 m6A 水平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非侵入性筛查、监测和诊断生物标志物。

现有证据表明,m6A 标记作为关键的转录后修饰,促进了 miRNA 生物发生的启动,例如促进初级 microRNA 加工。已证实 m6A 引起的 miRNA 失调在肿瘤转移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血清中循环miRNAs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表达受室温长期保存和冻融影响较小。上述结果表明,基于外周血中 m6A 靶标 miRNA 的新型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开发可能是大规模癌症筛查的潜在策略。

在这项研究中,纳入了包含 12 种癌症类型的 14,965 份血清样本,旨在开发一种基于 m6A 靶向的 miRNA 的血清诊断特征,用于癌症的大规模检测。m6A-miRNAs 特征显示出较高的准确性,其在训练、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队列中的曲线下面积 (AUC) 分别达到 0.979、0.976 和 0.936。此外,在区分癌症类型的性能方面,m6A-miRNAs 特征在每种癌症类型中都表现出优异的敏感性,并在识别肺癌、胃癌和肝细胞癌方面表现出令人满意的 AUC。


m6A-miRNAs的诊断性能也不受性别、年龄和良性疾病的干扰。总之,该研究揭示了血清循环 m6A miRNA 在癌症检测中的价值,并为开发具有高精度、低成本和低侵袭性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策略,用于大规模癌症筛查,例如 RNA 修饰。

原文链接:

https://molecular-cancer.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43-021-01477-6


06


Immunity | 诱导型共刺激分子ICOS在CD8+T淋巴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图片6.png

2021年12月20日,明尼苏达大学Stephen Jameson实验室(第一作者为在读博士生彭昌伟)在Immunit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Engagement of ICOS in tissues promotes establishment of CD8+ tissue-resident memory T cells的研究文章,揭示了在小鼠急性感染模型中,诱导型共刺激分子ICOS能够在非淋巴组织中特异性地介导CD8+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的高效成熟分化

更多解读:

诱导型共刺激分子 ICOS 在 CD4+ 辅助T 细胞分化中具有明确的作用,其对生发中心反应中滤泡辅助细胞(Tfh)的分化至关重要。然而,ICOS 在 CD8+ 细胞毒性T 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首先通过不同的病毒或细菌急性感染模型,研究人员发现ICOS缺陷的CD8+T细胞,数量上与野生型相比,在外周的循环记忆T细胞中并没有差别,然而在非淋巴组织中的驻留记忆细胞中却展现出特异性显著缺失。这一发现与之前报道中ICOS基因作为 CD8+ 驻留细胞高表达的特征相互印证。通过对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研究进一步发现:ICOS缺失或阻断并不影响CD8+T细胞的初始激活或效应细胞的扩增,其能在感染初期与野生型同等有效地迁移至非淋巴组织中,但在随后组织内的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过程中出现缺陷。与此相反,对成熟后的CD8+驻留记忆细胞的ICOS信号进行阻断并不会对其长期的维持产生影响。

为了进一步确定ICOS对于CD8+ 驻留记忆细胞产生作用的时间和机制,研究人员利用过继转移(adoptive transfer)的方式表明:CD8+T细胞在感染初期于淋巴组织内激活增殖阶段是否接受ICOS的共刺激信号对于之后在正常非淋巴组织中成熟分化为Trm并没有作用;相反,将初期正常接受ICOS共刺激信号的CD8+效应T细胞过继转移至ICOS-L缺失的小鼠中则会对其之后在非淋巴组织中Trm的分化产生阻碍。由于ICOS的配体 ICOS-L广泛表达于各种抗原呈递细胞以及非淋巴组织的基质细胞和上皮细胞之中,介导CD8+ Trm的ICOS共刺激信号来源很难确定。研究人员通过骨髓转移的嵌合体(bone marrow chimera)研究表明:与CD4+ Tfh利用淋巴器官中B细胞作为ICOS-L来源不同,CD8+ Trm的ICOS-L共刺激信号来源于非淋巴组织内对放射线不敏感的细胞群里——包括了非造血干细胞起源的细胞群体或者是组织内驻留的抗原呈递细胞等。

最后,通过单细胞测序对感染初期的以及成熟记忆期的野生型和ICOS缺失的CD8+T细胞进行比对,研究人员从转录组上证明了ICOS缺失的CD8+组织驻留细胞与野生型差异非常小。这反应了ICOS作为组织内的共刺激信号主要介导CD8+驻留细胞分化成熟的效率而并不影响其质量。进一步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ICOS介导的PI3K信号以及其下游转录因子KLF2在CD8+T细胞的组织驻留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综上所示,该研究表明了经典共刺激分子ICOS在CD8+T淋巴细胞分化中的作用——能够特异性地高效诱导组织中的驻留记忆细胞的产生而不影响外周循环记忆细胞。此外,ICOS共刺激信号主要作用于CD8+T淋巴细胞迁移至非淋巴组织之后,且由本地的放射线不敏感细胞群体介导,这为组织微环境在组织驻留记忆细胞的分化成熟中的作用开辟了新途径。介于组织驻留记忆细胞对于疫苗的有效性以及其与肿瘤浸润细胞的高度相似性,针对ICOS/ICOS-L共刺激信号的靶点能够成为相关疾病治疗的新思路。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immuni.2021.11.017


07


Mol Cancer | 中山大学罗俊航等团队发现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图片7.png

2021年12月18日,中山大学Wei Jin-Huan罗俊航共同通讯在Molecular Cancer (IF=27)在线发表题为“circCHST15 is a novel prognostic biomarker that promotes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ell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through the miR-125a-5p/EIF4EBP1 ax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 miR-125a-5p 的海绵作用促进 EIF4EBP1 表达是 hsa_circ_0020303 诱导的 ccRCC 进展的潜在机制。这促使进一步研究 circCHST15 作为 ccRCC 的潜在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更多解读:

肾细胞癌(RCC)至少占恶性疾病的3%,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ccRCC) 占 RCC 的 80-90%,与其他 RCC 亚型相比,具有更高的侵袭能力和更高的复发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ccRCC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似乎在迅速增加。由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促进 ccRCC 发展和进展的分子机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高通量测序的发展,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现了大量的 circRNA。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ircRNA 可能参与了许多疾病的进展,包括癌症。例如,hsa_circ_001783 通过海绵 miR-200c-3p 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进展。circ-CPA4 通过 let-7 miRNA/PD-L1 轴调节 NSCLC 细胞中的细胞生长、干性和耐药性,并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灭活 CD8+ T 细胞。而 Hsa_circ_0058124 通过 NOTCH3/GATAD2A 轴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和侵袭。circRNA hsa_circ_002577 通过充当 miR-625-5p 海绵、上调 IGF1R 和激活 PI3K/Akt 通路来加速 EC 进展。


尽管已报道多种 circRNA 可调节肿瘤进展,但 circRNA 在 ccRCC 中的功能作用仍然未知。已经表明 circTLK1 通过海绵 miR-136-5p 在 RCC 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会增加 CBX4 的表达,并且 circTLK1 可能作为 RCC 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hsa_circ_001895 可能海绵 miR-296-5p 并促进 SOX12 表达,这是 hsa_circ_001895 诱导 ccRCC 进展的潜在机制。

在这项工作中,发现了一种新的 circRNA,称为 hsa_circ_0020303,它在 ccRCC 标本中上调并与 ccRCC 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该研究确定 circCHST15 通过直接结合 miR-125a-5p 以减弱 miR-125a-5p 介导的 EIF4EBP1 抑制,来促进 ccRCC 的增殖和转移。总之,该研究结果将 circCHST15 确定为 ccRCC 中潜在的新型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原文链接:

https://molecular-cancer.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43-021-01449-w


08


Mol Cancer丨徐州医科大学宋军/王人颢发现结直肠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图片8.png

2021年12月18日,徐州医科大学宋军王人颢共同通讯在Molecular Cancer (IF=27)在线发表题为“CircIL4R activates the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via the miR-761/TRIM29/PHLPP1 axis and promotes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in colorectal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结果表明,circIL4R 的上调在 CRC 进展中起致癌作用,并且可能作为 CRC 检测的有希望的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以及作为 CRC 治疗的潜在治疗靶点

更多解读:

结直肠癌(CRC)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世界上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 (NCCN) 指南推荐手术联合放疗和化疗作为 CRC 的标准治疗方法。虽然结直肠癌的治疗有所改善,但不幸的是结直肠癌的预后仍然不令人满意,主要是由于结直肠癌的肿瘤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和侵袭性;每年约有880,000 名 CRC 患者死亡。因此,迫切需要了解和探索CRC恶性进展的潜在机制,以提高诊断效率、治疗效果和预后。

环状 RNA (circRNA) 是一类新型的双功能RNA,具有非编码和有限的蛋白质编码功能,由前体 mRNA 的非经典反剪接连接位点产生,以共价闭合的单链环结构为特征。由于缺少 5' 帽和 3' 多聚 A 尾,circRNA 对核酸外切酶具有抗性,并且比它们的线性 RNA 对应物更稳定。此外,随着高通量测序结合现有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ircRNA在包括CRC在内的恶性癌症中广泛表达、普遍稳定、高度保守和组织或细胞特异性。例如,据报道 circRNA ciRS-7-A、circNSUN2 和 circ-ERBIN 在 CRC 中过度表达并促进其进展。

circRNA 可以通过充当 microRNA (miRNA) 海绵并与 RNA 结合蛋白 (RBP) 相互作用来发挥其生物学功能。此外,一些 circRNA 可以作为蛋白质的翻译模板或支架或 RNA 剪接和基因转录的调节剂。异常表达的 circRNA 还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的活性在介导癌症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 WNT/β-catenin、MAPK、JAK/STAT、NOTCH 和 PI3K/AKT 通路。据报道,circPPP1R12A 通过 Hippo-YAP 信号通路促进结肠癌的发病和转移。综上所述,circRNA 可以作为 CRC 诊断和预后预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以及有效的治疗靶点和信号通路的重要调节因子。

TRIM29(也称为 ATDC)是tripartite motif蛋白家族的成员,已被证明在各种癌症中发挥致癌作用,包括胰腺癌、甲状腺癌、膀胱癌和 CRC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circRNAs通过调节靶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作用。因此,研究circRNAs与TRIM29的关系对于探索TRIM29的上游调控以及开发有前景的CRC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circRNA 的异常表达和调控轴已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得到阐明和描述。然而,关于circRNAs在CRC中的作用仅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且在CRC中新型circRNAs的临床意义、水平、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有待探索。

在本研究中,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了一种新的 CRC 相关 circRNA (hsa_circ_0038718),其来源于 IL4R 基因的外显子 3 和 4,也称为 circIL4R。circIL4R在CRC中的表达和功能尚不清楚。因此,首先进行原位杂交 (ISH) 和 qRT-PCR 测定以确定 circIL4R 的水平及其表达的临床意义。随后,在体外和体内进行了功能获得和丧失实验,以鉴定 circIL4R 在 CRC 中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

更准确地说,一系列实验,如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生物素化 RNA 下拉测定,表明 TFAP2C 诱导的 circIL4R 可以充当 miR-761 的海绵以增强 TRIM29 表达,并强制过度表达TRIM29促进泛素介导的PHLPP1降解,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CRC细胞增殖和转移。总的来说,该研究结果表明,circIL4R 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以及有希望的 CRC 治疗靶点。

原文链接:

https://molecular-cancer.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43-021-01474-9


09


STTT | 突破!中山大学何欣/张辉首次揭示奥密克戎毒株表现出强大的免疫逃逸和病毒进入细胞能力

图片9.png

2021年12月17日,中山大学何欣张辉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18)在线发表题为“SARS-CoV-2 Omicron strain exhibits potent capabilities for immune evasion and viral entra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证明了新出现的 SARS-CoV-2 Omicron 变体显著摆脱了早期毒株或 Delta 感染患者的恢复期血清的中和作用,表明这些康复的患者仍然容易受到新出现的变种毒株的影响。重要的是,迫切需要 Omicron 靶向疫苗和药物开发来克服这种新合并的 SARS-CoV-2 VOC

更多解读:

SARS-CoV-2 Omicron 突变毒株(称为 B.1.1.529)于 2021 年 11 月上旬在博茨瓦纳和南非被发现,后来被定义为新的关注变种(VOC)。世界卫生组织自2021年11月26日开始报道,现已有超过38个国家报告了Omicron的确诊病例,而且病例数似乎在迅速增加。继 D614G、Beta/Gamma 和 Delta VOC 之后,SARS-CoV-2 Omicron 可能引发 COVID-19 流行病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第四波浪潮。

在这里,该研究展示了 Omicron 变体导致 COVID-19 患者恢复期血清的严重免疫逃逸,仍然需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2 (ACE2) 作为其受体,并表现出显著增加的传染性。这些大量证据应引起广泛关注,以监测其流行情况并加速 Omicron 靶向疫苗和治疗性抗体的开发。

Omicron 是迄今为止出现的突变最严重的变体。这些突变可能导致大的构象改变,这可能会影响传染性、疾病严重程度和免疫逃逸能力。虽然 Omicron 似乎表现出高传染性的趋势,这已经在全世界引起了一些恐慌,但缺乏实质性的病毒学或免疫学证据。在此,该研究利用成熟的 SARS-CoV-2 研究平台,对 Omicron Spike (S) 包装的假型病毒进行了中和试验,以评估 SARS-CoV-2 Omicron 变体是否可以逃逸恢复期血清(来自感染早期毒株或 Delta 毒株的患者)的交叉中和作用。

为此,该研究构建了一个 Omicron S 蛋白表达质粒(GISAID:EPI_ISL_6752027),用于包装假型 SARS-CoV-2 S/HIV-1 病毒。令人惊讶的是,来自早期毒株或 Delta 感染患者的恢复期血清对假型 Omicron 病毒的中和能力非常低。这些结果表明对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建立的现有保护的显著免疫逃逸。


为了进一步确定突变体对 Omicron 变体 S 蛋白对潜在病毒感染性的影响,该研究感染了稳定表达 ACE2 受体的 HEK293T 细胞,并量化了各种假型 SARS-CoV-2 S/HIV-1 病毒的滴度。与 Beta 或 Delta 相比,来自 Omicron S 蛋白介导的病毒入口的病毒感染性增加了大约十倍。然后该研究发现 Omicron S/HIV-1 假型病毒在没有 ACE2 的情况下无法进入 HEK293T 细胞,这表明 Omicron 仍然使用 ACE2 作为其主要受体。

由于 SARS-CoV-2 进入靶细胞依赖于 RBD 与 ACE2 的结合,该研究应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SPR) 分析来研究 RBD 与 ACE2 的结合是否受到高突变的影响。与 Beta 或 Delta 变体的 RBD 相比,Omicron 变体的 RBD 与 ACE2 的结合表现出相似的结合亲和力。总的来说,与携带 Beta 或 Delta S 的病毒相比,高度突变的 Spike 确实增强了携带 Omicron S 的病毒进入 HEK293T-ACE2 细胞的能力。然而,由于 RBD 区域与 ACE2 的结合亲和力没有显著增加,这种增加的能力可能是由于 S 蛋白其他区域的突变。

鉴于 RBD 区域的高突变,ACE2 可能不再是 Omicron 的受体。在这份报告中,发现 Omicron 的感染仍然需要 ACE2 的表达。RBD 和 ACE2 的结合亲和力保持在纳摩尔水平,这在 Beta、Delta 和 Omicron 之间是相似的。由于 ACE2 对 RBD 的严格依赖性,似乎所有的变体都已经达到了纳摩尔级,病毒很难进一步改进。与三大流行变种 Beta、Delta 或 D614G 相比,Omicron 变种在 S 蛋白中携带了 30 多个氨基酸突变。这些突变体可能导致大的构象变化,从而增加免疫逃逸的能力。关于 Omicron RBD 和 ACE2 相互作用的详细结构分析,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多的结构生物学工作。

在本报告中,首先证明了新出现的 SARS-CoV-2 Omicron 变体显著摆脱了早期毒株或 Delta 感染患者的恢复期血清的中和作用,表明这些康复的患者仍然容易受到新出现的变种毒株的影响。一致地,许多最初确诊的 Omicron 病例已经完全接种或之前被感染,揭示了突破性再感染的发生和 Omicron 变体的免疫逃逸。总之,该研究结果表明 Omicron 变体严重威胁当前的预防和治疗策略。Omicron变种可能已经传播了1、2个月,所以全世界应该继续密切、仔细地监测其流行情况,特别是病毒变异进化和真实传播率。重要的是,迫切需要 Omicron 靶向疫苗和药物开发来克服这种新合并的 SARS-CoV-2 VOC。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1-00852-5


10


STTT丨海军军医大学多单位合作,王红阳/李亮/程张军发现HMGB1在肝细胞癌发生的关键作用

图片10.png

2021年12月17日,海军军医大学王红阳李亮东南大学程张军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18)在线发表题为“An RNA–RNA crosstalk network involving HMGB1 and RICTOR facilita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umorigenesis by promoting glutamine metabolism and impedes immunotherapy by PD-L1+ exosomes activ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强调了 HMGB1 的非编码调节作用,对基于 RNA 的治疗靶向的影响以及对 HCC 中抗 PD-L1 免疫治疗的预测

更多解读:

肝细胞癌 (HCC) 占原发性肝癌的近 90%,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据估计,如果能在早期发现 HCC,通过手术切除治疗,5 年生存率将超过 70%。然而,大多数 HCC 患者由于监测不足而被诊断出较晚。如果晚期 HCC 没有有效的治疗选择,生存结果是可怕的,例如,中国的 5 年生存率低于 12.5%。因此,了解参与 HCC 肿瘤发生的生物学机制和早期 HCC 的分子表型,对于改善早期诊断和开发治愈性治疗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MicroRNA 通过 RNA 诱导的沉默复合物 (RISC)负向调节目标 RNA 的稳定性和翻译。新出现的证据支持竞争性内源 RNA (ceRNA) 假设,即具有相同 microRNA 反应元件 (MRE) 的不同 RNA 竞争相同的 microRNA 池。值得注意的是,这允许蛋白质编码基因的 RNA 转录物独立于其蛋白质翻译潜力发挥作用,作为非编码基因来调节其他基因。这种“RNA-RNA”串扰机制的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为新的编码独立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挑战了传统的“蛋白质-蛋白质”主导的基因调控观点。

CeRNA活性在包括生长、发育和癌症在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 PTEN 包含在一个巨大的 ceRNA 网络中。在其他相互作用中,PTEN RNA 通过常见的 microRNA 与其假基因 PTENP1 相互作用,当这种串扰起作用时,ceRNA 网络会导致 PTEN 表达的抑制和 PI3K/Akt 通路的激活,以促进肿瘤进展。此外,CD44 3'非翻译区(3'UTR)通过与miR-216、miR-330和miR-6088竞争来调节CD44蛋白的表达。假基因 KRAS1P 被认为是原癌基因 KRAS 的 ceRNA,可以富集 KRAS 转录本以促进细胞生长。


位于染色体 1q32 上的高迁移率族框 1 基因 (HMGB1) 编码非常丰富的非组蛋白型核蛋白,几乎在所有细胞和组织中均有表达。它以前被认为是一种核因子,可以增强转录。最近,人们发现 HMGB1 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可介导败血症、关节炎、癌症和其他疾病的病理作用。有趣的是,HMGB1 在转录水平上受 JNK1/2-ATF2 依赖性信号的调节,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的转录后水平上受 miR-200 家族的调节。此外,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可以诱导HMGB1的易位和分泌的方式促进HCC的恶性进展,而肿瘤细胞释放的HMGB1在TLR4依赖性血小板激活中起关键作用。这些研究提出 HMGB1 作为 NAFLD 和 HBV 相关 HCC 的有希望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但目前与 HCC 中 HMGB1 相关的表观遗传功能仍然未知。

在这里,该研究探索了独立于蛋白质编码功能的 HMGB1 如何通过涉及 miR-200 家族靶向位点的 RNA-RNA 串扰机制,在 HBV+ 早期 HCC 中发挥调节作用。此外,该研究探索了 HMGB1 作为与 RICTOR 的 ceRNA 串扰通过促进谷氨酰胺代谢促进 HCC 干性特征和肿瘤发生的潜在机制。此外,这种机制可以通过 PD-L1 的产生和 PD-L1+外泌体的活性阻碍免疫治疗的疗效。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1-00801-2


11


Nat Commun | 马莉/姚帆报道靶向铁死亡改善肝癌治疗效果

图片11.png

2021年12月17日,来自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马莉教授与其原博士后,现任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洪山实验室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姚帆教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发表了题为A targetable LIFR—NF-κB—LCN2 axis controls liver tumorigenesis and vulnerability to ferroptosis的研究论文,首次发现了肝癌中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receptor,LIFR)的缺失激活NF-κB信号,进而上调铁螯合细胞因子LCN2,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并导致肿瘤对铁死亡诱导药物的耐药性

更多解读:

根据TCGA数据分析,作者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LIFR的表达水平在肝癌中普遍下调。在化学致癌物diethylnitrosamine (DEN)诱导的小鼠肝癌模型中, Lifr蛋白在肿瘤组织中也处于下调水平。为了确定LIFR在肝癌中的作用,作者首先构建了Lifr肝脏特异性敲除小鼠(Lifrfl/fl;Alb-Cre),在老龄和DEN诱导模型中观察到更高的肝癌发生率以及更短的生存期。重要的是,在癌基因(AKT + Ras或者YAP + β-catenin)诱导的小鼠肝癌模型中,肝脏特异性敲除Lifr (Lifrfl/fl;Alb-Cre)或成年后诱导性敲除Lifr (Lifrfl/fl;Cre-ERT2加tamoxifen诱导)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肝癌的发生与进展。另一方面,LIFR在小鼠肝脏的过表达能显著减缓癌基因诱导的肝癌进程。这样,通过构建和分析多种类型的小鼠肝癌模型,作者揭示了LIFR对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抑制作用。

随后,通过分析Cancer Therapeutic Response Portal数据库,作者发现肝癌细胞中LIFR的表达水平与对erastin的敏感性存在显著相关性(erastin通过抑制胱氨酸转运蛋白SLC7A11诱导铁死亡)。为了确定LIFR与铁死亡的关系,作者利用铁死亡诱导剂处理肝癌细胞并评估LIFR的作用,发现在肝癌细胞中LIFR能显著促进铁死亡。有趣的是,LIFR的表达能有效增强索拉非尼诱导细胞死亡的作用,并且这一作用能被铁死亡抑制剂逆转。重要的是,在癌基因诱导的小鼠肝癌模型中,Lifr的缺失导致了肿瘤细胞对铁死亡的不敏感,进而产生了对索拉非尼的耐药性,而另一方面,LIFR的过表达增强了肿瘤细胞对铁死亡的敏感性和索拉非尼的疗效,并且其增益效果能被铁死亡抑制剂逆转。一系列遗传动物模型实验有力地证明了LIFR对铁死亡以及索拉非尼治疗肝癌效果的调控,为LIFR作为标志物指导索拉非尼临床用药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进一步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LIFR与SHP1相互作用降低了TRAF6(泛素连接酶)K63泛素化修饰水平,进而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最终导致NF-κB的靶基因LCN2表达被抑制。LCN2是一种分泌型铁离子螯合蛋白,已被证明能调控细胞内Fe2+水平。因此,LIFR通过抑制LCN2的表达,提高肝细胞内铁离子水平,最终使肝细胞对铁死亡信号产生响应。为了研究该机制对于靶向铁死亡治疗肿瘤的意义,作者利用肝癌PDX(patient-derived xenograft)模型证明,在LIFR低表达(LCN2高表达)的肝癌 (大多数情况)中,LCN2中和性抗体能有效提高索拉非尼的治疗效果,而对于LIFR高表达(LCN2低表达)的肿瘤(少数情况),索拉非尼单药即表现出良好的治疗作用。这一临床前动物模型的结果为通过靶向LCN2促进索拉非尼诱发肿瘤细胞铁死亡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为安全、有效地靶向铁死亡治疗肿瘤提供了新的策略。值得注意的是,Lcn2全身敲除小鼠生长发育正常并表现出良好的生理耐受状态,为后续开发针对LCN2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马莉教授和现任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的姚帆教授分别为本研究的通讯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姚帆教授与邓雅岚博士 (Postdoctoral Fellow of the Ma Lab) 为该工作的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肝脏领域专家Professors Hao Zhu, Xin Chen and Dong Xie,以及铁死亡领域专家Boyi Gan提供了大力支持。Houston Methodist Hospital提供了肝癌PDX模型。

姚帆博士从2014年加入Ma Lab起即开始了本研究,于2020年加入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组建独立研究团队,现主攻方向为利用小鼠肿瘤模型联合个性化CRISPR-Cas9筛选亚库研究肿瘤耐药性。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7452-9


12


Cell Metabolism丨直接调控糖酵解的lncRNA—NEAT1

图片12.png

2021年12月7日,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中心Min Sup SongJe-Hyun Yoon合作在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题为NEAT1 is essential for metabolic changes that promote breast cancer growth and metastasis的研究文章,揭示lncRNA NEAT1通过为PGK1/PGAM1/ENO1糖酵解多酶复合体提供支架来促进乳腺癌细胞的糖酵解,从而促进了乳腺癌的增殖与转移

更多解读:

为了探究NEAT1在乳腺癌进展中的作用,作者在人管腔型乳腺癌模型小鼠(MMTV-PyVT)中敲除了NEAT1,结果显示Neat1-/-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血管生成、肺部转移等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的指标都是降低的。相反,在肿瘤细胞中过表达NEAT1则会促进肿瘤在小鼠体内的生长。这些结果共同表明NEAT1会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考虑到肿瘤的发生通常伴随着糖酵解活性的升高,于是作者进一步考察了NEAT1与肿瘤糖代谢之间的关系。有趣的是,作者发现Neat1-/-小鼠肿瘤中糖酵解末端代谢物(包括3-PG, 2-PG, PEP,pyruvate和lactate)的水平是降低的,而糖酵解上游代谢物水平却是升高的。这说明NEAT1可能会通过对乳腺癌进行代谢重编程来增加糖酵解末端的代谢流。

那么NETA1是如何来调控糖酵解的呢?

通过机制研究,作者发现NEAT1会直接结合到糖酵解末端的几个代谢酶PGK1, PGAM1和ENO1(不包括PKM2)上,并且NEAT1会充当一个支架来促进PGK1/PGAM1/ENO1糖酵解多酶复合体的形成,进而增加糖酵解末端的代谢流。此外,作者还发现NEAT1会响应Glucose的刺激并在Plnin的结合下从细胞核进入到细胞质中来调控肿瘤细胞的糖代谢。最后,作者证明NEAT1_1对乳腺癌细胞的糖酵解、生长和侵袭起着独特和重要的作用,而NETA1另一个亚型NEAT1_2则不具备这一功能。

综上,该研究团队揭示lncRNA NEAT1是糖酵解途径的一个新的调控因子,并且NEAT1的高表达会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增殖和转移。这一发现或为晚期乳腺癌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思路。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1.11.011










其他最新文章推荐


A tumour-resident Lgr5+ stem-cell-like pool drives the establishment and progression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s

1.png


Apatinib vs Placebo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The REALITY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2.png


The KEYNOTE-811 trial of dual PD-1 and HER2 blockade in HER2-positive gastric cancer

3.png


资料整理:西湖生物医药综合办公室

文章来源:公开信息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