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聚焦生物医药动态(1009~1015)

引言

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突破进展,聚焦热点政策,观澜创新治疗产品行业动态,耕耘于分秒,收获于细微,做乘风破浪的生物医药人!

1-2政策.png







国内政策发布

01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抗HIV感染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21年第41号)

1.png

通知原文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e02e4f536ff6e1c63ebc53b2de15565d


02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公开征求《罕见疾病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意见的通知

2.png

知原文: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c8ab88e8573500b49c1d48853ab8b4fc


03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公开征求《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五十批)》(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3.png

知原文: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dd965b14f9e659252f44c057bdd75ac9


04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公开征求《长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感染临床试验设计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4.png

知原文: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552d36c6272ed47f48a187c41b150e80


05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公开征求《人用狂犬病疫苗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5.png

知原文: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335ab9d0e951bfae4e816092278d0fff


06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公开征求《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毒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意见的通知

6.png

知原文: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8be9dfc6f9409f6bf4af80c646e78f72








药物监管获批情况

01


美国FDA批准首个胸腺组织再生疗法

10月9日,美国FDA宣布,批准胸腺组织疗法Rethymic上市,用于治疗小儿先天性无胸腺症,这是一种罕见的免疫疾病。新闻稿指出,这是美国FDA批准的首款胸腺组织产品


02


美国FDA批准首个口服补体5a受体抑制剂

10月8日,ChemoCentryx宣布,美国FDA已批准口服选择性补体5a(C5a)受体抑制剂Tavneos(avacopan)上市,与标准疗法联用,辅助治疗两种主要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自身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和肉芽肿伴多血管炎(GPA)。ANCA相关血管炎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自身免疫性肾病,存在高度未满足医疗需求。新闻稿指出,这是十年来,FDA首次批准ANCA相关血管炎药物,也是FDA批准的首款口服补体C5a受体抑制剂。


03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基因泰克抗淀粉样蛋白抗体疗法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10月9日,罗氏(Roche)旗下基因泰克(Genentech)公司宣布,美国FDA授予在研抗β淀粉样蛋白抗体疗法gantenerumab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Gantenerumab目前正在3期临床试验中接受检验。新闻稿指出,它是首款在后期临床试验中接受评估的皮下注射抗β淀粉样蛋白抗体疗法。


04


治疗致命侵袭性脑瘤,创新放射性疗法获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

近日,Alpha Tau Medical宣布,美国FDA已授予其α辐射癌症创新疗法Alpha DaRT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用于治疗复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在今年6月8日,Alpha DaRT首次被FDA授予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用于治疗无治愈性标准疗法的皮肤和口腔鳞状细胞癌。


05


杨森IL-12/IL-23抑制剂向FDA提交新申请,治疗儿童银屑病关节炎患者

近日,强生(Johnson & Johnson)旗下杨森公司(Janssen)宣布,已经向美国FDA提交了其IL-12/IL-23抑制剂Stelara(ustekinumab)的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用于治疗5岁以上幼年型银屑病关节炎(jPsA)儿童患者。幼年型银屑病关节炎的特点与成人患者相似,表现为关节炎症和银屑病皮肤损伤。


06


基准医疗与Twist Bioscience联合开发的泛癌种甲基化产品全球上市

近日,安进宣布,FDA已批准依洛尤单抗(商品名:瑞百安 、Repatha),用于治疗10岁及以上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HeFH) 的儿科患者,作为饮食和其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降低疗法的辅助治疗。


07


口服抗新冠病毒疗法递交紧急使用授权申请,有望为抗疫增添新武器

10月12日,沙东(MSD)和Ridgeback Biotherapeutics公司宣布,默沙东已经向美国FDA递交在研口服抗病毒疗法molnupiravir的紧急使用授权(EUA)申请,用于治疗轻中度COVID-19成人患者,他们可能有疾病加重或住院的风险。两家公司同时在与全球的监管机构合作,递交紧急使用授权或者上市批准的申请。新闻稿指出,如果获得批准,molnupiravir将成为首款治疗COVID-19的口服抗病毒疗法,为早日终结疫情提供一种新武器。


08


FDA发现安全问题,Allogene通用CAR-T疗法临床试验被叫停

近日,Allogene公司的CAR-T细胞疗法ALLO-501A的早期临床试验被FDA叫停,因其在研究细胞疗法ALLO-501A的过程中,一名患者在其CAR-T细胞中出现了“染色体异常”。据报道称,FDA将继续积极审查ALLO-501A关键性试验前提交的第一阶段材料,Allogene也将在未来几周内提供更新,以调查该发现的潜在原因和影响,并确定该计划的后续步骤。


09


腾盛博药向FDA提交新冠中和抗体紧急使用授权申请,疗效优于小分子药物

10月9日,腾盛博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rii Biosciences(以下简称“腾盛博药”)宣布向美国FDA提交其在研新冠中和抗体联合疗法BRII-196/BRII-198的紧急使用授权(EUA)申请,用于临床进展为重度疾病高风险的 COVID-19 门诊患者的治疗。


10


恒瑞又有2款1类新药获批临床

10月9日,CDE官网显示,恒瑞及其子公司瑞石生物2款1类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得药监局批准,分别是HRS7415片用于治疗晚期恶性肿瘤,JAK1抑制剂SHR0302片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中HRS7415为首次获批临床。


11


国内首家!维立志博TNFR2单抗申报临床

10月9日, CDE官网显示,南京维立志博生物LBL-019注射液临床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LBL-019是国内首个申报临床的靶向TNFR2的1类新药,LBL-019的开发进度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也处于第一梯队。


12


基准医疗与Twist Bioscience联合开发的泛癌种甲基化产品全球上市

10月11日,基准医疗(AnchorDx)与Twist Bioscience( 拓维思特)宣布,联合开发的用于泛癌种研究的甲基化文库制备和靶向富集的NGS测序产品——拓维思特-基准甲基化泛癌检测(以下简称“甲基化泛癌检测产品”)于9月24日(美国时间)在全球上市。


13


旨在功能性治愈乙肝,反义寡核苷酸疗法步入临床

10月11日,Aligos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ALG-020572已完成1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给药。它是一种反义寡核苷酸(ASO)在研疗法,通过与mRNA互补结合,干扰遗传信息从核酸向蛋白质的传递,从而降低慢性乙肝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


14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在澳大利亚获批治疗套细胞淋巴瘤

10月11日,百济神州宣布,泽布替尼(商品名:百悦泽)已在澳大利亚获批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疗法的套细胞淋巴瘤(MCL)成人患者。此前,百济神州向澳大利亚药品福利咨询委员会(PBAC)提交了百悦泽的报销申请,其中MCL适应症已于2021年7月被推荐纳入报销补贴清单。


15


微芯生物1类新药西格列他钠即将获批上市

近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微芯生物1类新药西格列他钠上市申请(受理号:CXHS1900032)已处于“在审批”阶段,有望近期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这将会是微芯生物获批的第2款产品。


16


强生重磅CD38单抗「达雷妥尤单抗」皮下注射剂在华获批

10月11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强生CD38单抗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已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患者。此前该药物上市申请曾获CDE优先审评资格。


17


赛诺菲「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片」在中国获批

10月12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公示显示,赛诺菲(Sanofi)申报的5.1类新药“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片”上市申请已获得批准。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种抗血小板单片复方制剂(SPC),适用于预防已同时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成年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


18


FDA批准Dextenza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相关眼部瘙痒

近日,Ocular Therapeutix宣布,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其补充新药申请(sNDA),扩大Dextenza(地塞米松缓释泪点塞)的标签,增加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相关眼部瘙痒的新适应症。


19


验血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创新检测获FDA突破性医疗设备认定

10月12日,Quanterix 公司宣布,其血液检测Simoa phospho-Tau 181(pTau-181)已被美国FDA授予突破性医疗设备认定,用于辅助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


20


FDA今日批准Keytruda组合疗法一线治疗宫颈癌,降低患者死亡风险36%

10月13日,默沙东(MSD)公司宣布,美国FDA批准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英文商品名为Keytruda)与含铂化疗联用,加或不加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一线治疗肿瘤表达PD-L1(CPS分数≥1)的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新闻稿指出,这是获批一线治疗这些患者的首个抗PD-1抗体组合疗法。


21


首仿!正大天晴「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获批

10月13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公示,中国生物制药旗下正大天晴以注册分类3类递交的“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上市申请已获得批准。


22


武田「伏诺拉生片」新适应症在中国获批

10月13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公示显示,武田(Takeda)的富马酸伏诺拉生片新适应症申请已在中国获批。公开资料显示,伏诺拉生(vonoprazan)是一款新型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此前已在中国获批疗反流性食管炎。根据伏诺拉生在中国开展的临床试验信息推测,该药本次获批的新适应症可能为——反流性食管炎维持治疗


23


抗干扰素β单抗!辉瑞1类新药在中国获批临床

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最新公示显示,辉瑞(Pfizer)公司申报的1类新药PF-06823859注射液获得一项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用于治疗皮肌炎。公开资料显示,PF-06823859是一种在研的抗干扰素β单克隆抗体,全球范围内已进入2期临床阶段。


24


使视力恶化40年患者重见光明!光遗传学基因疗法获快速通道资格

近日,GenSight Biologics公司宣布,美国FDA已授予GS030快速通道资格。该产品将基因疗法与光遗传学相结合,使患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表达光敏蛋白,从而对光脉冲产生响应,以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P)。


25


CDK4/6抑制剂首次获FDA批准治疗早期乳腺癌

10月14日,礼来(Eli Lilly and Company)公司宣布,美国FDA已经批准CDK4/6抑制剂Verzenio(abemaciclib)扩展适应症,联合内分泌疗法(他莫昔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剂),辅助治疗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淋巴结阳性、高复发风险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这些患者经美国FDA批准的检测确定Ki-67评分≥20%。Ki-67是细胞增殖的标志物。新闻稿指出,Verzenio是首个获批用于该患者人群的CDK4/6抑制剂。


26


 以明生物宣布靶向LILRB2(ILT4)全新抑制性抗体IO-108在美国完成首例晚期实体瘤患者给药

处于临床阶段、致力于开发靶向免疫抑制性髓细胞免疫检查点创新癌症免疫疗法的生物制药公司——Immune-Onc Therapeutics, Inc.(简称“以明生物”)近日宣布,IO-108的首个人体临床试验,已在美国完成首例患者给药。IO-108是一款靶向髓细胞免疫检查点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2(LILRB2,又称ILT4)的全新抑制性抗体。



1-3管窥.png


1

瑞石生物医药外用JAK1抑制剂达到2期临床终点,显著缓解特应性皮炎症状

10月11日,瑞石生物医药(Reistone Biopharma)宣布,其外用JAK1抑制剂SHR0302乳膏在治疗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2期临床试验中达到关键性主要和次要终点,在治疗第8周时显著改善成人和青少年患者的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并且快速减轻瘙痒症状。这一结果支持3期临床试验的启动。


2

利用定制AAV衣壳改进药物递送,眼科基因疗法1期试验结果积极

10月10日,4D Molecular Therapeutics(4DMT)宣布,其玻璃体内注射基因疗法4D-125,在治疗晚期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XLRP)患者的1/2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的中期安全性和临床活性数据。


3

精准治疗胆管癌,高特异性FGFR2抑制剂初步临床结果积极

近日,Relay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其高特异性FGFR2口服抑制剂RLY-4008,在携带FGFR2变异的胆管癌和多种其他实体瘤患者中开展的1期临床试验获得积极中期数据


4

不限癌种治疗晚期实体瘤,精准疗法客观缓解率超过40%

近日,Turning Point Therapeutics公司公布了其在研精准疗法repotrectinib在治疗NTRK阳性晚期实体瘤患者的1/2期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试验结果显示,在曾经接受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的NTRK阳性晚期实体瘤患者中,repotrectinib达到48%的确认客观缓解率(ORR)。


5

针对滤泡性淋巴瘤,徐诺药业艾贝司他中国注册2期临床获重要进展!

近日,致力于抗肿瘤新药开发的徐诺药业(Xynomic Pharma)宣布,其1类抗肿瘤新药艾贝司他(abexinostat) 单药治疗复发难治三线滤泡性淋巴瘤(r/r FL)的中国注册2期临床试验的第1阶段病人入组,初步数据展示了优异的客观缓解率、治疗窗口期和总体耐受性。该数据将于明年年初在一国际知名专业年会上由牵头研究者做主题报告时正式发布。


6

赛诺菲糖尿病新药中国3期临床达主要终点

10月11日消息,赛诺菲(Sanofi)中国在第57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宣布,在3期临床试验LixiLan-L的中国研究中,糖尿病创新药iGlarLixi达到了主要有效性终点和次要终点。iGlarLixi是一种基础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的固定比例复方制剂,该药的新药上市申请于近期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


7

完全缓解率达90%!CD7 CAR-T治疗白血病I期试验结果揭晓

近期,来自北京博仁医院的潘静主任团队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发表文章,介绍了首个抗CD7 CAR-T细胞治疗r/r T-ALL单中心I期试验的数据,证明了同种异体健康供者来源的抗CD7 CAR-T细胞的安全性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短期疗效。


8

AASLD2021:歌礼PD-L1抗体类在研乙肝新药ASC22部分 IIa期结果公布

有研究表明,阻断 PD-1/PD-L1 通路可以恢复 HBV 特异性 T 细胞功能,这可能会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的功能性治愈。ASC22(恩沃利单抗)是歌礼制药旗下一款正处在临床研发阶段的可皮下注射 PD-L1抗体,在慢乙肝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已经推进至Phase IIb 期阶段。


9

基因编辑制造“即用型”CAR-T疗法,1期临床试验结果积极

10月13日,CRISPR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改造的同种异体CAR-T细胞疗法CTX110在治疗CD19阳性B细胞癌症的1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初步结果显示,在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较高剂量的CTX110单剂治疗达到58%的总缓解率和38%的完全缓解率。


10

超过70%患者4年内无复发,多发性硬化新药长期疗效积极

10月14日,百时美施贵宝(BMS)宣布,S1P受体调节剂Zeposia(ozanimod)在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3期临床扩展试验中获得积极结果。患者的年复发率(ARR)为0.103,超过70%的患者在第48个月时没有出现复发。百时美施贵宝已经在今年7月在中国递交这款新药的上市申请。


11

全新化学结构HBV核衣壳抑制剂ZM-H1505R Ⅰa期临床完成并公布部分结果

近日,挚盟医药宣布旗下一款在研HBV核衣壳抑制剂 ZM-H1505R 的phase 1a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相关的临床试验完整结果将会在即将召开的2021美肝会(AASLD2021)上公布。在去年的美肝会上已经有该项研究的部分结果公布(详细内容:AASLD2020:在研乙肝新药ZM-H1505R首次人体临床试验部分结果公布)此次将会公布更完整的临床数据。


12

显著改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力,双环肽创新疗法2期临床结果积极

近日,Oxurion公司宣布,与Bicycle Therapeutics联合开发的在研疗法THR-149,在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的2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结果。THR-149是一款基于双环多肽的创新血浆激肽释放酶(plasma kallikrein,PKal)抑制剂。它不但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而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



1-4动态观澜.png


01


 STTT | 福州大学贾力等团队发现黑色素瘤的潜在治疗靶点

11.png

2021年10月13日,福州大学贾力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Vladimir L. Katanaev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18.19)在线发表题为“NOL7 facilitates melanoma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 NOL7 对黑色素瘤的进展和转移发挥促癌作用

更多解读:

转移是癌症患者大多数死亡的原因,并且在机制上仍然知之甚少。迫切需要破译癌细胞转移背后的调控网络。据报道,核仁蛋白 7 (NOL7) 可作为宫颈癌的肿瘤抑制因子。该研究揭示了 NOL7 在黑色素瘤中的新型促肿瘤能力。该研究首先检测到 NOL7 在转移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与其在原发部位的表达相比,通过用于相对和绝对定量蛋白质组学筛选的同量异位标记上调,通过分析 NOL7 蛋白和信使 RNA(mRNA)水平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发现。

重要的是,NOL7 表达随着从良性痣到原发性黑色素瘤并进一步发展为转移性黑色素瘤的疾病进展而增加。先前的研究表明,黑色素瘤通常与染色体区域 6p 的扩增有关,特别是 NOL7 基因所在的 6p21-23,并且该区域在宫颈癌中经常发生杂合丢失。  因此可以预测 NOL7 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并在黑色素瘤和宫颈癌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为了研究 NOL7 在不同黑色素瘤活动中的作用,该研究通过黑色素瘤细胞系 B16F10 和 A375 中的特定小干扰 RNA 和 CRISPR/Cas9 基因编辑系统抑制 NOL7 表达。通过这种方法,该研究观察到 NOL7 敲低/敲除显著降低了增殖能力。NOL7 敲低的这些影响与细胞周期调节因子 CDK2、细胞周期蛋白 A 和细胞周期蛋白 E 的水平降低相关,并且与细胞周期进展抑制剂 p21 和 p27 的水平相互增加相关。

然后开始研究 NOL7 在黑色素瘤细胞凋亡中的潜在作用。基于膜联蛋白 V-FITC/PI 和 JC-1 染色的细胞凋亡测定表明 NOL7 敲低/敲除细胞的细胞凋亡指数较高。此外,与对照黑色素瘤细胞相比,MTT 测定显示 NOL7 敲低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更高。总之,这些结果表明黑色素瘤 NOL7 在调节细胞凋亡和细胞适应以及针对应激条件(如化疗或失巢凋亡)的保护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开始研究 NOL7 在转移中的功能。在 NOL7 敲低后,B16F10 和 A375 细胞的运动性、粘附性、迁移和侵袭性显著降低。此外,NOL7 耗竭增加了上皮标志物 E-钙粘蛋白的表达,并降低了 B16F10 和 A375 细胞中间充质标志物 N-钙粘蛋白、mmp9、波形蛋白的水平。因此,这些发现通过多种方式证明了 NOL7 在体外黑色素瘤的侵袭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研究NOL7在体内黑色素瘤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该研究使用A375-sgNOL7细胞和对照细胞建立皮下肿瘤小鼠模型和实验转移模型。该研究发现NOL7敲除显著减少了裸鼠皮下肿瘤的生长和肺转移结节。此外,观察到 NOL7 与实验转移模型中小鼠的总体存活率相关。


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测试暴露于缺氧条件 (1% O2) 不同持续时间的 A375 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 和 NOL7 的表达。该研究发现与 HIF-1α 一样,NOL7 表达在缺氧时积累。在 A375 细胞中敲除 NOL7 后,缺氧仍导致 HIF-1α 表达增加,进一步与缺氧-HIF-1α-NOL7 轴一致。为了提供支持该轴的直接证据,该研究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进一步确定了 HIF-1α 在 NOL7 启动子序列上的转录活性。事实上,HIF-1α 可以通过促进 NOL7 转录来诱导 NOL7 表达。

此外,在缺氧条件下培养 A375 细胞促进了非极性上皮表型向极性间充质表型的转化,并改变了上皮间充质转化 (EMT) 相关蛋白的表达(E-钙粘蛋白、N-钙粘蛋白、波形蛋白和纤连蛋白) 。然而,NOL7 耗竭逆转了缺氧诱导的 EMT。缺氧处理后,A375 细胞对紫杉醇的侵袭、迁移和化学抗性显著增强,而 NOL7 敲除损害了升高的细胞侵袭和迁移特性以及化学抗性。因此,NOL7 在缺氧条件下由 HIF-1α 诱导,并且是 HIF-1α 诱导的 EMT、侵袭性和化学抗性所必需的。假设 NOL7 可以影响 HRas mRNA 翻译效率,从而调节 HRas 蛋白水平和 PI3K/AKT/ERK 信号通路。事实上,该研究发现 NOL7 消耗显著降低 B16F10 和 A375 黑色素瘤细胞中的 HRas 蛋白水平,而 HRas 转录水平不受影响。

总之,该研究表明 NOL7 对黑色素瘤的进展和转移发挥促癌作用。从功能角度来看,NOL7 有利于细胞存活,并通过促进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进程和侵袭性以及获得化学和失巢凋亡抗性来促进黑色素瘤的肿瘤生长和转移。从机制的角度来看,NOL7 作为 HIF-1α/NOL7/HRas/PI3K/AKT/ERK 轴中的新参与者出现,最终激活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 EMT 的调节因子以发挥其致癌功能。因此,该研究将 NOL7 确定为恶性活动的多功能调节剂,建议将其作为黑色素瘤进展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未来治疗的潜在药物靶点。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1-00676-3


02


Sci Adv | 上海交通大学诸江/石军发现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22.png

2021年10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诸江石军共同通讯在Science Advances 在线发表题为“Leukemic progenitor cells enable immunosuppression and post-chemotherapy relapse via IL-36–inflammatory monocyte ax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由NF-κB 激活的异常 IL-36 产生是小鼠和人类白血病祖细胞 (LP) 的基本特征

更多解读: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特征是异常的未成熟髓系原始细胞浸润骨髓(BM)等造血组织,导致正常造血受到严重抑制。尽管大多数 AML 患者最初对包括化学疗法和同种异体骨髓移植 (allo-BMT) 在内的常规疗法有反应,但其中许多患者会在几个月内复发并获得治疗抵抗。纵向研究表明,allo-BMT 后复发的 AML 需要逃避移植物抗白血病免疫排斥反应,而化疗后复发的 AML 没有经历可能恢复的内源性免疫监视所产生的选择压力。

大多数 AML 病例对免疫检查点阻断显示出压倒性的从头抵抗,只有一部分免疫浸润性 AML 病例对 Flotetuzumab 有反应。另一方面,器官移植后慢性免疫抑制大大增加了 AML 发生率。因此,激活针对 AML 的内源性免疫监视具有通过与其他当代治疗模式协同改善 AML 治疗的巨大潜力。

据报道,白血病干/祖细胞及其单核细胞后代都能够抑制和逃避免疫监视。由于化疗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白血病干/祖细胞的产生,同时有效地减少了大量的白血病细胞,因此残留的白血病干/祖细胞很可能能够创造一个允许可能复发的免疫抑制微环境。类似地,在白血病传播的早期阶段,一些白血病祖细胞 (LP) 必须抵抗可能的局部免疫监视(例如,在 BM 中)。然而,这些特定情况下的潜在机制仍然定义不明确。

白细胞介素-36α (IL-36α)、IL-36β 和 IL-36γ 的三个功能性旁系同源物以及拮抗剂 IL-36Ra 构成了 IL-36 家族,共享一个IL-36R 和 IL-1RAcP共同组成的受体复合物,IL-36 信号的异常激活参与多种类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虽然在实体瘤中人工表达的 IL-36γ 已被证明可促进 I 型抗肿瘤免疫 ,但其在针对 AML 的免疫监视调节中的作用尚未报道。

在这项研究中,表明以核因子 κB (NF-κB) 通路激活为标志的促炎性 LP 会分泌 IL-36,并且这一特征在化疗后通过化疗刺激的 caspase-1-IL-1β-NF-κB 自分泌信号通路持续存在。从机制上讲,IL-36 激活 BM 内的炎性单核细胞 (IM),这不仅促进了 AML 细胞的存活和增殖,而且还排除了 CD8+ T 细胞介导的 AML 清除。总的来说,该研究表明抑制 IL-36-IM 轴是改善 AML 治疗的潜在策略。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g4167


03


 Hepatology | 重庆医科大学陈娟/黄爱龙/郑璐发现了肝细胞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33.png

2021年10月9日,重庆医科大学陈娟黄爱龙郑璐共同通讯在Hepatology(IF=17.43)在线发表题为“DDX17-regulated alternative splicing that produced a novel oncogenic isoform of PXN-AS1 to promote HCC metasta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DDX17和 PXN-AS1-IR3 通过调节 MYC 信号作为重要的转移启动子,表明 DDX17 和 PXN-AS1-IR3 可能是转移性 HCC 的潜在预后标志物

更多解读: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占肝脏原发性肿瘤的90%以上。HCC 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5 年生存率低,约为 34-50%。由于高转移率和术后复发率,HCC 的不良预后仍然是一个挑战。因此,迫切需要深入了解 HCC 进展和转移的机制。

选择性剪接 (AS) 是扩展基因表达模式和产生蛋白质多样性的关键生物学过程 。异常 AS 事件被认为是癌症进展的关键标志之一。对来自 32 种癌症类型的 8,705 名癌症患者的样本的选择性剪接情况进行的一项综合分析显示,肿瘤样本的 AS 事件比正常样本多 30%。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剪接变体的失调与分化差、侵袭和转移以及不利的预后密切相关。

最近的研究表明,异常剪接因子的表达和/或活性主要导致在肿瘤中检测到异常的可变剪接模式。DEAD-box RNA 解旋酶 (DDX) 家族是典型的剪接调节因子之一,在 RNA 代谢中起着核心作用,通常作为更大的多组分组件(如剪接体)的一部分发挥作用。特别是,DDX17 因其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

DDX17 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癌症的发生和进展,例如转录调控、RNA 结合和微处理器复合物的形成。更有趣的是,DDX17 参与了许多重要的肿瘤相关基因的选择性剪接,例如 macroH2A1 组蛋白、NFAT5和 CD44。然而,DDX17 在选择性剪接和 HCC 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报道了 DDX17 在 HCC 组织和细胞系的一个子集中经常上调。此外,该研究进行了高通量 RNA 测序,并鉴定了 PXN 反义转录物 1(lncRNA-PXN-AS1)的 DDX17 调节的 AS 事件,该事件参与促进 HCC 的肿瘤转移。总之,该研究数据表明 DDX17 通过调节 PXN-AS1 的选择性剪接促进 HCC 转移,这意味着 DDX17 具有作为 HCC 治疗靶点的潜力。

原文链接:

https://aasld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hep.32195


04


STTT | 南京中医药大学杨烨/顾晓松/顾春艳发现多发性骨髓瘤的潜在治疗新靶点

44.png

2021年10月7日,南京中医药大学杨烨顾晓松顾春艳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18.19)在线发表题为“BUB1B and circBUB1B_544aa aggravate multiple myeloma malignancy through evoking chromosomal instabil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阐明了BUB1B的表达在MM患者中显著增加,并且与不良结果密切相关。BUB1B的过表达促进了细胞增殖并在体外和体内诱导了耐药性,而靶向基因BUB1B 则消除了这种影响

更多解读:

多发性骨髓瘤 (MM) 是一种起源于骨髓 (BM) 的分子和细胞遗传学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尽管几十年来免疫调节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等靶向药物极大地改善了 MM 患者的预后,但 MM 仍然危及生命且无法治愈。众所周知,遗传和表观遗传畸变、克隆异质性和克隆进化在 MM 进展、耐药性和复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MM发病机制的分子基础仍未完全了解。染色体不稳定性 (CIN) 加速了 MM 恶性肿瘤和耐药性的发展,导致治疗失败和复发,这限制了大多数当前疗法的有效性。因此,鉴定涉及的新分子和信号通路在CIN和MM的关系中是必不可少的。

BUB1 有丝分裂检查点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B (BUB1B) 是一种保守的多功能蛋白,对有丝分裂纺锤体检查点的功能和纠正动粒-微管附着至关重要。已证实 BUB1B 的失活会导致纺锤体检查点和严重的染色体分离缺陷。据报道,BUB1B 的广泛升高与包括 MM 在内的各种癌症的高细胞增殖和不良临床结果密切相关。通过在 MM 患者样本中采用序列基因表达谱 (GEP),发现 BUB1B 在 MM 中诱导 CIN。然而,BUB1B 介导的 MM 促进的确切机制仍然不明确。


MM高度依赖于BM微环境,MM对应细胞与BM中其他细胞的相互作用对MM疗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环状 RNA 是单链闭合 RNA 分子,它们源自前体 mRNA 反向剪接,形成共价闭合的环。特别是,circRNA 已被阐明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耐药性中起关键作用。重要的是,circRNA 通过细胞间通讯对肿瘤微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这归因于它们在外泌体和人体体液中的丰度。因此, circRNA 现在被视为有前景的癌症生物标志物。

在这项研究中,不仅表征了 BUB1B 在 MM 细胞增殖和耐药性中的作用,而且还确定了 BUB1B 基因的环状形式在 MM 细胞中编码了一种新的 544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称为 circBUB1B_544aa。有趣的是,circBUB1B_544aa 含有 BUB1B 激酶催化中心,可能会分泌到 BM 微环境中,体外和体内研究了其在 MM 中的潜在作用。该研究还采用临床样本和患者数据来评估 BUB1B 或 circBUB1B_544aa 表达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最后,该研究展示了 BUB1B 和circBUB1B_544aa 的新下游靶标。这些发现为 BUB1B 和 circBUB1B_544aa 作为 MM 有希望的预后和治疗靶点的功能重要性提供了重要见解。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1-00746-6


05


Cancer Discov  | 邱志欣/赵林桔/沈佳发现了胶质母细胞瘤的潜在治疗新靶点

55.png

2021年10月6日,匹兹堡大学Jeremy N. Rich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发现研究所Charles Spruck(邱志欣,赵林桔及沈佳为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在Cancer Discovery(IF=39.40)在线发表题为“Transcription Elongation Machinery Is a Druggable Dependency and Potentiates Immunotherapy in Glioblastoma Stem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大量患者来源的 GSC、分化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 (DGC) 和神经干细胞 (NSC) 中探知基因表达和全基因组 CRISPR/Cas9筛选,以确定GSC干性的主要调节因子,揭示基本的转录状态随着 RNA 聚合酶 II 介导的转录增加。这些结果表明YY1-CDK9转录延伸复合物定义了一种可靶向的细胞状态,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具有活跃的转录、抑制的干扰素反应和免疫治疗抗性

更多解读:

胶质母细胞瘤(GBM,世界卫生组织 IV 级胶质瘤)是最具侵袭性和致命性的人类癌症之一。GBM 患者的治疗选择仍然无效,只能姑息治疗。GBM 显示出广泛的瘤内和微环境异质性,其中 GBM 干细胞 (GSC) 在肿瘤层次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受遗传和表观遗传改变驱动的 GSC 有助于肿瘤的持续生长、侵入正常大脑、逃避免疫监视和治疗抵抗;因此,代表了 GBM 治疗的关键靶标。

在大块细胞和单细胞水平上分析 GBM 的最新进展已经破译了与 GSC 相关的不同细胞状态,这些状态可以通过遗传、表观遗传或微环境因素进行调节 。虽然基因驱动改变,如 EGFR 扩增,未能在 GBM 中提供有效的治疗,但对表观遗传和转录调控的检查已经确定了定义细胞状态可塑性的主调控回路,以及恶性细胞中的免疫反应 。

癌细胞中失调的转录程序为新的癌症疗法开辟了道路,例如用 BRD4 抑制剂靶向 MYC 或用转录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CDK) 抑制剂靶向增强子相关基因表达。细胞周期相关的 CDK4/6 在癌症中得到了很好的研究。然而,参与 RNA 聚合酶 (Pol) II 介导的转录调控的转录 CDK,包括 CDK7、CDK9 和 CDK12,尚未完全作为治疗靶点进行探索。

在表观遗传规则中,染色质相互作用在癌症中的作用仍然难以捉摸。CCCTC 结合因子 (CTCF) 绝缘体建立拓扑相关域 (TAD) 。在神经胶质瘤中,IDH1 突变诱导高甲基化以破坏 CTCF 结合位点和染色体邻域,导致组成型增强子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A (PDGFRA) 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随后的 PDGFRA 表达上调。Yin Yang 1 (YY1) 是控制基因表达的染色质相互作用环的另一个结构调节剂。癌症中被破坏的染色体邻域和环代表了潜在的靶标,但染色质结构蛋白如何调节癌症干细胞状态的治疗机会却知之甚少。


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改变了对包括脑转移瘤在内的几种实体瘤的治疗,但它们在 GBM 中的临床疗效一直令人失望。用于增强免疫治疗反应的免疫调节的有效策略在 GBM 中不可用。考虑到 GBM 中缺乏有效的治疗和对免疫疗法的反应不一致,该研究假设对 GSC 中染色质调节因子的系统依赖性分析可以识别与 GBM 治疗反应相关的可靶向细胞状态和相关的主表观遗传调节因子。

该研究在大量患者来源的 GSC、分化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 (DGC) 和神经干细胞 (NSC) 中探知基因表达和全基因组 CRISPR/Cas9 筛选,以确定 GSC 干性的主要调节因子,揭示基本的转录状态随着 RNA 聚合酶 II 介导的转录增加。

YY1 和转录 CDK9 复合物对于体外和体内 GSC 的存活和维持至关重要。YY1 与 CDK9 相互作用以调节 GSC 中的转录延伸。YY1-CDK9 复合物的遗传或药理学靶向引发 RNA m6A 修饰依赖性干扰素反应,减少调节性 T 细胞浸润,并增强免疫检查点治疗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疗效。总的来说,这些结果表明 YY1-CDK9 转录延伸复合物定义了一种可靶向的细胞状态,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具有活跃的转录、抑制的干扰素反应和免疫治疗抗性。

原文链接:

https://cancerdiscovery.aacr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21/10/05/2159-8290.CD-20-1848


06


Mol Cancer | 首都医科大学马腾团队发现了小细胞肺癌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66.png

2021年10月7日,首都医科大学马腾团队在Molecular Cancer (IF=27.40)在线发表题为“Profiling of DNA damage and repair pathways 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veals a suppressive role in the immune landscap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RAD51在SCLC免疫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证明DDR抑制和免疫检查点的组合作为治疗SCLC的有希望的治疗潜力

更多解读:

小细胞肺癌占肺癌发病率的近15%。在几乎 80% 的 SCLC 病例中发现 TP53 和 RB1 基因的基因组学改变。SCLC 的初始治疗是放疗和/或铂类化疗。然而,大量诊断为 SCLC 的患者在初步治疗后有转移进展和耐药的风险。

已有报道称 SCLC 中 DNA 损伤修复基因的异常表达。DNA 修复途径的突变也在治疗后的样本中得到了富集。靶基因测序显示,SCLC 中 DNA 损伤反应 (DDR) 通路的改变,包括双链断裂 (DSB) 和单链断裂 (SSB),都与高肿瘤突变负荷 (TMB) 呈正相关。SCLC 患者血液 DNA 中 XRCC1 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分析显示与生存率显著相关。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胚系突变的 SCLC 亚型有利于 DNA 修复靶向治疗。

通过阻断 PD-1/PD-L1 免疫检查点激活免疫系统,可能提供更好的替代方法来对抗 SCL。PARP 抑制可以激活小鼠 SCLC 模型中STING先天免疫通路,因此与抗 PD-L1 治疗产生协同作用。

在此,为了从患者的角度更好地了解 DDR 通路与免疫景观之间的关系,该研究直接探索了 SCLC 患者样本中的 DDR 分析和免疫景观。最后,该研究发现双链断裂 (DSB) 修复的同源重组 (HR) 中的同源 DNA 配对和链交换过程与 SCLC 患者的整体免疫状况呈负相关。抑制 RAD51 介导的 DNA 配对和链交换增加了检查点分子的表达和源自 SCLC 患者的 PBMC(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迁移。

总之,该研究发现RAD51 在 SCLC 免疫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证明 DDR 抑制和免疫检查点的组合作为治疗 SCLC 的有希望的治疗潜力。

原文链接:

https://molecular-cancer.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43-021-01432-5


07


Sci Transl Med | 上海交通大学朱亮/陈红专/沈瑛发现治疗耐药性肺癌的潜在新疗法

77.png

2021年10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朱亮陈红专沈瑛共同通讯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IF=17.96)在线发表题为“Targeting AKR1B1 inhibits glutathione de novo synthesis to overcome acquired resistance to EGFR-targeted therapy in lung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确定了一种药理学上可靶向的代谢机制,该机制可驱动肺癌细胞系和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小鼠对 EGFR TKI 的抗性

更多解读: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 在 EGFR 突变肺癌中取得显著疗效,这种靶向治疗代表了精准医学的成功模式。然而,接受 EGFR TKI 治疗的患者最终会由于获得性耐药而出现疾病进展。

超过一半的对第一代或第二代 EGFR TKI(如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和达克替尼)耐药的病例与继发性 EGFR 突变 T790M 的获得有关。这种获得性继发性 EGFR 突变可以通过作为二线治疗的第三代 EGFR TKI 奥希替尼来克服。由于其对具有原发性 EGFR 突变的肿瘤细胞的效力同时保留野生型 EGFR 细胞,奥希替尼最近被进一步用作晚期 EGFR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一线治疗。不幸的是,在最初的反应后,最终会出现对奥希替尼的获得性耐药,无论是作为二线还是一线治疗,由于目前缺乏其他有效的治疗策略,导致了巨大的临床挑战。

对这些TKI 的获得性耐药机制归因于继发性 EGFR 突变、旁路信号通路的激活或表型变化。然而,还有更多机制尚未确定或无法靶向,尤其是奥希替尼耐药的机制。对耐药机制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深入了解癌症科学,并有助于制定克服或延迟 EGFR TKI 耐药性的治疗策略。

代谢重编程是恶性肿瘤的标志,可能代表耐药性的途径。该研究报告了一种药理学上可靶向的代谢机制,该机制可驱动对 EGFR TKI 的抗性,并证明靶向醛酮还原酶家族 1 成员 B1 (AKR1B1) 可抑制谷胱甘肽从头合成以克服肺癌中获得性 EGFR 靶向治疗。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bg6428


08


Dev Cell | 张宏团队发现新冠病毒蛋白ORF3a促进溶酶体外泌介导的病毒释放

88.png

2021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课题组在Developmental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ORF3a of SARS-CoV-2 promotes lysosomal exocytosis-mediated viral egress的研究论文。该文揭示了SARS-CoV-2编码的辅助蛋白ORF3a通过招募BORC复合体和溶酶体外泌相关的SNARE蛋白而促进溶酶体外泌,并发现了导致新冠病毒ORF3a和非典病毒ORF3a在溶酶体外泌和细胞自噬过程中起不同作用的关键氨基酸位点

更多解读:

LAMP1是溶酶体膜蛋白,在溶酶体外泌过程中随着溶酶体膜与细胞膜融合而定位于细胞膜表面【3,4】。该研究发现,与对照细胞相比,细胞质膜定位的LAMP1在ORF3a表达细胞中明显增加。这说明表达ORF3a能够有效促进溶酶体外泌。同时,介导溶酶体外泌的BORC复合体关键组分BORCS6,介导溶酶体膜与质膜融合的SNARE组分VAMP7和STX4均能够被ORF3a招募而形成大量点状结构(图1)。这些组分能够与ORF3a直接相互作用且有明显的共定位。在ORF3a表达细胞中敲减这些基因,能够有效抑制细胞膜上LAMP1的异常增加。


张宏团队之前的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ORF3a通过异常招募HOPS组分VPS39,从而抑制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而导致自噬阻滞【2】。本研究发现,被ORF3a招募到溶酶体上的VPS39促进溶酶体外泌。敲减VPS39能够明显抑制OFR3a表达细胞中的溶酶体外泌(图2)。VPS39与BORCS6和STX4有直接的相互作用。而敲减VPS39使ORF3a与STX4和VAMP7的结合明显减弱。


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新冠病毒侵染过程中,细胞膜定位的LAMP1也明显增加。同时,在新冠病毒侵染的细胞中,VAMP7和STX4形成大量明显的点状结构(图3)。缺乏ORF3a同源物的鼠肝炎病毒 (MHV) 也利用溶酶体外泌通路进行病毒分泌【1】。实验结果显示在鼠17Cl-1细胞中表达新冠病毒的ORF3a,能够有效增加细胞培养基中MHV的滴度。这说明表达ORF3a能够促进MHV从宿主细胞中释放。


SARS-CoV-2编码的ORF3a与SARS-CoV编码的ORF3a具有高度同源性,其中约72%的氨基酸是相同的。张泓团队先前研究表明非典病毒编码的ORF3a不能与VPS39相互作用,也不能阻滞细胞自噬【2】。本研究发现,表达非典病毒的ORF3a也不能促进溶酶体外泌。通过依次将新冠病毒ORF3a蛋白与非典病毒ORF3a不同的氨基酸位点进行突变,发现新冠病毒ORF3a蛋白的171位的丝氨酸(S)和193位的色氨酸(W)对于促进溶酶体外泌和阻滞自噬至关重要。将非典病毒ORF3a蛋白的171位谷氨酸(E)和193位精氨酸(R)同时突变为相应位置新冠病毒ORF3a的氨基酸后,非典病毒的ORF3a便能够与VPS39相互作用,并获得阻滞细胞自噬和促进溶酶体外泌的功能。有趣的是,果子狸冠状病毒 (Civet SARS CoV 007/2004) 编码的ORF3a在这两个氨基酸位置上与非典病毒的序列相同,而蝙蝠冠状病毒RaTG13 (Bat coronavirus RaTG13) 以及穿山甲冠状病毒 (Pangolin coronavirus) 编码的ORF3a与新冠病毒在这两个位置上的氨基酸相同(图4)。


该研究揭示了新冠病毒的ORF3a促进溶酶体外泌。ORF3a能够招募在溶酶体外泌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促进溶酶体向细胞膜方向运输并向细胞外分泌。非典病毒的ORF3a并不具有促进溶酶体外泌和阻滞细胞自噬的功能。这项研究对于理解新冠病毒和非典病毒传染性和致病性的差异,开发新的病毒治疗方法提供了帮助。同时对于新冠病毒的起源研究也有一定的意义。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张宏研究员,第一作者为张宏组的博士后陈迪。该课题组主要从事多细胞生物自噬分子机制及生理功能的研究。

原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developmental-cell/fulltext/S1534-5807(21)00807-8

参考文献:

1. Ghosh, S., Dellibovi-Ragheb, T.A., Kerviel, A., Pak, E., Qiu, Q., Fisher, M., Takvorian, P.M., Bleck, C., Hsu, V.W., Fehr, A.R., et al. (2020). beta-Coronaviruses Use Lysosomes for Egress Instead of the Biosynthetic Secretory Pathway. Cell 183, 1520-1535.e14.

2. Miao, G.Y., Zhao, H.Y., Li, Y., Ji, M.M., Chen, Y., Shi, Y., Bi, Y.H., Wang, P.H., and Zhang, H. (2021). ORF3a of the COVID-19 virus SARS-CoV-2 blocks HOPS complex-mediated assembly of the SNARE complex required for autolysosome formation. Dev. Cell 56, 427-442.

3. Rodriguez, A., Webster, P., Ortego, J., and Andrews, N.W. (1997). Lysosomes behave as Ca2+-regulated exocytic vesicles in fibroblasts and epithelial cells. J. Cell Biol. 137, 93-104.

4. Medina, D.L., Fraldi, A., Bouche, V., Annunziata, F., Mansueto, G., Spampanato, C., Puri, C., Pignata, A., Martina, J.A., Sardiello, M., et al. (2011).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of Lysosomal Exocytosis Promotes Cellular Clearance. Dev. Cell 21, 421-430.


09


JCI | 汪洋团队揭示RBMS1通过调控SLC7A11的翻译从而影响肺癌铁死亡

99.png

2021年10月5日,大连医科大学肿瘤干细胞研究院汪洋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杂志上发表了文章RBMS1 regulates lung cancer ferroptosis through translational control of SLC7A11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RNA结合蛋白RBMS1通过调控SLC7A11的翻译从而影响肺癌铁死亡的机制

更多解读:

该研究首先利用RBPs的shRNA文库发现RNA结合蛋白RBMS1是影响铁死亡的最主要RBP之一。随后通过电镜和超高分辨率显微镜等观察到典型的铁死亡形态学特征,并进一步通过实验证明RBMS1是肺癌中关键的铁死亡调控因子。利用临床病人的组织微阵列分析发现RBMS1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而与肺癌患者的整体生存期负相关;在K-ras诱导的小鼠肺癌模型中RBMS1在肺部特异性敲除后可以通过促进铁死亡显著抑制肺癌进展。

为了更好地理解RBMS1调控的肺癌铁死亡的分子机制,作者通过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RBMS1缺失后,SLC7A11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而SLC7A11的重新表达可以抑制RBMS1敲降引起的铁死亡,并促进肺癌进展。进一步的实验证明RBMS1通过结合SLC7A11的3′UTR区从而促进其翻译,并明确RBMS1与eIF3d相互作用,桥接SLC7A11的3′UTR和5′UTR区,发挥其促进翻译的功能。临床样本分析发现,在肺癌组织中RBMS1与SLC7A11的升高呈正相关,并通过RBMS1基因敲除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了验证。通过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发现在放疗抵抗细胞中NTP可以导致RBMS1下调,从而使得SLC7A11表达水平减低,促进铁死亡发生,最终使放疗抵抗的肺癌细胞对放疗增敏,为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大连医科大学肿瘤干细胞研究院汪洋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大连医科大学肿瘤干细胞研究院张文静副教授、博士孙玉、白璐、智莉莉以及中国科学院杨赟研究员为论文共同一作。

原文链接:

https://www.jci.org/articles/view/152067


10


Sci Adv | 邓刘福/于金明团队合作揭示放疗启动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新机制

100.png

2021年10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邓刘福教授团队和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综合性学术期刊 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题为ZBP1-MLKL Necroptotic Signaling Potentiates Radiation-induced Antitumor Immunity via intratumoral STING pathway activation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放疗可显著上调肿瘤细胞的ZBP1表达,进而ZBP1可激活MLKL介导的细胞坏死性凋亡通路。令人惊讶的是,ZBP1-MLKL通路可调节放疗后肿瘤细胞线粒体DNA(mtDNA)的释放,该过程被胞质内cGAS-STING通路密切监视,继而启动抗肿瘤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更多解读:

细胞坏死性凋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免疫原性死亡形态,那么坏死性凋亡在放疗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究竟发挥怎样的作用?该研究首次报道了ZBP1具备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的特性,具体机制为ZBP1作为感受器启动了MLKL通路,引起了放疗后肿瘤细胞的坏死性凋亡,该过程不仅增强了DC细胞的抗原交叉激活能力,还提高了CD8+ T细胞的浸润程度及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功能。此外,研究者通过构建小鼠双侧皮下瘤模型发现,肿瘤细胞上的MLKL可促进放疗诱导的远端效应,进一步核实了免疫系统的参与。

放疗的抗肿瘤作用依赖于DNA感受通路cGAS-STING,但是cGAS又是如何被激活的呢?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放疗诱导微核的形成,微核膜的不完整性导致cGAS聚集并识别微核DNA,最后激活STING-type I IFN通路。该研究发现了一条平行于微核形成启动免疫识别的重要通路,即放疗激活cGAS-STING通路的根源在于mtDNA, ZBP1-RIPK3-MLKL通路活化是促使线粒体不稳定而释放mtDNA的主导因素。因此,该研究为理解肿瘤细胞损伤与天然免疫识别启动的关系提供了崭新的观点。

放疗抵抗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能否通过提高肿瘤细胞的坏死性凋亡来增强放疗效果?Caspase-8具有多重功能,一方面介导细胞凋亡,另一方面抑制细胞坏死性凋亡。那么,是否可通过抑制caspase-8活性来调节放疗后的肿瘤细胞的死亡重编程?该研究发现,caspase-8缺失后能够显著增强放疗后肿瘤细胞内ZBP1-MLKL通路的活化,并且可显著提高放疗后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这些证据提示caspase-8可作为潜在的靶标提高放疗疗效。


综上,该研究揭示了放疗后受损的肿瘤细胞启动免疫应答的早期事件,肿瘤细胞死亡重编程可作为提高放疗疗效的重要途径。该项研究为理解放疗启动免疫应答提供了新视角,为克服放疗抵抗提供了新策略。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邓刘福教授和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博士生杨远勤,山东省肿瘤医院放射免疫与分子影像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吴萌和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技术员曹冬青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程金科教授和叶幼琼研究员、中科院巴斯德所肖晖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章真教授和山东省肿瘤医院孟祥姣主任的大力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f6290




其他最新文章推荐


HSPA13 facilitates NF-κB–mediated transcription and attenuates cell death responses in TNFα signaling

111.png


DHHC9-mediated GLUT1 S-palmitoylation promotes glioblastoma glycolysis and tumorigenesis

222.png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augment the intercellular mitochondrial transfer-mediated therapy

333.png


资料整理:西湖生物医药综合办公室

文章来源:公开信息搜集